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新绛白台寺的白玉卧佛堪称一绝

539 0
发表于 昨天 11:3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
新绛白台寺的白玉卧佛堪称一绝
新绛白台寺三滴法藏阁
新绛白台寺的白玉卧佛堪称一绝
玉佛卧像

在新绛这片底蕴深厚的土地上,隐匿着无数令人惊叹的文物古迹,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16处,龙兴寺的神秘烟雾引人遐想,绛州署衙诉说着往昔的辉煌,福胜寺因“最美渡海观音”声名远扬……而在这众多璀璨的“国保”之中,白台寺也是不容错过的存在。

白台寺源远流长,始建不详,历经唐、金、元等朝代的精心修缮,每一次的雕琢都为它注入了新的活力与韵味,承载着千年的风雨洗礼与文化传承。

溯源古建,探秘奇巧布局

到达泉掌镇光马村下车后,沿着寺院外的小径,缓步而行,一路上目光不自觉地被沿途广袤的田野和寺院古朴的外观牵引,心里不禁惊叹其规模可观。

行至寺院大门前,门口一副对联“佛心普化多结善缘行好事;风景独佳常来胜地放情怀”,一语道破了这方土地的禅意和魅力。

白台寺,又名普化寺,因释迦牟尼佛的白色莲花座台而得名。

一踏入寺门,宽广的院落映入眼帘,正面一座高大的楼阁很是与众不同。它稳稳地立于高台之上,瞬间抓住人的目光,这便是寺内的标志性建筑——三滴法藏阁。

此阁为两层阁楼式,屋顶三层重檐,远看呈“三滴水”式,可以想见下雨时一檐一滴水的壮美景观。阁内一楼原塑有菩萨像,如今供奉着小像,二楼则需要从阁楼外侧的山门上去。山门竟开在侧面,这也是其有别于其他寺院的地方。

沿着旁道而上,山门上的对联“走正道心无旁顾;入山门别有洞天”劝人向善,心中要有正道,才能“别有洞天”。

从山门的斜坡踩着青石而出,眼前豁然开朗,真的是别有洞天。迎面是一尊笑脸大肚弥勒佛,而刚才的山门之上竟是东耳殿,让人不禁感慨寺院的布局巧妙。

东耳殿里面供奉着观音菩萨,其后是地藏菩萨。据景区文保员郝喜龙介绍,观音菩萨端坐于一条盘龙之上,飞舞在一座繁华的城池上,而且其中还有一段奇妙的传说。

来到院内,大概观略,其建筑布局采用极为罕见的“前楼后殿”形式,沿着中轴线,三滴法藏阁、释迦殿、弥陀殿等建筑依次排开,相互映衬,错落有致。

三滴法藏阁创建于金代,阁依崖而建,面阔三间,设有勾栏平座,歇山顶。门上的对联:“苦海无边诚化岸;慈航有道善为桥”,尽显佛教慈悲。阁内上层供奉着东方三圣,中为药师佛,又称“药师如来”,其似乎是木雕,精细传神,看着颇有年头;两旁为日光菩萨、月光菩萨,彩塑生动逼真,衣纹流畅,令人心生敬意。

从阁楼二层极目远望,天朗气清,田陌交错,一幅秀美的乡间田园图尽收眼底。

鉴赏彩塑,聆听唐槐私语

离开三滴法藏阁楼,便来到了释迦殿,现存为金明昌年间建造。大殿面阔、进深皆三间,屋顶坡度平缓,柱头坊子上施斗拱。仔细观察斗拱的形制,明显带有金代风格。此殿宇虽小,但建造手法纯正,用材古朴,可谓现存为数不多的宋金木构建筑典型代表作。

殿内中间供奉着释迦牟尼佛,两旁立着阿难、迦叶二弟子与文殊、普贤二菩萨,两侧各有三尊罗汉,背后塑有韦驮菩萨立像。这些彩塑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或慈悲祥和,或庄严肃穆,每一尊都仿佛有灵魂,默默诉说着过往,对研究晋南彩塑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出了释迦殿,便能看到弥陀殿,两殿之间的院内有两株唐槐。虽值寒冬,枝叶仍有留存,不难想象夏秋时节的繁茂盎然。粗壮的树干、繁茂的枝叶,彰显着顽强的生命力,亦见证了寺庙的兴衰变迁。其上的每一圈年轮都记录着岁月的痕迹,默默陪伴着白台寺走过了无数春秋。

弥陀殿,也称后大殿,为元至正十五年重建,面阔五间,当心间安有隔扇门。殿内供有三尊塑像,为一佛二菩萨,皆为元代风格。正中阿弥陀佛双腿交叠,安坐高台,面相端庄,神色祥和;两侧立有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身着长裙,腰扎衣带,站姿挺立,逼真自然。它们不仅是宗教文化的具象体现,更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珍贵遗产。

寺内的建筑、雕像,跨越了从唐代到明清的漫长岁月,飞檐斗拱的精巧设计,雕塑彩画的细腻笔触,无一不展现出古人高超的技艺与独特的审美,生动地反映了不同朝代艺术风格的演变与发展。每一处细节都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与智慧,让人不禁感叹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力。

摩挲石碑,邂逅稀世玉佛

碑刻也是白台寺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在寺庙的墙壁上嵌有多通石碑。摩挲着这些碑刻,仿佛能感知到千百年前刻字之人的专注,而那些被时间淹没的历史,就这样呈现在了今天。

寺内碑刻记载,其寺名原为天宁万寿禅寺,创建年代不详,唐开元十四年、金大定年间、明昌年间、元至正十五年、明正德六年均有重修,清代有补修和扩建。而在一通碑上,清晰可见条条“寺规”。

一块块石碑,上面的文字或苍劲有力,或飘逸灵动,忠实记录了寺庙的历史沿革、修建历程、捐赠善举以及当时的社会风貌等珍贵信息。

据悉,寺内保存唐至明清时期的碑碣有七通,对研究我国古代佛教活动有重要参考价值。

回望白台寺,才知其名缘由。原来不仅是因为释迦牟尼佛的白色莲花台,还因寺院建在雨水冲刷的沟壑中间的白色高台上,故而得名,倒也名副其实。

郝喜龙说,原来古时寺院分南北二台,二台一脉相通,后来由于修路,古寺被分成了南北二寺。

现在的北寺是玉佛大殿,又名卧佛殿,是新建的。记者去往北寺观看,虽当时在修路,但是通往大殿无碍。

大殿修建得十分宏伟,殿前一尊观音亭亭玉立,乘着一条长长的金龙,很是威武。走进殿内,正中供奉着一尊巨型白玉雕塑的释迦牟尼卧像。其体态轻盈,头西脚东,手臂撑着头,双目微阖,身着金袍,横卧在帷幔半启的莲花座上,神态安详。

据说,这尊佛像身长7.3米,高2.6米,重达15.3吨,物贵艺精,形象生动,其体积之大、重量之重、价值之高,在国内堪称一绝,当属玉卧佛之最。

“白玉卧佛可说是国内少见,但因为当时寺内各殿均有佛像,便被供奉到了北寺,新修了一殿。”据村民常新利介绍,这是1997年美籍华人傅凤英捐赠的。傅凤英是傅作义将军的姑母、袁世凯的侄媳,当时老人已是106岁高龄。

相传,傅凤英的父亲年轻时经商外出,那时正逢庚子之乱,八国联军进犯山西,他押货路过白台寺,天色已晚,为躲避劫掠,寓居寺内。后来,其孙傅作义抗日战争转战晋南时,因为爷爷当年受恩之故,曾到白台寺拜访。一家人都与白台寺缘分匪浅,所以,才有了白台寺玉佛藏身这一插曲。据说,此佛像入寺不久,原本洁白的玉佛躯体、手臂多处出现脉络纹理,与人体血管分布几乎一样,令人啧啧称奇。

白台寺,这座汇聚了古代建筑、彩塑、碑刻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宝库,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游客与学者前来探寻,等待着更多人去发现、去珍视。

薛丽娟 文图
283826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5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