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回复

明代乡贤卢文焕

2572 0
发表于 2025-2-26 09:50:1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卢文焕,明万历年间夏县司马村人,曾担任太医院吏目(主要负责协助御医进行医疗工作,是从九品的医官职称),归隐回乡后,帮困济贫、葺庙修桥、施茶舍饭、捐输赈灾,深受时人赞颂。当地官宦及民众先后为其赠匾多达20余块,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举乡贤。

卢文焕饱读诗书,修身养性,律己甚严,史书称其“诵读诗书,剖析礼义,容忍二字书于室,宅心宽宏正大”。卢文焕事亲至孝,母亲患病后,他悉心照料,“衣不解带者岁有余,殁则哭之恸,不饮酒食肉终三年”。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卢文焕捐金百两,建宗祠,置祭田(族田中用于祭祀的土地)、族田(宗族共有的土地)50余亩。李宗孟等7名学生在司马温公寺院求学,卢文焕资助了他们10两银子,“以嘉其志”。卢文焕还帮助了不少家境拮据的学子,王知县(时任知县)赠其匾“敦礼德化”。

卢文焕仗义疏财,乐善好施,德高望重。20年间,族人之间发生争端不能和解者,卢文焕一到场就能平息纷争,“人皆称其公而仁”,潘知县、李知县分别赠其匾“庆衍德门”“义高夏台”。

卢文焕捐金70两,买街中心毛家酒店作基址,助建鼓楼,以振兴当地文风,姜知县、赵儒学(时任儒学)分别赠其匾“捐资鼎建”“崇文重义”。

万历三十年后,本地多次遭遇荒年,卢文焕先后输粟百余石,作煮粥之需,平阳府知府黄移文,本邑胡知县、杜知县分别赠其匾“输谷赈饥”“倡议输粟”“输粟助赈”。

县学三任训导相继病故后,卢文焕分别赠予棺木一副,杜知县和王儒学分别赠其匾“精隆可友”“高义薄云”。

万历四十二年,本县举行乡饮酒礼(乡人以时聚会宴饮的礼义),石知县特意把卢文焕请来,酒礼上“人皆称其年高德重”,石知县和徐儒学分别赠其匾“德孚家邦”“盛世耆老”。

万历三十六年、三十九年至四十五年,卢文焕在县衙门外施舍米茶(以米为主要原料制成的饮品),供冻饿之人饮用;自万历三十二年起建茶房于本村十字路口,冬舍米茶,夏舍菊茶,供僧人衣食。“人皆称其博施而济众”,潘知县赠其匾“积善之家”。

本地孝廉(明清对举人的雅称)郭连城借了卢文焕银一百两,不久却卒于学官任上,妻儿生活窘迫,陷入困境,被卢文焕接到家里照护;闻喜县一位粮商,遭奸人蒙骗,倾家荡产,欲寻短见,卢文焕接济三两银子使其绝处逢生;本县东山人李功幼女患病无钱医治,一筹莫展,卢文焕舍银二两雪中送炭;田野里有人盗砍树木,卢文焕视而不见,族人前来告知于他,卢说:“我已经发现了,不过给他留个面子,没有揭发他。”盗树者闻听后羞愧难当,无地自容。

当地重修司马温公祠,以及涑水河与姚暹渠上的桥梁,卢文焕均慷慨解囊,张知县赠其匾“捐资高义”。卢文焕还出钱买了义塚地五亩,施舍棺木和竹席以安葬无主之骨。凡此种种善行义举,不胜枚举。

卢文焕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七月二十八病故,乡人皆欷歔不已,感叹:贤人再难得矣!大家自发集资建祠祭祀他,有1000余人绘制了他的画像,挂在家里四时祭拜。兵部侍郎安邑刘知县赠匾“德宜崇祀”,户部侍郎荣河李知县赠匾“枌榆钦仰”,都察院都御史猗氏乔知县赠匾“耆德永思”。

当地人一直对卢文焕铭记于心,念念不忘。清乾隆年间,人们自发组织推举卢文焕入“乡贤祠”。明清两代,各州县均建有乡贤祠,供奉历代乡贤人物,入祠者多为在本地有显著贡献或影响力的乡绅。“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进入乡祠是乡绅的无上荣耀。

省、府、州三级官府对卢文焕均予以高度评价,平阳府的评语为:解忿息争,而人人饮醇公仁也;济危扶困,而事事妣美麦舟也;学租之设,多士膏沐于青灯;而且为合庠建楼,以振文风;义田之举,岁可供夫庙圯;迨义塚立,而枯骨亦回春矣;桥梁成,而渡曦于今再见也,种种善行当于古人中求之。宜崇祀典于今日,永垂懿范于后人。

乾隆二十年,省府批复:经邻里甘结,师生公举,复经该州(解州直隶州)审详,前来相应呈请,合候详示,准入乡祠。

李恩虎/文
284912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admin@discuz.vip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公众号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5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