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泽掌”“泉掌”之“掌”

2341 0
发表于 2025-1-10 10:56:0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刘光/文

泽掌镇,位于新绛县最北段,地处新绛县、襄汾县和乡宁县的交界处。泉掌镇,位于新绛县西北,西与稷山县接壤。两镇都镇史久远、颇负盛名,唯其地名中的“掌”字之意不得其解,需要进一步探索。

“掌”作“手掌”理解

将“泽掌”“泉掌”中的“掌”作“手掌”理解是人们的传统认识,新绛县人民政府1985年编印的《新绛县地名录》对两地名字的来由做了解释:

泽掌:据传从前泽掌有淆里泉、泉头泉、五分泉、吕祖庙边泉、黑水泉。经查《绛州志》卷一,此地很早前村西北二里处有眠窝泉、沩泉、永和泉,村东北一里有龙头泉,结合相传是:河道分为五股,顺村东、村中心、村西南直贯而南,自然形状似手掌,故曰泽掌。

泉掌:明清时,村东南有泉五眼,村当中有泉一眼,布状似掌,故取名泉掌镇,后去镇为泉掌。

这种解释虽然有一定依据,但两处泉水都形似手掌,未免过于巧合。

将“掌”解释为“塘”

河东文史研究专家王雪樵在《运城日报》2022年3月8日发表了《“掌”就是“塘”——运城一个地名字的辨正》一文。该文结合东汉末年经学家刘熙的《释名》及清代学者王先谦《释名疏证补》,将“掌”通假为“塘”,解释为“水塘”。

这个说法比解释为手掌更有说服力,通假为“塘”也有古音的依据。然解释为“水塘”,笔者认为仍值得商榷。

一些古汉语学者指出“塘”在唐代以前均不指“池塘”,而是指“堤坝”的意思。东汉时期的《说文解字》“塘,隄(堤)也”,魏晋时期的字典《玉篇》也指出“塘,隄(堤)塘也”,都可以作为“塘”在唐代之前不解释为“池塘”理解的证据。

唐代以后“塘”字逐渐有了“池塘”的意思,例如唐代运城籍诗人王勃的《采莲赋》“枕箕岫之孤石,泛磻溪之小塘”,这里的“塘”指的是种莲花的池塘。又例如宋代大学问家朱熹《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这里的“方塘”指的是方形的池塘。

既然唐代以后“塘”才能理解为池塘,那么,东汉时期《释名》里的“掌”就不能通假为“塘”,解释为“池塘”了。

“掌”或通假“潴”,解释为“泽”

刘熙《释名·释水》说:“水泆出所为泽曰掌。水停处如手掌中也。”也就是说,水溢出所形成的低洼的泽,就叫作“掌”。

笔者认为,“掌”就是先秦文献中常见的“潴”。“掌”(古音为:章母阳部)和“潴”(古音为:端母鱼部)古代是可以通假的,且从意思上来讲,“潴”也是最符合“掌”的内涵的。

《说文解字》“潴,水所停也。字也写作‘豬’”,翻译为白话就是“水所聚集的地方”。《尚书·禹贡》“大野既豬”,唐代学者孔颖达解释道:“水所停曰豬,往前满溢,今得豬水为泽也。”翻译为白话就是说:水聚集之后,又往外溢出,形成了“泽”,这不正与《释名》所解释的“掌”的意思相合吗?

之所以两地出现“掌”这种地理状况,是由于两地都处在山水的冲积扇上,地势低洼,水源充足所导致的。据《新绛县地名录》“泽掌位于吕梁山洪冲积扇”“泉掌位于吕梁山马壁峪洪积扇倾斜平原的中下部”,正是这种特殊地形,造成两地泉水多,进而地势较低的水泽多的现象。

综上所述,泽掌、泉掌的“掌”字,应通假为“潴”,解释为“泽”,这是对当地特殊地形的记录,符合一般地名的命名规律。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admin@discuz.vip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公众号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5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