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回复

春生的葡萄园

2242 0
发表于 2025-3-12 18:05:0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qq_login

×
我在下乡的临德营村遇到一位中年妇女。她中等身材、肤色紫红、手脚麻利,满是汗水的脸上,散布着细密的皱纹和隐约的雀斑。那是岁月的印迹,也是一个女人成熟的标记。浅浅地叹息之后,她对我说:“还是政策好,如今过上了睡在梦中都会笑醒的好日子。”阳光下的笑声,清脆且爽朗。她是春生的媳妇,名叫串串,整日只知道操持土地。春生是我的童年伙伴,也是我服务的新型农人。

晋南的村名多带有营、堡、庄几个字,由来大都与军队有关。春生所生长的临德营村就像一艘小船,载着一船村民,在暗暗泅渡。或者说小村就像一棵大树,树叶年年更新,枝干依然苍虬。而春生和他的家族,就是一片片叶子,在默默地摇曳着自己的春秋,他祖上和父母都是农民,目不识丁。他有两个姐姐,只有他读过高中,学历最高。
春生的葡萄园
春生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高中毕业后,回村务农。他虎头虎脑、浓眉大眼,身上既有年轻人的蓬勃朝气,又有难得的持诚稳重。他贪活,不知道疲倦,人称“四晌”;又是个孝子,父亲爱喝酒,他没几天便拎着一瓶酒给父亲,以报答养育恩情。后院子里是猪崽、鸡儿的世界,还有牛吃草的声音,管理这些家畜和家禽,对春生来说,活儿已经不轻了。但他不把这当作劳动,而把这当作享受,越干越滋润。猪、鸡和牛,加上孩子们的吵闹声,这是庄稼院里最令人陶醉的音乐。春生熟悉这音乐,迷恋这音乐,他脸上挂着灿烂的笑。

清晨,一缕缕炊烟升起来,与笼罩在村庄上空的薄雾融合在一起,须臾间消失不见。春生开三轮车,带着妻子迎着朝阳,一同上工。傍晚,串串驾车载着丈夫和夕阳结伴而归。小村的农家生活,充实得很。夫妻俩侍弄15亩地的庄稼就像养自家的孩子,怎么爱都爱不够!恨不得日夜守在那里,松土、除草、浇水、施肥……对于农人来说,春耕一分忙,秋后粮满仓。串串在女儿8岁后又生了一个白白胖胖的男孩,一女一子,正是一个“好”字。

人生不是一条直线,旅途难免风雨交加。这不,年迈的父亲突然跌倒在地,昏迷不醒,春生和串串急得多方求医,两年里花光了积蓄,借遍了朋友,借远了亲戚,拉下了饥荒,终究还是没有挽留住老人的生命。他沉浸在怀念逝去父亲的悲痛中不能自拔,慢慢的,眼睛总是有一团东西在占着,眼珠浑浊,视力模糊。农村有许多眼睛出事的人,走不到人前面,影响一辈子的生活,更不用说还想奔大前程了。媳妇恓惶地四处打听偏方医治,效果还是不好。

那年农商行开发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我把好消息告诉春生,他激动地握着我的手,夫妻两人的眼泪就出来了。串串拉着他到银行办了手续,怀揣15000元借款,离开土地,挤上火车去北京治病。串串租了个小房,每天做饭送到医院,并用亲手做的饺子、扯面酬谢医生、护士、临床的病人家属,晋南饭菜的香味溢满了医院的走廊和病房。那天,串串看着他的眼睛哭了,哭得呜呜的。他慌了:“咋了,还没好?”媳妇的哭泣声让他弄混了,他清楚地听到医生说:“好了,完全好了,一点渣渣都没有留下。”从此,在好心医生的建议下,他开始了在北京送盒饭的工作,几年里虽然还完了借款,但生意越来越难做了,刨去开销,兜里还是没有几个钱,感觉自己就是土里刨食的命。他听说村里在发展产业,和串串一商量,就回来了。

村里的农户在政府和银行的扶持下,发展大棚种植,村里建起了大棚,可都怕赔钱,没人敢承包。我作为银行的驻村工作人员,实地走访村民对大棚蔬菜、小麦和玉米种植管理的资金需求,实施惠农政策,量身定制“富农贷”专项产品,开辟“绿色审批通道”,实行快速审批,让农人的生产经验与银行的金融支持充分融合,实现“1+1>2”的多赢效益。

春生脑子转弯快,吃透政策,一气包了两个大棚,他还给在外打工的伙伴们打电话,动员他们回来和他一起种植大棚蔬菜。还真被他说动了三个,根娃、收麦、满囤回来了。年轻人脑子好使,不懂得技术一学就会,他们会了再教给其他人。等卖了蔬菜,一算,那一年他纯挣了6万元,其他三个人也都挣了钱。

这下可好了,第三年大家都争着抢着要承包大棚,春生主动让出自己一个大棚让别人来种。他媳妇埋怨他,我看你就是个实验品,傻不唧唧的。他憨笑道:“谁让咱年轻呢,又是党员啊。”

随着经济宽裕,春生媳妇的梦想又起飞了。女儿上初中了,儿子也上了小学,难道让孩子们沿袭自己的老路走?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一起打工的情景。她计划到县城做蔬菜批发生意,让孩子进城上学。进城生活,需要老人跟随,可是,串串的老人不支持,他们不习惯陌生的环境。夫妻俩只好放弃梦想,老老实实地改种大棚葡萄。一个冬天,春生的葡萄成排成列地在那片叫三号坟地里睡觉。人在土地上做梦,葡萄在土地下做梦,葡萄的梦唤醒了人的梦。一株株葡萄,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寒冷的冬天,年年朽而年年芳华重现,获得新生。葡萄成熟的季节,却遇到了流言蜚语,什么“葡萄都是化肥、农药泡出来的”等等,行情一跌再跌,掀起“砍树潮”,农人的口袋又瘪了。春生抚摸着自己的葡萄藤,舍不得当柴烧,牛筋子似的整天在网上寻找葡萄种植、管理的新路子。有天他看到一篇关于种地没有农药残留的文章,感觉有了希望。他北上清徐、南下云南葡萄种植基地,上门求教有机肥培育、生态种植技术,还和一个彝族农人结成了“兄弟”。过年回家,串串看着口袋空空、黑不溜秋的男人,心疼得直掉眼泪。他安慰媳妇说,我脑子满是新道道,你就等着我成功的消息吧!

早春的天气,寒气压顶,春生在他的大棚里起垄、丢肥、起苗,葡萄藤像大地的被卷一点点延伸,他要在黄蓬蓬的土地种出绿来、种出果来。春生网络意识很强,他把每天在葡萄地里做的活计拍下来,再做一个简单的文字介绍,用自己设计的标语“和你共享一串葡萄”,然后向网上发出;也会把一串串葡萄的生长情况,及时做一段视频,让大家看。其情其景,也因此诱惑了源源不断的客人远程定制做过标签的葡萄。他视频里甚至有一万多粉丝,还有许多下了订单的客户。有个俄罗斯女孩和众多粉丝一样,几乎每天都关注春生大叔的大棚葡萄种植,陪伴他上配制的土肥、掐尖打顶、定枝、套纸袋、浇水、锄草,一切都是亲力亲为。勤劳的汗水湿透了大叔的衣服,俄罗斯女孩满是心疼的话语。葡萄的颜色一天天在变,春生在视频里说葡萄的话语也在变,让人分明看到葡萄丰收的场景,闻到葡萄变身美味的香甜。

盛夏八月,阳光炽热,大门口的石头都被晒得发烫,我和春生向葡萄园走去。行走在熟悉而温馨的故乡,感受着新奇和热闹,水的灵秀,花的娇艳,一只只扑棱着翅膀的美丽鸟雀,我的心里被一种美好的东西鼓动着。远处是沉静苍茫的中条山,眼前是成片成片一眼望不到头的葡萄园,沿地头望去,一排排整齐的葡萄架俨然一面面绿色的墙,那沉甸甸的紫色葡萄,每一嘟噜都泛着晶莹剔透的光芒,仿佛谁画上去一般,看上去像一幅恬淡诗意的水墨画。

我俩在葡萄园里聊童年的时光,聊我们当下的日子,聊他的葡萄。风从田野吹来,在春生身边游来荡去,抚摸着春生那张刻满风霜的脸。他说农民种下土地就是盼个好收成,有收成才有幸福啊!人和葡萄一样,从种子到结果就是一场修行。是啊,只有在耐心成长中做足功夫,才能在日后呈现醉人的香气。他上大学的女儿每次回来看到父亲在葡萄园里劳作,总感觉那身影里凝聚着老一辈农人对土地和葡萄深深的情感。

“霜降见霜,米谷满仓”,莹澈白霜奏响秋之终章和冬之序曲。葡萄开园啦,夫妻两个整天采摘客人远程定制标签的葡萄,按时发出去。当那个俄罗斯女孩收到邮包,通过视频点赞,春生也受到了鼓舞,恍惚中自己就是一串最大的克伦生,一挂功成名就的葡萄。

星期天在城里读书的儿子回来了,小伙伴三五成群顺着这条通往庄稼地的必经之路,一蹦一跳地寻找父母的收成,好奇地东瞅瞅、西望望,偶尔摘一朵野花,或者抓一把泥土。若是年轻的父母在场,大概会撇嘴皱眉,老辈人却从不阻拦,在这方面,他们对孩子们无限“纵容”。在土地里打个滚儿也没关系,“泥娃子”们一个个皮实得很,不容易生病,新鲜的泥土气息和庄稼蓬勃的味道,就这样一代一代刻进人们的血脉中。爱凑热闹的大黄狗断然不肯放过这个机会,在人群中钻来钻去,来回奔跑,却总是先一步到达田野。老家村外的庄稼路像一条纽带,连接起了房屋和田地,也连接起了人们的幸福和希望。看着孩子们采摘一串葡萄放入嘴里咀嚼,唇齿间溢满酸酸甜甜。春生看着眼前的情景,充满深情地对媳妇说:孩子、庄稼都是咱们的收成。

张继龙/文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admin@discuz.vip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公众号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5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