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回复

文艺尖兵段怀明

2416 0
发表于 2025-1-26 11:46:5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文艺尖兵段怀明
武城村地处丘陵地带,有四坡四沟。四坡是东坡、南坡、西坡和段壁坡。四沟是南沟、南凹.臭沟和沙沟(包括窄沟)。地形是勾勾叉叉,梯田层层,浇水困难,但粮食产量不算低。这显示了武城人的聪明才智,勤劳勇敢。这也是村精神文明建设结出的硕果。

武城村长期存在着一支文艺宣传团体,活跃了村民文化生活,供给了人们所需的精神食粮。村里以前就有的传统节目,牛斗虎、海螺精、獅子抢绣球、玩旱船、锣鼓、花鼓等等,更有一个业余剧团常年活动在乡村之间。这精神的满足,煥发了人们的活力,增添了做事的干劲。这些活动离不了干部们的支持,离不了广大村民的爱好,也离不了骨干成员的辛勤执导。这里不得不提的一人就是文艺尖兵一一段怀明。

他敲大鼓,点水不漏,鼓槌上下翻飞,左右交替,花样迭出。他打花鼓,曲着腿,半蹲着身子,自始至终,稳如泰山,姿势优美,槌槌到位,声声清脆。他执导的花鼓剧一一小二黑结婚、十不闲,均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尤其是拉板胡,更是他的拿手好戏。集体生产时,为了学拉板胡,他晚上提着板胡,扛着托犁(那时放犁用的一种工具),到村里的窄沟坐在托犁(因比櫈子轻便)上练习拉。这里远离村庄,不会打扰村民休息。他坚持不懈地练习,天长日久,竟坐坏了一只托犁。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练出了成果,成为当时村里业余剧团的台柱子。他虽不识谱,但耳音特别好,一听就会,一拉就成。有时还做导演,令人注目。团内有些人就心生嫉妒,以他家成分较高,不适宜在宣传队(那时村剧团称为宣传队)工作为由,把他排挤出去了。之后,他找到了在村东北汾河岸上当摆渡工的活儿。有人过河时他开渡,没人过河时他又操起板胡自娱自乐地开始拉,日不间断,从不放弃。他离开剧团后,接替他拉板的人由于技术不佳,令人不满,剧团负责人又把他请了回来继续拉板胡,施展他的才能。他从60年代开始一直坚持到近年。

段怀明 今年85岁,在村业余剧团工作其间不忘培养新人。她的姪女段引平就是他一手培养出来的,现已成为武城业余剧团团长,仍活跃在乡村的舞台上。他们不仅在本村演,还到稷山、新绛的许多村去演,均受到一致好评。

他曾经执导的花鼓剧、十不闲、百人腰鼓队,拳板花鼓等节目十分精彩,在多地进行过演出,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至今难忘。前些年,为了不耽误新戏的排练,春节的演出,他临近腊月就从北京急忙赶回家,积极组织人排练。一些节目使用的道具,村里无力支付费用,演员们就自筹资金,有不少就是他自掏腰包。为买适合的道具,他跑稷山、到新绛,甚至远赴北京去购买。所以,他执导的节目,总是动作规范,道具标准,服奖耀眼,精彩吸人,时时迎笑脸,处处赢掌声。他的一生,全是为武城村文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武城文艺战线上的一名尖兵。

凡是对大伙儿做出贡献的人,人们就不会忘记他。段怀明退居在家休养,他的刻苦勤学、积极上进、对文艺工作执著的精神,时时在鼓舞着后人砥砺前行,争取更多辉煌!
致敬,武城村文艺尖兵一一段怀明!

2023、9、7
作者:梁吉发,1947年生于稷山县武城村,退休教师,在任教期间致力于作文教学 ,所辅导学生作文在全国各种报刊杂志公开发表160多篇,有时,自己也写点儿小文章,聊以自慰,很少见光,虽难成正果,但聊胜于无。座右铭是:有志的人,时时在反省自己;无志的人,处处在抱怨别人。
284242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admin@discuz.vip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公众号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5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