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管理
物业交费
切换到宽版
首页
社区
数商
商圈
商城
优惠券
登录
立即注册
运城社区
»
社区
›
运城品牌
›
运城精品
›
运城漏瓦谷(如鱼得水)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运城漏瓦谷(如鱼得水)
2210
0
压后牙
Lv.2
发表于 2025-3-7 18:39:2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
小诗云:搅团瓦板漏鱼穿,晶莹沁齿有余寒。味调浓淡随君意,三伏一顿吃三碗。 水鱼是一种形象的叫法,还有叫漏疙蚪的,我们临猗坡下人将其叫做瓦谷。这是读音,具体说来是如何写法,我至今依旧没弄明白,只是人云亦云,也许还会贻误后人。但是不论叫什么,如何写,它都是我们运城人的一道独特的
美食
,千遍万遍的吃不够。这道融汇了面粉与调味精髓的佳肴柔软劲道,晶莹剔透,亦食亦菜,嫩滑爽口。宛若夏日里的一缕清风,轻轻拂过味蕾的绿洲,成为了我们运城美食版图上不可或缺的璀璨明珠。 我之所以称之为瓦谷,并非是空穴来风,也不是随心臆造的。如今饭店里的瓦谷是如何做出来的,我不知道。只记得我小时候母亲漏瓦谷时,多是从巷里借来的瓦谷板。那瓦谷板两边是长木条,边棱上凿个槽,中间夹一片铁皮。那铁皮叫做洋铁片,由废水车筒剪开展平,用铁錾子凿出无数个或规整、或散乱的眼孔来。在更早之前是否用的瓦板呢?因为那时候有瓦盆、瓦罐、瓦箅子,而用瓦板漏出来的玉谷面食物,就叫做瓦谷呢。 越是原始越是传统的东西,越是接近地气,亦才越具有魅力和生命力。瓦谷的美,不仅在于味觉的感知,更在于制作过程中视觉的美感和听觉的愉悦。漏瓦谷的时候,那噼噼啪啪的响声,仿佛是一首美妙的敲打乐,又像是一首和拍的交响乐。而漏在清水盆中的瓦谷儿,又宛若是一群欢快活泼游动的小鱼,成为一幅充满诗意的画卷。在烈日炎炎的夏天,能吃上一碗沁人心脾的瓦谷,无疑是给自己最好的赏赐哦。 运城人的瓦谷是搅团的深加工,虽说搅团是初级
产品
,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搅团搅团,顾名思义,就是将面和水搅成“一团和气”,不过水温、发面、搅拌等环节,对技术含量都有着很高的要求。水温低了,搅团搅不熟;水温高了,又会形成烫面。搅团稀了,瓦谷成不了形,搅团硬了,又难漏成瓦谷。而搅拌也是一个功夫活儿,其制作工艺恰似匠人对艺术品的精心雕琢,每一道工序都蕴含着对食材的敬畏与热爱。 要将搅团做成瓦谷,还要经过一段有趣味的旅程。具体操作起来就是先将水烧至半沸,锅底里泛起串串泡泡直向上冒的时候,乡下人叫做眨眼水,再将面粉(过去多是玉谷面,粗粮细作)发进去。接下来用擀面杖朝着一个方向不停地搅拌,直到煮熟成稠糊状,没有生面疙瘩后再稍微晾上一会儿。然后用勺子将搅团舀在瓦谷板上面,用小铲锨反复挤压,使搅团从孔里漏到下面清水盆中。经过冷却最终成就了这盆色彩斑斓、风味独特的夏日珍馐。 美食之美,不仅美在形态,更美在味道里。要想吃到凉爽可口的瓦谷,关键在于调味上。记得母亲漏瓦谷时,有几样调味品是必不可少的:蒜泥,小茴香,鲜香椿,鲜椒叶,都是先切碎用开水焯一下。炒葱花是必须的,还要炒上韭菜,最好还要放上芥末小磨香油之类的。醋要用开水泼兑成温的,再加上一勺油泼辣椒。那个美劲儿犹如一抹风情万种的味蕾诗篇,轻轻拂过食客的舌尖,留下的是绵软润滑的细腻与酸辣交织的欢愉,令人回味无穷。
联系人:压后牙
手机号:18636392123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压后牙
Lv.2
二星社员
主题
回帖
0
积分
188
+ 关注
发消息
浏览过的版块
运城视听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成功案例
常见问题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admin@discuz.vip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公众号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5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