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文物宝藏] 诉说往昔的蟠虺纹青铜豆

2215 0
发表于 2025-2-17 15:53:3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诉说往昔的蟠虺纹青铜豆
文物名片 主角:蟠虺纹青铜豆 出生时间: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 尺寸:通高17厘米、口径17厘米 藏宝地:盐湖区博物馆

王捷/图文

不少人在置办年货时会购买一些盘、碗等厨具,既能让年夜饭中的珍馐美味更加独特、有一种仪式感,也能装点人们心中家的味道。而在古代,同样也有盛放食物的器具,成为人们寄托美好生活向往的载体。盐湖区博物馆珍藏的东周时期的蟠虺(pán huǐ)纹青铜豆,便是印证。

值得一提的是,这“豆”的意思与如今我们所理解的“豆”截然不同。我们提及的“豆”,普遍指豆类,是常吃的一种食物。而在古代,“豆”不仅是一种盛肉酱、调味品或黍稷之类的盛食器,还是一种专门用于祭祀和宴飨的礼器,象征着身份和地位。

《说文解字》中提到“豆,古食肉器也”,点明了其作为盛放肉食器具的用途。甲骨文中的“豆”字,就是一个象形字,最顶部的一横,像它的盖子,腹部像一个浅盘,下部是高柄圈足,形象地描绘出了古代“豆”的基本特征。

青铜豆的起源可追溯至上古时期。最初人们用陶制的豆来盛装食物,随着社会发展、工艺进步,渐渐衍生了青铜豆。商周时期,豆已经成了贵族宴飨必不可少的饮食器具。

从商周到春秋战国,豆的使用非常流行,形制和用途从简单质朴变得逐渐繁杂,材质也变得多样,包括青铜、陶土、竹木等。那时的等级十分严明,饮食器具的使用有着严格规范,作为祭祀、宴飨等场合不可或缺之物,豆的使用数量、样式与使用者的身份、地位紧密相连,是礼序的象征。豆的盛行,也让反映古代山西地区文化特色的“三晋铜豆”成为一种特殊存在,代表了中国古代金属工艺的高水平。

这件蟠虺纹青铜豆是1988年盐湖区贺村铺村出土的。仔细观察这件珍宝,子母口,圆鼓腹,器身两侧置有一对环耳,短细柄,盘形圈足。其盖为覆碗状,圆形捉手,既实用又精妙,简约又不失大气。

最引人瞩目的当属器盖、器身均饰有的蟠虺纹。众多相互缠绕、盘曲的小蛇形象构成的图案,线条流畅、笔触灵动,给人一种栩栩如生的感觉。这一纹饰的运用,不仅展现了当时高超的铸造工艺,也让我们看到了深刻的文化寓意。在古代,蛇象征着生命力、繁衍与守护,也象征着吉祥和神圣。这一纹饰的运用,或许正是古人对美好生活的祈愿与向往。

随着历史发展,秦汉以后古人渐渐用“豆”字代指了原本被称为“菽”的大豆,从此豆的含义发生重大转折,作为农作物的“豆”一直沿用至今。

这让青铜豆不再只是一个器物,更像是一段历史的见证,跨越两千多年,让我们看到古人盛放食物时的另类与独特,也向我们诉说着那段往昔的辉煌与故事。
284490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admin@discuz.vip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公众号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5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