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管理
物业交费
切换到宽版
首页
社区
数商
商圈
商城
优惠券
登录
立即注册
运城社区
»
社区
›
运城故事
›
讲运城读运城
›
万荣平原村——薛瑄廉风文化映世长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寻宗觅迹]
万荣平原村——薛瑄廉风文化映世长
1358
0
社区1号
Lv.9
发表于
前天 17:5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
薛瑄故居寝室
薛吉生为来客讲解
薛夫子家庙正殿
薛瑄纪念馆塑像
借着带陕西几位作家朋友来采风的机会,我再度走进神往已久的薛瑄故里——万荣县里望乡平原村。
薛瑄是明代政治家、思想家、
教育
家、理学家、文学家,其生平与成就辉耀古今。在老友薛吉生(薛瑄第十九代孙)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薛瑄纪念馆、家庙及故居,开启了一场深入探寻薛瑄文化的旅程。
走进故里 探廉吏生平
薛瑄纪念馆位于村中心,由心之初、廉之途、儒之宗、文之风、法之范、家之道六个篇章组成,采用了先进的全息投影、幻影成像等现代化声光电技术,结合皮影戏、面塑、泥塑、木版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完成了对薛瑄“形”与“神”的重塑。在薛吉生的讲解下,我们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一代廉吏的传奇故事,领悟薛夫子廉政思想的真谛。
薛瑄从宣德三年(1428年)开始,到天顺元年(1457年),陆续居官24年,大多执掌法纪,如监察御史、大理寺少卿和大理寺卿等。任职期间,他严于律己,勤廉从政,刚直不阿,执法如山,被誉为“光明俊伟”的清官。
天顺元年春,年已69岁的薛瑄得朝廷重用,被任命为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大学士,入内阁参与机务。他安贫乐道,对生活条件好坏从不计较,以“河东布衣”自许。担任京官五年,才在京城购置了一间房子,小得仅能放下一张床。屋里光线昏暗,又没钱买窗,儿子就找了一只废车轮装上,为此他还专门写了一篇《车窗记》。他任监察御史时,曾监管湖广银场,管辖湘西二十多处银矿。许多人都觉得这是件“肥差”,但薛瑄却以唐诗“此乡多宝玉,切莫厌清贫”自警,坚持一文不取。他在任三年,“黜贪墨、正风俗”,有效规范了银场秩序。离任时,他两袖清风,并写诗明志:“莫言白笔南征久,赢得归囊一场空。”当地百姓感念他的恩德,纷纷建造生祠纪念他。
领略遗迹 感清风雅韵
走进薛夫子家庙大门,左侧悬挂着一口明代古钟。薛吉生介绍,这口古钟历经磨难,曾逃过日本人焚烧钟楼的劫难;20世纪50年代大炼钢铁时,因太过坚硬而未被砸毁;后来又先后四次被盗,最远一次因盗匪撞见路人而被遗弃在村道上。也算是命运多舛,它就这么执着地留在故里,不愿意离开夫子家庙,一定是等着重新被敲响的这一天吧!
正殿上方悬挂明末吏部尚书曹于汴书写的“真在堂”匾额,殿内有尊造型逼真的薛瑄塑像。1984年,董其武书写的“薛文清公故里”六字,被村人刻成匾额,悬挂于庙。夫子像两旁是明末清初著名书法家傅山称颂薛瑄的楹联,可惜真迹已被盗,现存为复制品。傅山题联云:“不辨读书二录,即两榜三元亦虚在世称士人;果知复性一言,虽四民二氏俱许入祠谒夫子。”
薛吉生给我们详细讲解了这副联的含义。上联指出:假如你没有读明白薛夫子的《读书录》和《读书续录》,即使你参加举人进士考试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也不过徒有读书人的名号。下联表示:等你真明白了“复性”这句话的道理,无论身份贵贱,是士农工商还是入了佛家道家,都有资格进祠拜谒薛夫子。
随后参观的薛瑄故居,是一所坐西朝东的小院,红墙青瓦,古朴典雅,门楼上额木匾书五个金色大字“文清公故居”,这里是薛瑄的世居之所。院落与普通百姓的院子差不多,仅有三间简陋的西房。薛吉生说,薛瑄因丁忧守制等原因,先后在这里生活了20年。
在此期间,薛瑄又完善和发展了程朱理学,提出了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等新的理念,明确提出了“实学”的概念,不仅创新了理学,还深化了理学的内涵,延伸了理学的价值。他通过长期聚徒讲学,按照自己的思想体系,培养造就了大量学者,创立了著称于史的河东学派,弟子遍及山西、陕西、河南、湖北等地。他的主要著作有《薛文清公文集》《读书录》《理学粹言》《从政名言》《策问》等。这座小院既是薛瑄致仕荣归后讲学之所,也是他终老的地方。很难想象,这样一个看似简陋甚至寒伧的地方,竟会是封建时代官居礼部侍郎、翰林学士的朝廷大员最终的病老之所。晚年的薛夫子就是在这座不起眼的小院里,博览群书,著书立说,宁静淡泊,修身养性,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品大员竟住在这么个小地方,足见薛夫子是一位少有的清官廉吏。
致敬传承 护文化之光
薛吉生今年80岁,思维清晰,腰背挺拔,眼神清亮,精神矍铄。他给我们讲了诸多薛瑄的故事,讲了家庙名家楹联的修复过程,讲了家庙、故居修缮过程中的一些经历,讲了陵园柏树砍伐和重栽的历史,讲了纪念馆、聚秀广场的兴建过程。多年过去,这些事已然牢牢地刻印在他的记忆中。
薛吉生远不止于口头的讲述,更是一位身体力行的实干家。几十年来,他积极参与薛瑄家庙及陵墓的保护工作之中,以自己的汗水和心血,全力守护着这片无比珍贵的文化遗迹。
村里大街小巷墙上的几百块板报栏,是他几十年的宣传阵地。他对碑石情有独钟,在他的心里,每一块残破的碑石都是会说话的石头。他经常站在家庙、陵墓的古石碑前,埋头在书山,穿越百年乃至千年的时空,追寻着那撇、捺、横、平中蕴含的历史印记,忘记了时间的流逝。他挖掘、整理、创作出几百篇宣传、考证薛瑄思想、文化、碑刻的文稿,出版了《薛瑄惟有正力量》专著及个人文学作品集(三册)、书法作品集。他与宗亲坚持不懈,努力推进薛瑄家庙及陵墓被认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他甘为人梯,夯实基础,为后人打下牢固的“地基”,寓保护于研究之中,寓热爱于责任之中,这就是薛吉生的学风。
研究地方文化历史,自然离不开地方志,但现存的旧志不多。为了在网上查阅资料,薛吉生甘当年轻人的学生,虚心请教,学会了电脑,学会了用手机查询。现在他不仅能够熟练地在网上查阅资料,而且还在手机上玩抖音、发朋友圈、拍照,为抢救文物殚精竭虑,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尽心尽力。可见,人这一辈子,无论做事、做学问,一定要守一不移。
如今,薛吉生年事已高,本可在家尽享天伦之乐,但他却放弃了闲适生活。即便记忆力减退了,但他始终记得祖先的廉政精神。他默默坚守、精心呵护着故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每一处遗存、每一块石碑。他任劳任怨、全力协调配合文保部门做好守护、宣传工作,坚持为来此参观者及廉政教育的团体义务讲述薛瑄的故事。
薛瑄一生无愧于民,两袖清风,其高风亮节代代相传。作为后人,薛吉生深受感召,义务宣讲几十载,传承薛瑄文化和廉政精神。廉风跨越百代,至今仍熠熠生辉……
屈吉平/文 薛丽娟/摄影
平原村
,
薛瑄
,
廉风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显身卡
相关帖子
•
薛瑄_河东名人馆展陈人物
•
文清公薛瑄述评
•
薛瑄家庙及墓地_运城市全国重点文物通览
•
薛瑄_河东名人吟咏(82)
•
铁汉公薛瑄的房产
•
薛瑄与天津
•
人杰地灵“真儒里”———平原村
•
薛瑄的为学之道
•
文清公薛瑄述评
•
薛瑄家庙及墓地——-运城国保
•
里望乡平原村100多块小黑板的墙头诗一直发挥着独特的宣传作用
•
薛瑄自律扬廉风
•
廉吏薛瑄的家风家教
•
薛瑄挂牌拒贿
•
薛瑄拒扇
•
薛瑄简介_河津人物志
•
薛瑄“龙门设教”
•
明代第一学派(河东学派)薛瑄_寻根问祖探龙门(之二)
•
薛瑄故里平原村
•
万荣县平原村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小记
•
明代大儒薛瑄和他的《从政录》
•
执法如山的“铁汉公”薛瑄
•
运城幼师高专纪委专栏发布廉吏薛瑄的故事
•
万荣县里望乡薛瑄廉政教育基地配套项目招标计划
•
薛瑄撰文赞郭鉴
•
薛瑄无私谓青天_冯建国
•
明代杨瞻“乞恩薛瑄从祀孔庙疏”考
•
一代廉吏薛瑄纪念馆掠影_河东影像
•
冬来何所思——忆薛瑄_诗歌_许栋
•
真儒贤哲的文化原乡——薛瑄故里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社区1号
Lv.9 管理员
主题
回帖
0
积分
275743
+ 关注
发消息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小程序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5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