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管理
物业交费
切换到宽版
首页
社区
数商
商圈
商城
优惠券
登录
立即注册
运城社区
»
社区
›
运城故事社区
›
讲河东读运城
›
伍姓湖纪事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文明探源]
伍姓湖纪事
2257
0
社区1号
Lv.9
发表于 2025-3-6 17:16:0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
山西的西南角,有一处远近闻名的水面,叫做伍姓湖。伍姓湖是运城这个小盆地的一个淡水湖泊。东西长约7公里,南北宽约6公里,总面积4000多公顷,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内陆湖,也是一处罕见的大型湿地。山西这种半干旱地区,尤其缺水,地面上有一处淡水湖泊,简直是天大的宝贝。伍姓湖在中条山脚下,东有涑水河,姚暹渠注入,向西不远流入黄河,江山胜景,是河东大地一颗璀璨的明珠。
伍姓湖的得名,在于老早老早的年代,
沿湖就住下了五姓人家,虞、姚、陈、胡、田
。这五大姓,都是虞舜家族的后人。舜的帝业在此,后人又围湖聚居,在山水间生生不息。伍姓湖,于山光水色之外,无疑氤氲了浓郁的历史氛围。
伍姓湖初名张泽。传说黄帝子孙所封之国,城名张城,湖就叫了张泽。《竹书纪年》便有记载,涑水注入,也称张阳池。元代开始叫伍姓湖,因为湖边住着虞、姚、陈、胡、田五姓人
家,舜裔的五姓人家始居于此,近代就都称伍姓湖,周边的村子叫伍姓村。
史书记载“舜渔雷泽
”,许多学者认为,
伍姓湖,就是当初的雷泽
。舜帝在这里钓鱼,让出好的位置给别人,故《史记》载,“舜渔雷泽,雷泽之人皆让居”。伍姓湖,就这样有了一个好名声,从历史深处一路走来。
伍姓湖有一片辽阔的水面,又有涑水河流入,在前朝各代,很多治世能臣都打过它的主意,意图兴水利,开漕运。早在南北朝时代就开发蒲州,引水兴农。当时的邵国公宇文会为蒲州
总管,任命元青为都水校尉,另辟盐道,增加国库收入。元青主持,在运城至伍姓湖之间开挖一条近百里的人工河,俗称“运粮河”。自此,多了一条运粮路线。一船一船的潞盐从运城
启程,浩浩荡荡到站伍姓湖,穿湖进入涑水河下游,入黄河,再入渭河,运行至灞桥码头,国都西安及陕西各地大大缩短了里程,节约了脚力。一水畅通到长安,那时的伍姓湖,是多
么得意的一个中转站。
到了隋朝,运粮河阻塞以后,都水监姚暹修埝峻渠,泄洪引水,从此运粮河叫做姚暹渠。
郦道元《水经注·涑水》说:“涑水南过解县东,又西南注入张扬池”。“西陂即张扬泽也,西北去蒲坂一十五里,冬夏积水,时有赢耗也”。清代《永济县志·伍姓湖》记载:“湖旁昔多楼
台,居人环绕,每夏荷花尽发,灿若霞锦,杂以绿萍红蓼,渔人罟师,水凫沙鹭疑乃间作,飞浴相翔,致为胜观。”可知伍姓湖早在前朝古代,就是游赏的好去处。前人游湖,徜徉于自
然风光,同时也不废吟咏,留下了许多眼前景致,心头情思。美文美景,诗文旷代流传。
伍姓湖的秀丽风光,先是引起了当地在朝显宦的注意。
舜陶河滨在此地
大家都看过戏曲《二进宫》吧,那里面的太傅杨博,就是蒲州人。杨博历任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太子少保,赠太傅,是明代名臣。他生前的诗文很多,永济人最欣赏的莫过于这首
《伍姓湖歌》:
晓披五老峰上云,晚钓伍姓湖中鲤。
忽逢渔父三五人,问是五姓谁家子?
自云无姓亦无名,接辈相传常钓此。
月落天昏驾小舟,从来未见风波起。
得鱼心自安,无鱼心亦喜。
公昔提兵在蓟门,单于系颈胡韩死。
颇闻飞语转流传,鵰弓几付东流水。
东流水,真可笑,何如相将日垂钓。
白云冉冉升,玄鹤双双叫。
极地与穹天,居然不知其中妙。
杨博在这里慨叹当年功业如流水,艳羡渔樵垂钓之乐,这个应该是他晚年失意之作。士大夫高官得意之时,往往胸怀天下,有燕然勒石之志。一旦饱尝官场险恶,又会萌生退隐,向往
江湖山水,烟波垂钓。不管怎么说,故乡的天地河湖,给了杨博心灵的抚慰。可以想见,即使官高一品,位极人臣,一旦遭受谗言诋毁,山水烟波也是一处心灵的庇护所。伍姓湖,此
时有一种乡里亲情般的热切。
同时代的明代高官王崇古,也是蒲州人。王崇古,嘉靖进士,历任兵部主事,按察使、布政使、兵部尚书。他卓有战功,“身历七镇,勋功边陲”。对于家乡的伍姓湖,却是情有独钟。
明万历六年(1578)中秋节,王崇古和一干朋友泛舟伍姓湖,湖上赏月,情之所至,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
芳湖尚忆昔年游,水色山光接素秋。
归去幸逢金石友,重来同泛木兰舟。
白莲一望能超悟,绿酒小酌顿解忧。
禅榻高悬消永夜,清风明月共悠悠。
王崇古在少年时代曾经就在家乡游过伍姓湖,此次重游,山水风光金石之友,清风明月,一洗忧烦,面对大自然物我两忘,是典型的山水情怀诗。为了纪念王崇古,永济整修伍姓湖景
观时,特意在湖边建造了一所“楼台望月”造型,造型取自王崇古的诗意,佛家的白莲,圆框的月亮,透过圆月可以看到伍姓湖的水面。镜花水月,伍姓湖的月亮倒影,早先就是游湖一
景。每当月中,清风徐来,湖水静若处子,月影在水面,冰轮转腾,如影随形,人世几回往事,烟柳又笼十里堤。兴致心潮,王崇古写出了情景禅意。
杨博王崇古的游湖诗可以看出,明代以前,伍姓湖依然水光潋滟,十里洪波。到了清代,伍姓湖却是另有一番沧海桑田。涑水河,姚暹渠,开流于灵山秀谷,挟带泥沙,沖荡阻绝,气
势磅礴。一旦污积久远,夏季山洪破岸,淹没田地房舍,沿岸村庄不堪其苦。乾隆年间,河东兵备道乔光烈,蒲州知府周景柱,组织沿河农户民众,锄头簸箕齐上阵,四县联合挖河疏
浚。乾隆十九年(1754)春天正月动工,从解州安邑到蒲州永济沿途两百多里,全是奋力修渠的民工。猗氏和虞乡交界的邸家营一带,河流拐弯多,水流湍急,每到雨季,险情汹
涌,,河床不断升高,成为头顶上的悬河。周知府拿出自己的俸禄,买下两岸田地,加宽河床,夯土为堤,把这一段地上悬河彻底驯服了。四个月以后,大功告成,竣工之日,乔光烈
和周知府备席设酒,犒赏全部参与服差役的乡民。
从此以后,涑水姚暹渠两岸300多里,清波如带,蜿蜒绵长,河畔杨柳依依,静水深流。这两岸本来就是沃野良田,清水自流,灌溉便利。伍姓湖也恢复了往日盛景,不再暴涨暴跌,
二水缓缓地注入,秋水长天,湖面上水平如镜,只有二水合流处,泛起微微的波浪,那河水很快就融化入了湖蓝色,水天一色,一直到遥远的地平线。
那个河东兵备道乔光烈,他本来是个上海人,祖籍江南水乡,在家乡的河流湖泊环绕中长大,对于伍姓湖,却是依然饶有兴趣。治理水患以后,他留下了一首七律:
湖光千顷渺烟波,图画想看竟若何。
远岸堤长春树暗,晴天沙暖浴凫多。
诗情处处临风好,渔笛声声向晚过。
一曲沧浪清兴足,不知谁和扣舷歌。
200多年以前的伍姓湖景观如何?我们大家难道没有看出看出当年的烟波浩荡,渔舟唱和?
那位和乔光烈联手修复涑水的蒲州知府周景柱,也是一位诗文俱佳的guan员,在疏浚治理河渠以后,他先后写了古风《伍姓湖歌》,散文《伍姓湖记》,对于伍姓湖的风光,知府和道
台,二人沉迷陶醉,犹如回到了江南水乡。也许是移情于治下,看他们对于伍姓湖的记述歌咏,那叫心醉神迷,流连忘返,乐不思乡。
这位蒲州知府,少读《汉书》《水经》,知道有伍姓湖,到蒲州以后又实地考察,了解到原湖昔日佳景,无限向往。那时湖水已经干涸。道台知府引领四方百姓,疏浚涑水姚暹二水入
湖,伍姓湖又恢复了昔日盛景。农耕渔猎,两岸人家围湖而生,耕牛走,渔舟往还,这不仅是湖光山色,这也是一幅北方乡村农耕又亲水的风情画。
君不见,昔日张汤池,更名五姓知何时?湖波漾淼不知远,澄作汪汪千顷波。平开镜面天上下,靴纹屈织铺琉璃。长虹偃卧亘南北,小桥如画相参差。春来锦树暗围合,湖岸四望烟霞
披。当年楼阁惜无有,不见酒舍摇风旗。晴光倒景生涟漪,潆洄沙渚相迷离。渔舟几点乍出没,棹歌一片遥东西。有时鴎鹭争上下,浮波倒影狎且怡。菰蒲深处堪把钓,藕花香里宜衔
卮。惜哉同窗不得拓,绿蓑青箸无由随。我家家山绕青溪,屐齿长踏西湖湄。佳时每忆弄湖节,胜处最爱苏公堤。荷花桂子香十里,一叶泛艇凉吹衣。钱塘门外不归去,湖光恋客斜阳
低。一行作吏向天末,符竹坐绾身相羁。塞门秋猎看射虎,郡阁睡被惊鸣鸡。水仙祠下梦难到,六桥辜负游骢嘶。今朝对此风景好,江乡回首情依依。空濛滟潋晴雨里,买船载酒何时
归。
大家看一看,湖波浩渺,千顷如镜面,小桥屈伸,绿树围合,雾岚烟霞氤氲,微风里,水村烟郭酒旗风。水面偶起涟漪,拍打着水中沙洲。点点渔舟,来来去去,渔翁舞槳唱起水上船
歌。鸥鸟白鹭翻飞,安然地嬉戏。在蒲草深处,有闲人静坐把握钓竿,期待鱼儿咬钩。莲花池里,有三两知己朋友,约了一起小酌。这般风光,这般世界,美景如世外桃源,水边人
家,亲水之乐乐无穷。无怪乎,这个周知府本来是钱塘人氏,把此地与西湖比了又比,竟然想起了梦中的江南水乡。
乾隆二十三年(1758),
伍姓湖又迎来了异常盛大的诗文会
。这一年,蒲州府迎来了几位尊贵的客人。他们分别是雍正的进士牛运震,此人曾一度兼摄三县知县,主持过皋兰、晋阳、河东书院。还有胡天游,浙江绍兴人,也是雍正进士,修成过《大清一统志》,授直隶同知,客游山西,主修《蒲州府志》十二卷。周知府隆重接待两位大文人畅游伍姓湖,同时作陪的,还有永济县令张淑渠,万泉县令毕宿焘。
五位guan员文人同游伍姓湖,一定是要有诗文酬答的。他们留恋湖上风光,吟诗作文,一时兴会无前。这牛运震先生无愧文坛宿老,一篇《游伍姓湖记》当下就名动一时,此后100多
年,这场湖上诗文会一直是文坛士子津津乐道的话题。而《游伍姓湖记》也就成为士子们趋奉的范本。
伍姓之源
永济的曹中义先生,抄录了这篇
文字
,字斟句酌,把它翻成了白话文,让我有机会重新欣赏这篇游记。数百年以后,阅读牛运震的文字,依然感慨良多。实在说,这篇游记,并不能算
上什么经典美文。但是透过文字,作为一个当地人,我依然读出了许多历史的新鲜感。原来我的故乡,早年并不见得就是三尺黄土讨生活的,这里曾经渔舟穿梭,它是名副其实的鱼米
之乡。原来这一块热土,千百年来一直镶嵌着这样一块美丽富饶的水面。原来湖面也曾有过沧海桑田,几经淤积,又几经通水蓄水。一湾涑水在这里汇集,蓄满一方平湖,又通过河道
下游注入黄河。原来我的故乡,也曾诞生过这样亲民治水的地方guan员。他心忧天下,以贡献一方为己任,他的政绩就这样刻写在大地上,百年传颂,万古流芳。
有此记载,那乾隆年间的一场游湖饮宴,湖光山色和人物动态,就此留存。我们的知府文人,泛舟湖上,寄情山水,渔民农家,小舟往还,湖上笑语欢歌,此乐何如。那时的伍姓湖,
早已风光无限。伍姓湖早在历史上就是这一带著名的景观区。它留下了多少文人雅士的咏湖华章。也有历代的州府guan员邀集泛湖游赏,在当地史志留下了流年碎影。那一场游湖盛典,
槳声渔歌,迄今依然在耳边回响。
其实就在1949年新政以后,涑水河伍姓湖的治理,也曾困扰过运城的整个沿河六县。涑水河一旦冲进平川,它是一条地上河,在平地上如走龙蛇,两岸只有堆起高大的河堰,管束水道
排水灌溉。一遇洪水,冲破堤堰,沿河两岸就难免洪涝。
1958年治河,出动民工开挖沟渠,把一条地上河变成了地下河,从此绝了水患。但是,伍姓湖下游深挖河道,排水失控,又造成湖区缺水,湖面萎缩,沿湖两岸湿地干涸,好端端的一方平湖变成了一个臭水塘。这些年,干旱少雨,地下水过度开采,伍姓湖的湖面也是渐渐失却了往日的丰腴,像一个干巴瘦弱的老者,期待着漫灌,期待着滋润。河东大地在呼唤,呼唤一场改天换地的甘霖普降,呼唤重新回到风调雨顺,游湖打鱼的日子。
也许你已然觉得山水游记多了,于众多的篇什中,一帮蒲州文人的唱和不足以引人注目。那你就错了。
及至150多年以后,1913年,这篇纪游竟然能够引发千里之外湖南第一师范一位青年学子的注意,足见好文远播,可以穿越山水。
湖南的这位青年才俊,在拜读了《游伍姓湖记》之后,有所感触,写下了不同凡响的批注:“读《游伍姓湖记》
,则见篇中人物,皆一时之豪;吾人读其文,恍惚与之交矣。游者岂独观览山水而已哉,当识得名人巨子贤士大夫,所谓友天下之善士也。”“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则评漫九垓,遍游四宇尚已。”“游之为盖大矣哉!登祝融之峰,一览众山小;返黄渤之海,启瞬江湖失;马迁揽潇湘,泛西湖,历昆仑,周览名山大川,而襟怀乃益广。”
这位湖南青年你千万莫要不在意。他就是以后名震天下的毛泽东。
从青年毛泽东的批注可以看出,寄情山水之时,他更看重的是结交。看江山万里,受益在胸襟怀抱。漫游名山大川,同心同道,一吐块垒,指点江山,臧否古今,这才是一代青年的生
活方式。游伍姓湖,对于青年毛泽东,无疑有过启迪心性的巨大功能。联络天下义士,推翻旧世界,锋芒脱颖而出。侠义之风,名士之风,吞吐天地的胸襟,批注都看得清清楚楚。比
较一下毛泽东青年时代的诗词,那种“携来百侣曾游”的欣然,“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情怀,心怀天下建功立业的抱负,竟然都能在《游伍姓湖记》一篇找到声气相投的源流。眼中一片江
山,伍姓湖,橘子洲头,便是同一块大陆!山水相通,有何阻隔。
伍姓湖胜景皇皇千年。当我们去游湖,当地正好改建了景区,整修了道路,现在已经是永济一处著名的风景名胜,称作伍姓湖湿地公园。
伍姓湖景区大门,石柱支撑,木栅围栏,中间有一座小亭,仿佛河上的桥廊。向左向右像展开双翼的飞鸟,让人们联想到这里是水鸟栖息的河洲。入景区大门,一边是关于景区的历史
介绍,壁画刻有郦道元《水经注》有关描述,清代永济县志关于伍姓湖的记载。另一边是青年毛泽东的巨幅石雕头像,石像两边,竖起两帧石牌,一版雕刻牛运震的《游伍姓湖记》节
选,一版雕刻毛泽东读书时的批注,青年时代的仿毛体,尤可见锋芒毕露。背后的背景是钢青的中条山,连绵起伏,山川形胜,一湾好水。
有公路绕湖,穿越水面,寻访胜地美景,就十分方便。沿路红叶李正在抽芽,岸边绿草如茵。湖面上水波荡漾,间或有小船悠悠荡荡,远望碧空尽头,秋水长天一色。岸边长满芦苇蒲
草,湖面上不时有小小的滩涂露出来,蒲草包围了滩涂,朋友说,到了秋天,一人高的蒲草,尺把长的蒲棒挺起,如同列队的北方汉子。芦花飘飘洒洒,十里长堤微风鼓起绒絮。游人
们或者驾上小船,或者沿岸盘桓徜徉,身边一个水面,风光立刻增色十分。
穿行在荇水荷风,想起舜和他的后人,往事越千年,望先祖,思来者,人事千秋,伍姓湖断水水更流。凭吊怀古,心事浩茫。
自然风光,千古江山。湖区公园近年来的修建,主要是突出了人文景观。沿湖大道游走,有两幅高耸的诗文碑记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一处就是《游伍姓湖记》全文,五页石刻文字,如
同线装古书,有封面,有黑线条的竖行,只是复制了清代《永济县志》的图案文字,如此优美的湖景,其来有自。另一处是近人撰写的《伍姓湖赋》,两边为嵌刻文字,中间是飞鸟造
型,两只湖鸟,展翅翩翩。周围绿树环合,新枝正在抽芽,绿色伍姓湖,未来可期。
我们在前面说过,陪同周知府游湖的,有永济县令张淑渠。这位张淑渠,乾隆进士,调任永济以后,兴修水利,创立书院,捐俸办学,后迁潞安知府。永济市民曾经十里相送,不忍离
去。当地为张县令立生祠以纪念。这次重修伍姓湖景区,当地创建了一处“书院怀古”纪念亭,纪念他创办学校,编修《蒲州府志》的功德福泽。
书院怀古造型简洁。一座圆圆的月亮门,门顶托起一条黛黑色的屋瓦屋脊,门两边,一边又有一片屋瓦屋脊,好似当年的书院,青黛色的屋顶,重檐楼阁。古风悠悠,书声琅琅。月亮
门的中间,刻上了张淑渠陪同知府游湖的和诗。书院诗文,水榭别有景观。
伍姓湖游湖的记述很多,于是在浅水处,我们看到一处乘兴行船的雕塑。一叶小舟离岸,浅水处蒲草露出顶尖,水面波光闪烁,半江瑟瑟半江红,一个书生模样的站立船头,悠闲地仰
望水天,身后船夫摇动双桨,欸乃一声山水绿,渔歌互答,时光悠悠,在这里,能让你身心化了呢。据记载,在伍姓湖滨,曾经有襄阳王子芦花散人自建别墅,隐居于此。芦花散人是
朱元璋十三子的五世孙,有诗集传世。其实每一个骚客诗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灵感。景区建有诗词墙,历代歌咏伍姓湖的名作,一一刻壁陈列,前人的吟咏,都在这里了。
伍姓湖景区的核心装饰,无疑是五姓之源雕塑墙。在湖畔一处小广场,矗立起一道艺术雕塑。五大方块好似城墙的碟楼,参差不齐独立高耸。五个造型,一边大书虞、姚、陈、胡、田
五个字,大篆体,笔力沉潜,直抵远古。五大姓氏,各有浮雕匹配。虞姓为农耕,手持古耜叫做耒。姚姓人家,手拿镰刀,身旁嘉禾,表示农业生产开始育种。陈姓人家,手持铁锤,
表示有了冶炼业,学会了打制铁制农具。胡姓人家,手里捧着陶器,说明形成了良好的制陶工艺。实际上,舜帝“陶于河滨”,就在今天的永济张营镇陶城村。相邻的北阳村,至今以胡
姓为主。田姓人家手捧大鲤鱼,表示古老捕鱼打猎即由此始。伍姓湖盛产大鲤鱼,而渔猎原本就是人类最初始的职业。雕塑中间的实体像一座敞开的城门,上书“五姓之源”,下面有文
字做介绍。伍姓湖,五大姓,这里,一个民族多么自豪的起点。
伍姓湖,最愁缺水。连年苦旱,加上环境破坏,这些年伍姓湖一直苦于枯水。像一个营养不良的老人,悲苦地仰望苍天。湖水拍打着堤岸,好似他一翕一合吃力的呼吸。
也是天公作美,2021年秋季,连日大雨。北方少见的连阴雨,终日呼呼啦啦,淅淅沥沥,大雨下得风云变色,山川易容,往常干渴的黄土地呢,湿漉漉的好像淘洗了。田野里,塬上
人家,一个一个惊奇的望着高天,多少年,没有见过下得这么痛快淋漓的豪雨。
老家村子挨着涑水河,三十年了,那条河,就是一条干沟。眼前,河水汹涌从上游奔腾而下,波翻浪叠,奔腾舒卷,向着伍姓湖汇集过去。沿河的村民,冒着大雨,贴着湿淋淋的衣
裳,抹一把脸上的雨水,兴奋地看着流不尽的天水,多少年了,涑水河,又通水了!
大水漫过一个星期,就听得下游在呼吁上游水库关了闸门。伍姓湖注满了,再放水,湖面就溢出来了!
永济的朋友在电话里嚷嚷,颠倒了,颠倒了,往年都是引黄,扬水浇庄稼地哩,今年架起水泵,从庄稼地里往引黄渠里排水,还了黄河的水啊!
伍姓湖干渴多年,今年终于吃饱了,喝好了。湖面更加辽阔,滩头呢,沙洲渚,先是兴奋地努力探头探脑,接着都沉浸在一场豪饮里。一个湖饮水解了渴,好似人焕发出滋润的水色,
他呼出一口雾岚,脸上的笑纹漾开去,漾开去。
有气象学家预言,中国的降水线将缓慢的向北移动。如此,伍姓湖的水源,将会一天一天更加充盈,那个诱人的湖光山色,就在这里驻足下来了。
永济,古橡树,相传为舜弟象手植
我们还不至于毫无自知之明,敢拿伍姓湖去比洞庭湖,鄱阳湖,甚至西湖。以洞庭的辽阔,鄱阳的深蓄,西湖的秀美,如万里江山串串水上明珠,伍姓湖不过是个小兄弟,那么,他凭
什么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凭什么,在人们心头压上了沉甸甸的分量?
伍姓湖啊,舜乡的湖。
五姓,虞、姚、陈、胡、田,是舜帝的近支,这里是舜裔的祖居地,世居地
。舜的五姓后裔傍湖而居,这里也可谓华夏祖根,炎黄血脉。中华民族最早的繁育孵化基地,代代传衍,生
生不息。
虞
,是舜的部落,后人便以此为姓。永济市至今还有虞乡镇,虞乡村和虞城屯。虞姓人家手里握的耒,这是最早的农耕工具。
姚
,舜帝的出生地在古蒲州的诸冯里姚墟,后人有以里望为姓的。现在的永济市张营镇舜帝村,姚姓依然居多。
陈
,舜的后裔曾被周武王封于陈,子孙以国名为姓。今永济有陈村,东陈村。
胡
,起源和陈地相似。
田
,舜的后裔曾在齐国食邑,封于田,因以地名为姓。现在的伍姓湖边的东五姓村,田姓依然为村中大姓。
经历了数千年的传衍,原有的五大姓氏不断嬗变,据今天的统计,全国舜帝后裔的姓氏多达81家,总人口超过3亿。1980年代《人民日报》公布,按照人口数量统计,陈姓为当代中国
第5大姓,胡姓排名第13位,田姓排名第57位,姚姓排名第64位。至今,世界各地都有舜裔宗亲联谊会,永济市也有蒲坂舜裔五姓总会。
虞舜,实在是百姓之源。
如今,这个五大姓氏的原点,就静静的躺在一湾湖水边。隔着秋水长天,能看到对岸野旷天低树,依依墟里烟。远村的影子似隐似现,大树参天,也不过地平线上一个点。
尧王台,相传为尧舜禅让处
五姓村的人家是多会搬迁聚集成村落的?几千年了么?当年先祖从这里走出,这里也是一片乐土圣地。一个村庄站立在这里千年不倒,也是一桩神奇的历史。他们有多少令人怀恋的往
事?遥望去,岁月迷茫。
数千年前的圣王从这里走出,关于他的故事,他的文字都已经深藏。如今还能找到聚居的族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我忽然觉得先人既年代久远,又清晰可见。当年一个遽然而起
的日子,舜从这里走出,日后他走遍全国,他跃动身子,溢彩流光,吉光片羽遍洒河山。这里呢,一个英雄部落的原点,他从这里来,伍姓湖五姓村。
我没有听说伍姓湖五姓村有什么英雄事迹,实在说,它就是晋西南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或者渔村。毕竟一个三亿多人的群体,要求人人都是英雄豪杰,是不是不近人情?也许,春花秋
月,耕读渔樵,才是这个村子的日常。多少年了,这个小村子,已经习惯把自己的脚步徘徊在大历史之外。农夫享受的是耕种,渔夫享受的是江湖。他们按照自己的心愿过日子,春暖
花开,秋风白露,10来亩地,几间
房屋
,几点灯火,三五声犬吠,话桑麻,说渔樵,日子就这样庸常而有趣地度过。当然,也许在夜深人静,他们或许会翻出那一本发黄的家谱,抚摸
着老脆的册页,发一阵愣,很快又平复如常。
血脉这个东西就是这样,它会使人热血贲张,奋发踔厉,也会使人喟然长叹,或者恨恨而终。不知道伍姓湖是什么样子。先祖的辉煌已经成为过去,踩着黄土,围着湖,过起农家的日
子,陶然悠哉,谁说这不是一种应得的幸福呢。
历史的传说依然在天空飘荡,眼前,却是一个看不到什么历史背负的安闲的村落。
舜的传说,在我们来说,简直就是一部遥远的荷马史诗。在演绎了古老英雄传说的地方,如今更多的看到的是鱼米之乡的寻常生活,何尝不是天随人意。这,没有什么不好。
现在的基因技术已经非常发达,有好事的朋友建议,在伍姓湖采集血样,依靠基因测序,上推几十代甚至百代,完全可以检测出一个家族血脉的起点。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召集一下
虞、姚、陈、胡、田,亲们,你们也查一查,上推多少代,说不定那一代就是大舜的侄子,侄孙,外孙什么的。
有这个必要吗?几千年的时过境迁,大历史的风云际会,还能在一方百姓的心头唤起翻腾震荡吗?现在伴随他们的,是平和的日子。身边的伍姓湖呢,丰富的人物史迹,动人的故事传
说,明媚的自然风光,依然教人美不胜收。这就足够了。
(本文所引五姓湖历史资料,多来自曹中义先生提供,在此致谢。)
来源:毕星星乡村笔记
伍姓湖纪事
,
伍姓湖
,
伍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显身卡
相关帖子
•
黄河流域涑水河下游伍姓湖保护修复工程监理澄清答疑
•
永济市伍姓湖水质提升及生态修复建设项目(EPC总承包)招标计划
•
永济市伍姓湖水质提升及生态修复建设项目监理招标计划
•
黄河流域涑水河下游伍姓湖保护修复工程监理中标候选人公示
•
永济市伍姓湖水质提升及生态修复建设项目监理招标公告
•
永济市伍姓湖水质提升及生态修复建设项目(EPC总承包)招标公告
•
黄河流域涑水河下游伍姓湖保护修复工程监理中标结果公示
•
伍姓湖湿地受到广大市民和游客的喜爱
•
黄河流域涑水河下游伍姓湖保护修复工程监理建设工程-监理-公开招标
•
黄河流域涑水河下游伍姓湖保护修复工程(EPC总承包)第一标段合同
•
永济市伍姓湖水质提升及生态修复建设项目(EPC总承包)合同
•
伍姓湖生态清洁流域治理工程(涑水河伍姓湖以上段)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单位竞争性谈判
•
赞美永济伍姓湖湿地公园_诗歌
•
伍姓湖湿地公园联_王文广
•
伍姓湖湿地保护公园《悟空》等国庆节活动时间、表演内容
•
伍姓湖新景致_永济影像
•
生态伍姓湖_永济影像
•
伍姓往事(网事)_永济影像
•
直挂云帆济伍姓_永济影像
•
诗意伍姓_永济影像
•
山水之城·伍姓湖风光_河东影像
•
运城盐湖、伍姓湖入选山西省观鸟地图
•
伍姓湖生态修复全力打造“城市绿肺”
•
游伍姓湖_诗歌_丁超
•
伍姓湖、西塬湖系统治理研讨会召开
•
伍姓湖水质提升提出“退养、截污、清淤、扩绿、活水”十字方针
•
李慧娘隐身救裴生_伍姓湖的传说
•
赵柏乡——山歌飘落伍姓湖
•
“大美伍姓湖 欢乐中国年”春节主题活动公告
•
伍姓湖水质提升工程_一城两区三门户_永济影像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社区1号
Lv.9 管理员
主题
回帖
0
积分
275821
+ 关注
发消息
浏览过的版块
运城快报
河东文学
运城人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成功案例
常见问题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admin@discuz.vip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公众号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5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