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管理
物业交费
切换到宽版
首页
社区
数商
商圈
商城
优惠券
登录
立即注册
运城社区
»
社区
›
运城故事
›
讲河东读运城
›
蒲津渡与蒲州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叙事 ...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寻踪觅迹]
蒲津渡与蒲州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叙事
2155
0
社区1号
Lv.9
发表于 2025-3-20 09:03:1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
1988年,曾经鼎盛繁华的蒲州城已沉寂无数个春秋,城边的黄河早就改道。昔时一座桥连接起秦晋之好,桥下涌动的黄河水成为蒲州在历史舞台上最好的注解。
也是这一年,探铲一路摸排,发现了掩埋在历史尘沙中的铁牛。1991年,唐开元十二年铸造的铁牛四尊完整出土。那是唐玄宗的年代,从竹索旧桥到铁索铁锚的转变,也是这样一座占当时全国年产铁量五分之四的浮桥,架起来属于蒲州城的繁华。
东西两岸各铸四尊铁牛,约160万斤的用铁量铸牢了一座古城的高光。蒲州的重量,是古代黄河上繁忙的蒲津渡,是中条山的矿石与解县盐池生产的潞盐等物资运往长安,是唐朝时的中都,是“蒲州故里多豪贾”。
客商云集,往来盛宴,蒲州城这场戏,随着黄河水位的逐年抬高、蒲津浮桥的废弃、嘉靖三十四年的大地震、三门峡水库的修建,退场仿佛成为必然。好在,考古人的一路追寻,铁牛的“重见天日”,蒲州故城遗址残存的城墙与建筑,历史上的明珠虽有蒙尘,但蒲州,还是留存了下来。
2001年6月,蒲津渡与蒲州故城遗址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座见证黄河文明两千载沉浮的“史书”正式纳入国家文保体系。此后20余年,遗址保护按下“快进键”:2012年,《蒲津渡与蒲州故城遗址保护规划》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后,山西省人民政府予以公布;2013年,蒲津渡与蒲州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并公布;2024年1月,《蒲津渡与蒲州故城考古遗址公园总体规划》通过国家文物局审批……
从进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到跻身国家文物局“十二五”时期大遗址保护项目库的150处重要大遗址名单,再到入选《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和《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纳入《山西考古工作“十四五”专项规划》,这座集渡口遗址、州府城址等于一体的“文明综合体”,已成为解码黄河文明、构建文化坐标的重要载体。随着蒲津渡与蒲州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推进,这座承载了2000年风云的古城正准备迎来属于它的时代“新生”。
历史遗存
千年古城焕新生
从永济西收费站驶出,沿着万鹳线一路向前,途经普救寺,在一处石牌楼前停下,牌匾上刻着“蒲州古城”。从这里穿过,便进入了蒲津渡与蒲州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车辆
遇见的第一个环岛,是蒲州故城西城东门瓮城遗址,继续向前,蒲州鼓楼遗址坐落在第二个环岛中央,路旁就是蒲津渡与蒲州故城遗址考古工作站。“通俗来讲,路过西城东门瓮城遗址,就相当于进入内城,来到了古时人们生活居住的
场所
。”蒲津渡与蒲州故城文物保护所副所长郭海如介绍,蒲津渡与蒲州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坐落在万鹳线上,恰好在普救寺与鹳雀楼的中间位置。沿万鹳线一路向西,从西门瓮城穿过,就可以看见城外的蒲津渡遗址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铁牛”。
蒲津渡与蒲州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面积为544公顷,东至蒲州故城东城外现状和规划道路,南至蒲州故城南城墙南侧黄河一号旅游公路,西至蒲津渡遗址以西300米,北至蒲州故城北城墙外170米。根据《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办法》,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指“以重要考古遗址及其环境为主体,具有科研、
教育
、游憩等功能,在考古遗址研究阐释、保护利用和文化传承方面具有全国性示范意义的特定公共文化空间”,蒲津渡与蒲州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自然也不例外。
该考古遗址公园具备五大定位:一是展现蒲津渡与蒲州故城在黄河文明发展过程中枢纽地位的人文地标。二是黄河文化带古河东地区历史变迁的重要展示节点。三是黄河中游重要的城市考古科研基地。四是展示华夏经典文化,兼具历史教育、生态涵养、休闲游憩等功能的复合型文化公园。五是带动永济市城乡发展与文旅深度融合的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该考古遗址公园将以蒲津渡与蒲州故城的区域位置、政治军事地位、城市营建、经济贸易等方面的发展与演变为展示核心,并具体展示遗址的历史沿革、发展历程、区位地理特征与环境变迁、战略地位发展、古代大型桥梁营建、城市选址营建及发展变迁、唐代蒲州城墙营建、城防体系建设与军事活动、古代贸易路线与蒲商发展历程、黄河河道变迁与黄河治理、明清城市营建、考古与文物修复基本技术的公众普及与体验等。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蒲津渡与蒲州故城文物保护所负责人张朝阳说,“2012年刚来到这里,随处可见大片的荒地与荒草,十来年,我们与这里的每一处遗址打交道。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要耐得住性子。”自2012年以来,蒲州故城遗址实施了北城墙东段、西门瓮城、鼓楼、东门瓮城、西城墙、外城东城墙等文物保护工程,及安防工程、环境整治工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为蒲津渡与蒲州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2年年底,永济市蒲州故城文物保护所同永济市蒲津渡遗址博物馆整合为永济市蒲津渡与蒲州故城文物保护所,深入开展遗址的整体研究与保护利用。
2024年,文物保护所推进蒲津渡与蒲州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挂牌,成立遗址保护专家组、铁质文物保护专家组,科学有效指导遗址公园挂牌工作;建立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指挥部,对标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评定细则23个方面71项内容,逐条梳理完善资料并上报至国家文物局。
“文物的日常保护、遗址安全、环境整治都是文保所工作人员一步一脚印‘走’出来的。”文保所文物保护部负责人王茜说,作为一线文保工作者,更有责任对文物本体进行24小时不间断巡护,做好铁质文物的监测工作。“可以说,古建筑上长了多少杂草与树木我们都要关注到,和文物保护有关的方方面面,一项都不能马虎。”王茜说。
3月17日,文保工作者像往常一样穿过狭长的甬道,一步一个台阶爬上蒲州鼓楼,到承台遗址上清理杂草,向远眺望,鹳雀楼巍峨挺立,春风拂过,好似涛声阵阵。
中都记忆
古城墙下溯盛唐
“为了最大限度展示唐代夯土城墙,不仅要对周边环境进行整治,还要在展示方式上下功夫。”文保所遗址建设部负责人赵蕊顺着时间轴的刻度一步一步走向唐代夯土城墙遗迹保护展示项目。从北周开始,蒲州故城初创建,让“蒲坂”在历史上留下了姓名;到隋唐时期蒲州的政治地位达到顶峰,两置中都,成为唐代四辅之一;金代蒲州城截半,形成东、西二城的格局;元代增修蒲州城;明洪武四年(1371)重筑西城,嘉靖二十年(1541)重建东关城;清康熙嘉庆年间重修蒲州城,同治七年(1868)修补城墙城门及角楼。随着历史的刻度一点点向前,蒲州城的故事也逐渐清晰,顺着时间的轨迹引领着人们来到模拟展示的唐代夯土城墙处。
忙碌的工人紧盯着手上的活儿,唐代夯土城墙的面貌复现在这片土地上,模拟展示的城墙下掩埋着考古发掘出来的城墙遗迹。“城墙发掘出土后,因不易保护的缘故,又将其回填。”赵蕊说,“为此,模拟展示的唐代夯土城墙就格外重要,不仅要确保比例大小一致,还保留了考古时划分的地层标线。”赵蕊指着城墙侧面的一道道划线,表示后续还要依据地层学为泥土装点上不同的颜色,以更直观向游客展示城墙的时代。“后续还要做好绿化工程,争取6月前面向游客开放。”赵蕊说。
跟随时间轴走到城墙,不过短短几分钟,却似经历了蒲州城2000年沉浮的往事。要想讲述好蒲州的故事,离不开代代文保工作者的辛勤耕耘与考古工作者的躬身泥土。
自2012年起,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现为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地方文物部门对遗址开展主动性考古发掘。一段东西走向的北朝—唐时期夯土城墙,大量白釉瓷碗残片、莲花纹瓦当、开元通宝、陶罐、素面绳纹里板瓦、筒瓦等出土文物……通过历年考古工作,逐步明确了各历史时期蒲州城的城圈范围,实证了蒲州北朝筑城的历史,证实了蒲州曾经存在过的辉煌。2021年,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永济考古基地揭牌,与武汉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山东大学及科研机构合作,持续推进蒲津渡与蒲州故城遗址的考古、发掘、保护工作。
2024年10月26日、27日,永济蒲津渡与蒲州故城遗址首次亮相我市公众考古活动,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员带领游客走进考古发掘现场、体验考古工作。遗址实地参观、考古勘探体验、出土文物展示、拓片互动、文创体验、问卷调查……蒲津渡与蒲津故城遗址的公众考古活动也不局限在简单的展板讲解与参观导览上,而是让游客体验考古勘探工作,通过使用探铲初步了解考古工作如何开展。走进蒲津渡与蒲州故城遗址考古工作站,工作人员向考古爱好者作文物陈列展示,从唐及明清,一件件典型文物出现在大众眼前。参观者根据陶扑满顶端的一处缝隙判断出其存钱罐的性质,从一件文物遥想古人的生活,并与现在产生链接。
与普通公园相比,考古工作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中起到基础性、指导性作用。2024年,该遗址重点勘探面积2000平方米、发掘面积为400平方米,共出土完整及可复原文物标本675件。历年来,累计出土小件器物及文物标本4800余件。“铁质文物保护山西省文物局科研基地正在建设,建成后将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提供科技支撑。”文保所考古与科技部负责人李晓娜说。
文明根脉
夯基固本筑防线
2024年,文保所先后编制了蒲津渡遗址保护性设施建设、蒲州故城西城东门瓮城本体保护、蒲州故城东城东门址保护展示、蒲津渡遗址展示、蒲津渡遗址安防工程等5个工程项目计划书并上报。
这一年,铁质文物保护山西省文物局科研基地申报、评审工作已完成,第三批科研基地名单已公布,现在正在拟定编制科研基地运行发展规划以及科研基地建设工作。
这一年,蒲州故城北门瓮城保护修缮工程、南门瓮城保护修缮工程已完工,环境整治工程、唐代夯土城墙遗迹保护展示项目、铁质文物抢险保护项目、地下阴极
设备
更新改造项目、蒲津渡与蒲州故城遗址及铁质文物
数字化
保护项目、蒲津渡遗址展示馆提升改造项目有序推进;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方案获批复,文物影响评估报告和选址研究报告已编制上报。
2025年,是蒲津渡与蒲州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挂牌工作的关键之年。文保所持续开展文物本体保护、文物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和文物安全防护工作,推动蒲津渡与蒲州故城遗址预防性保护常态化。不仅如此,还要加大文物保护项目申报力度,完善蒲州故城南门瓮城保护修缮工程、北门瓮城保护修缮工程等项目的后续工作;继续实施蒲州故城遗址唐代夯土城墙遗迹保护展示项目、蒲津渡与蒲州故城遗址及铁质文物数字化项目、蒲津渡遗址展示馆提升改造等项目,同时积极沟通对接上级,加快推进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项目前期工作,建设铁质文物保护山西省文物局科研基地,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发展奠定基础。
面对如此庞大且厚重的文明历程,要想激活时空记忆,就要“破圈”打造文物活态传承。为此,2025年,文保所努力在“文商旅融合上做表率”,以蒲津渡与蒲州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为抓手,深挖文化内涵,整合遗址周边文物资源,构建“文物+”主题游模式,推进文物赋能旅游发展;结合蒲津渡与蒲州故城遗址5A级景区创建工作,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全要素服务保障能力;促进多元旅游业态发展,开发一批精细化、高品质的研学
产品
,以“IP”形式刺激社会企业参与文物保护成果创作中来,打造特色文创产品;加强与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博物院、运城市文物局的合作,强化馆际联动,以满足游客“功能性+情感化”全方位需求。
一场跨越2000年的文明对话,从守护开始,到解码文明,最后唤醒沉睡的古城。这是一场漫长的旅程,因为文明的印痕太过深刻。随着蒲津渡与蒲州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有序推进,沉睡的古城也在等待下一次的会面。
文图/牛嘉荣 运城日报记者
蒲津渡
,
蒲州故城
,
考古遗址公园
,
建设叙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显身卡
相关帖子
•
永济蒲州故城东侧的东关镇不是一个镇
•
永济市蒲津渡遗址——研学实践教育基地(4)
•
蒲津渡铁牛, “开元盛世”的实力见证
•
蒲州故城城墙夯土结构及形态
•
蒲津渡与蒲州故城遗址入列《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
•
题永济蒲津古渡黄河大铁牛_“湖湘楹联七子”河东名胜楹联作品精选
•
永济市蒲津渡遗址博物馆调整开放时间
•
蒲津渡——运城第五批国保
•
盛唐繁荣的见证――蒲津渡铁牛
•
蒲津渡遗址铁质文物保护修复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开题
•
漫天飞雪唤醒了蒲津渡与蒲州故城
•
蒲津渡与蒲州故城遗址——运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志楹联
•
蒲津渡与蒲州故城文物保护所关于报废资产核销的公告
•
蒲津渡_孔春枝吟歌运城国保
•
石破天惊蒲津渡_王友明讲运城
•
蒲津渡与蒲州故城遗址博物馆提升改造项目招标计划
•
蒲津渡与蒲州故城遗址博物馆提升改造项目招标公告
•
王官谷、蒲津渡与蒲州故城遗址等永济景区国庆节期间推出系列文旅活动
•
蒲津渡与蒲州故城遗址博物馆提升改造项目中标候选人公示
•
蒲津渡与蒲州故城遗址博物馆提升改造项目中标结果公示
•
蒲津渡与蒲州故城遗址博物馆假日精彩活动
•
古代黄河上的著名渡口一一蒲津渡
•
修葺后的蒲州故城北城墙_永济影像
•
秦晋分野蒲津渡
•
清、民国蒲州故城影像
•
远逝的古蒲津渡
•
东下冯考古遗址公园前期价值研究报告遴选编制单位的公告
•
蒲津渡铁人 翻领服饰探源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社区1号
Lv.9 管理员
主题
回帖
0
积分
275823
+ 关注
发消息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成功案例
常见问题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admin@discuz.vip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公众号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5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