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寻踪觅迹] 站在蒿店夏代古遗址上

2179 0
发表于 2025-3-4 11:36:1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qq_login

×
站在蒿店夏代古遗址,脚踏古老而厚重的土地,眼前的黄河奔腾不息。阳光投射在大河之上,波光粼粼,仿佛搭起时空长廊,让我与数千年前的先民们依河相望。此刻,我的思绪如浪花翻涌,穿越岁月,去探寻那些被风霜与尘埃掩埋的过往。

蒿店,我的家乡,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地方。它因黄河而生,因黄河而兴,如今又因黄河备受瞩目。黄河,这条伟大的母亲河,从远古奔腾而来,一路蜿蜒,流经九省大地,孕育了华夏文明的璀璨星河。而蒿店,就在这黄河的臂弯里,静静地诉说着属于它的故事。

眼前这片土地,曾是夏朝的热土。三千五百多年前,这里的人们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生息繁衍。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开垦出一片片农田,种植着粟、黍等农作物,生活简单而踏实。他们建造起一座座窑洞和屋舍,虽然简陋,却充满了生活的温馨。先民们用智慧和勇敢,面对自然的挑战,用辛勤的汗水和祖辈的传承,书写着属于他们的诗意篇章。

如今,蒿店夏朝古遗址的发掘,让这一切重新呈现在世人面前。那些古老的灰坑、窑址,仿佛是先民们留下的足迹,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的模样。那些出土的陶器、骨器、石器,每一件都承载着先民们的智慧和心血,每一件都诉说着那个时代的辉煌。它们虽然历经岁月的洗礼,却依然散发着迷人的光芒,让我们对那个遥远的时代充满了敬意和向往。

蒿店遗址位于平陆县中条山南麓,紧邻黄河,与河南省三门峡市隔河相望。这里残存面积约1万平方米,主体位于一处独立台地,四周深沟环绕,有着显著的防御属性。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处于虞坂古道要塞,成为夏时期晋南与豫西文化交流的关键节点。

虞坂古道,这条古老的盐运通道,见证了无数的繁华与沧桑。自古以来,它不仅是河东盐池通往中原的重要通道,更是军事战略要地。先民们在这条古道上,肩扛背驮,将盐运往各地,支撑起一方经济的繁荣。而“假虞灭虢”的故事,更是让这条古道成为历史的见证者。晋国借道虞国灭虢,最终导致虞国覆灭,这一典故至今仍被人们时时提及,警示着后人“唇亡齿寒”的道理。

2024年2月至7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山西大学、运城市文物保护中心等多部门或机构,对蒿店遗址进行了为期5个月、面积达350平方米的抢救性发掘。此次发掘成果丰硕,清理出夏时期灰坑9座,其中两座为完整的地穴式房址,包含灶坑、柱洞等结构,四壁经火烤加固处理。更有一座房址底部发现保存较好的炭化木柱,为复原夏代建筑形制提供了关键依据。

出土遗物也极为丰富,陶器有鼎、鬲、甗、盆、单耳罐、大口尊、豆、蛋形瓮等,以灰陶为主,纹饰特色为绳纹,另有压印“S”纹、附加堆纹等,兼具二里头文化与东下冯文化因素,年代相当于二里头文化三期。此外,还有骨器、石器、蚌器、小件铜器及绿松石饰品,展现出多元的手工业技术。

遥想当年,大河之畔,古虞国之前的这片土地,生活着距我们千年之远的先人们。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大地上,妇女们便在鸡鸣声中醒来。她们轻柔地梳理着长发,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有的前往附近的黄河边,熟练地浣洗着衣物,清澈的河水在她们的搅动下泛起层层涟漪;有的则走进厨房,点燃灶火,为家人准备早餐。袅袅炊烟从屋顶升起,弥漫了整个村落。

男人们则扛起农具,迎着朝阳走向田间。他们赤着脚,踩在松软的土地上,汗水顺着他们古铜色的脸庞滑落。他们弯下腰,精心地播种、除草,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和希望。田间不时传来阵阵爽朗的笑声,那是人们对丰收的期待,对生活的热爱。劳作之余,先人们唱起了歌谣,那高亢悠扬的旋律仿佛是如今的南路梆子或平陆高调的雏形,质朴而动听,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孩子们在村落里奔跑嬉戏,追逐着蝴蝶,捕捉着蜻蜓,笑声如同银铃般清脆。偶尔,他们也会好奇地围在工匠身旁,看着那些粗糙的双手如何将泥土变成精美的陶器,将石头打磨成锋利的工具。那些看似粗糙却充满创造力的陶器,简单却实用的工具,无不展现着先人们的智慧和勤劳。先民们用双手塑造着生活,用汗水浇灌着文明的种子。

到了傍晚,夕阳的余晖将天空染成橙红色,倒映在黄河水里,构成一幅壮丽的晚归图景。劳作了一天的人们踏着晚霞回到家中,妇女们端出热气腾腾的饭菜,一家人围坐一起,分享着一天劳作的见闻和对丰收的期待。饭后,老人们坐在门口的石凳上,讲述着古老的传说和故事,孩子们听得入神,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

也许,在某个重要的日子,他们会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人们身着盛装,心怀敬畏,将精心准备的祭品摆放在祭台上。巫师们念念有词,祈求天地神灵的庇佑,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平安。篝火熊熊燃烧,映照着人们虔诚的脸庞,古老的歌谣在夜空中飘荡,那旋律仿佛穿越了时空,诉说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片土地见证了大禹治水的伟业。相传大禹在黄河岸边的龙门开山劈石,引黄河水入海,结束了洪水泛滥的时代,让百姓得以安居乐业。而黄河漕运的历史也与这片土地息息相关。在古代,黄河不仅是灌溉的源泉,更是重要的水上交通要道。先民们利用黄河的水运条件,将粮食、盐等物资运往各地,促进了区域间的交流与发展。

如今,这片遗址虽已归于沉寂,但它所承载的历史却永远鲜活。三门峡水库造就了“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观,三门峡大坝如中流砥柱巍然屹立在黄河之中,见证着时代的巨变。当我们俯身轻轻抚摸着这片土地,仿佛能感受到先人们的脉搏跳动——那是对生命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从上古时期的神话传说到夏商周三代的礼乐传统,黄河流域一直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地带。黄河文化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更蕴含着自强不息、创新求变的精神特质。这些精神,如同黄河的波涛,奔腾不息,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砥砺前行。

岸边柳树泛出金丝,白天鹅在三门峡水库优雅游弋。蒿店夏代遗址,它不仅仅是一片废墟,更是一座历史的丰碑,见证着人类的发展与进步。让我们怀着敬畏之心,去探寻它的秘密,去畅想那遥远而又充满魅力的夏代时光。这片土地,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未来发展的基石。它将永远闪耀在人类文明的璀璨星空中,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admin@discuz.vip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公众号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5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