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红楼梦》全书,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看似不起眼却有着大智慧的乡野村妇刘姥姥。
刘姥姥,虽经历了很多人情世故,也看透了世态炎凉,却仍然不失一颗善良淳朴之心。
众所周知,刘姥姥在整个《红楼梦》里有三次出场。
第一次是因家里极度穷困,过冬的物资难以为继,她不得不舔着老脸去贾府碰碰运气。
刘姥姥的人生信条: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在所有人都垂头丧气之时,她毅然决然地想争取一下,颇有一番大路朝天,天下任我行之感,实则是无可奈何之举。
刘姥姥二进大观园,是带着新鲜的瓜果蔬菜以表心意的。她知恩图报,也倒来得恰逢其时。因为贾府正缺少这么一位积古的老人聊聊家常。虽然礼轻情意重,但也合了贾府的口味,她们看够了富丽堂皇,享受了锦衣玉食,恰巧需要换换口味,尝尝人间烟火。
刘姥姥不仅借此机会大开眼界,而且在回家的时候收获颇丰,既有物质的丰富,又有精神的满足。对于她来说,一切都好不真实,但也确实发生了。
贾母与刘姥姥,看似各取所需,实则是真情实意。比如:刘姥姥为了贾府的上上下下可以端端正正地走路,自己反其道而行之,走旁边的苍苔小道,谁知失脚摔了一跤。在场的人无一不仰天长笑,只有贾母笑骂道:“小蹄子们!还不搀起来,只站着笑!”年老之人的惺惺相惜,跃然纸上。
刘姥姥第三次进大观园的时候,贾府的情况已变得岌岌可危,大厦将倾,虽然探春已经在极力挽救这个“百足之虫”,但是也无力回天,只有毫不相干的刘姥姥义无反顾、无所顾忌地第一时间来到贾府。
可以说刘姥姥内心深处的善良和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举动,确实让我们心生敬意。尤其与狠舅奸兄对比,这种行为更能反衬出底层人民的人性光辉。
清代点评家涂瀛曾经在《红楼梦论赞》中说:刘姥姥深观世务,历练人情,一切揣摩求合,思之至深。是真肝胆,真血气,真性情之人。然也。
帝亚楠/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