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回复

河东文化的守望者——秦建华教授印象

1329 0
发表于 前天 18:2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
河东文化的守望者——秦建华教授印象
李白有言:“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研究了解河东文化,谁人不识秦建华?每次回运城,我总要抽时间看望秦建华先生。他对于河东文化的见解、风趣睿智的谈锋,令人受益匪浅。文友们欢聚一堂,只要他在座,话题便源源不绝,满堂笑声不断,不知月明星稀,忘却尘间凡俗,真乃人生快事也。

我与秦建华先生的相识,要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那时,他二十几岁,就著书立说,与我所任职的省城出版社交往甚密,并结识了著名古籍出版专家孙安邦先生。孙安邦主持山西古籍规划整理办公室,策划了多种山西古籍图书。与孙安邦的相识,让他对三晋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尝试着写作河东文化研究的文章。运城学院的景克宁教授,是著名演讲家、知名学者,他十分赏识秦建华的才华,鼓励其在搞好专业教学的同时,注重河东文化的钻研,做到博古通今、学贯中西。景先生的谆谆教诲,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他的学术之路,从此他发奋在河东文化研究之路上筚路蓝缕,耕耘不辍。

所谓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数十年来,秦建华既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查阅史料,爬梳剔抉,提出见解,探讨河东文化的源远流长,又善于实地考证,循着中华文明起源、成长、发展的历史脉络,探寻河东大地上的文化标识,挖掘河东文化中的根脉枝叶。秦建华早期负责编撰了《这里最早叫中国——话说运城》等两本相关著作,以大量的学术研究和考古发现,证明了最早的中国就在运城。为把运城学院打造成河东文化的“主题公园”,他受学院党委宣传部委托,主编并出版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丛书”之《这里最早叫中国:话说运城》《熏风雍和——河东盐文化述论》《德孝天下——虞舜文化概要》《信义炳世——关公文化说略》《河东:这方水土这方人》等。他主持并完成了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两项,出版《河东文化及其精神特质研究》《关公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等。他在河东文化研究之路上堪谓一往无前,披荆斩棘。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在外的游子,谁不思念故乡?每当回到故乡,我都喜欢领略河东名胜。有一年,秦建华与管喻、杜刚辰等同道带我去盐池,参观池神庙,讲述盐池的历史文化。站在高高的海光楼上,秦建华朗声吟诵舜帝的《南风歌》,并望着巍巍中条山,百里盬池,感叹道:“舜帝当年手抚五弦,吟诵南风,说明了盐池对于中华先民生存的重要价值。黄帝和蚩尤曾经在盐池发生过生存之战,在盐池附近有个蚩尤村,相传是当年蚩尤葬身的地方。这个村后来改名为从善村,即改邪归正、弃恶从善之意。”这个历史的误会,让蚩尤九黎部落后裔不能释怀,后在多方专家的力争下,从善村又复名为蚩尤村。他为盐湖文化研究献计献策,对于盐湖保护方面提出过许多中肯的建议。秦建华参与“河东历史文化展示中心”的展陈入选工作,列席市长办公会议,提出了自己的学术见解并撰写了解说词;作为市三晋文化研究会的文史专家,在王殿民会长领导下,他具体负责《辞海》条目增补推送工作,受到市委领导的高度重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秦建华对于考古学也十分热衷。金秋十月,我到运城开会。开会间隙,秦建华领我去夏县看了多处人文景点:西阴遗址、东下冯遗址、辕村遗址、禹王城、墙下村关帝庙、介子推文化园等。在西阴遗址和东下冯遗址,他带我辨认地质层,叙说考古成果,认识石杵、石臼、石球、釜、灶、夹砂罐、尖底瓶等。我们又来到李济当年发现半个蚕茧的地方,指认当年李济住过的房屋。我发现,秦建华之所以具备河东文化研究的坚实功底,不仅表现在博览历史典籍上,也体现在对考古的敬畏。这更是丰富了我的考古文化知识。从中得知,秦建华实地考察震惊考古学界的师村遗址,在了解发现的4枚距今6000多年仰韶早期的石雕蚕蛹后,撰写了《半个蚕茧与四个石雕蚕蛹》,率先在《运城日报》发表,并经“学习强国”平台强力推送。

热爱河东文化,研究河东文化,为河东文化鼓与呼,这是秦建华的使命和担当。他的女儿在北京读博士,有人问她哪里人,她回答运城人时,对方总说一句“宋江的老乡”,把山西运城当成山东郓城。秦建华听说后不无诧异,于是便编写出版了《中国人,你真的了解运城吗?》,详细介绍运城的历史文化,让人们了解和认识运城。他多次参与市委宣传部及市文化和旅游局组织的河东文化研讨会和座谈会,受市委宣传部委托,主编并出版了《河东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始基因》《中外名人与河东》《运城:最早之中国》等,负责撰写了《河东文化:黄河文明的滥觞》等文章。他还参与国家邮政局司马光邮票设计论证会。他先后撰写了多篇文章,阐释河东文化,如《河东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的地位与作用》《河东文化的精神特质》《河东年俗文化说略》《河东:廉政意识的发轫》《敬业——河东悠久的人文传统》《诚信:河东渊远流长的人文精神》《河东:德孝文化的母源》,等等,这些文章全方位解读河东文化,在《运城日报》《运城晚报》发表之后,又被中宣部“学习强国”与其他多种平台转发,引起很大反响,受到学界普遍关注。2021年,为纪念建党百年华诞,秦建华主持参与运城市三晋文化研究会组织编撰的《百年筑梦:河东红色故事》(三卷本),并任执行主编,从确立编写原则、纲目编排、人物入选到统稿润色以及出版印刷,事无巨细,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该书出版后获北方十五省市优秀图书奖,为建党百年献上一份厚礼。

曾国藩谈人生时曾说道:“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秦建华从事河东文化研究几十年来,成果丰硕,著作等身,涉及多个领域。河东文化根系发达,丰富多彩,他以一人之力竟然作了如此丰厚的学术文化贡献,令人称道。他负责撰写的《山西省情》(中小学教材,运城巻),详细介绍了运城的历史文化、地理概貌和风土人情;他主编的《修齐治平——河东家训文化》(山西人民出版社),整理河东名人家训,倡导家风建设,传播家训文化;他主编的《千秋清气——河东廉吏传略》(山西人民出版社),历述河东历史上的名臣廉吏,探讨廉政文化,以史为鉴,激励后人;他撰写的《蚩尤与蚩尤文化》《虞舜与虞舜文化》《大禹与大禹文化》等,各大媒体平台广泛转载;他参与撰写的《运城市志》相关内容,引经据典,史料丰富;他与《运城日报》原总编辑卫君翔主编的《用戏剧讲好中国故事》,则是从戏剧的角度,探讨传统文化,讲述中国故事,凡此种种,不一而足。秦建华从事河东文化研究以来,著书多达30余种,发表学术论文或文章100多篇,曾获山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山西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山西省“百部工程”奖、运城市“五个一工程”奖等多个奖项。

如今,秦建华虽然两鬓斑白,进入悬车之年,但还是埋首书海,笔耕不辍,多部著作平行推进、交错进行。去年,他负责编撰的《运城简史》,即将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参与运城市三晋文化研究会《晋国通史》(三卷本,120万字)的修编工作,担任编审组组长,多次与有关专家开会研究史实,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求真求实,这种精神令人敬佩。我看见他如此忙碌,如此拼搏,就说:“你如今功成名就,何必如此奔忙,要爱护身体啊!”他笑着说:“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克己读书。”“被社会所需要,也是一种价值啊!”秦建华信奉“三书主义”,即读书、教书、写书,坚信功不唐捐,追求虚一而静,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勇攀高峰,寻幽探微,志在千里。

正如著名学者马海良教授所言:“从血气方刚到花甲之年,先生胸怀四海,坚守河东,亦述亦作,桃李天下,教育楷模,文化栋梁。”他一生教书育人,研究河东文化,弘扬河东文化,硕果累累,成就突出,不愧为河东文化的守望者!

宁志荣/文图
284620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5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