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管理
物业交费
切换到宽版
首页
社区
数商
商圈
商城
优惠券
登录
立即注册
运城社区
»
社区
›
运城故事社区
›
河东文学
›
家在后河_散文_张宝晶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回复
家在后河_散文_张宝晶
2138
0
云天
Lv.9
发表于 2025-3-20 09:07:3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
后河,是垣曲盆地西北“盆沿”下的一个普通村庄,也是我出生和16岁前成长的地方。
说它普通,是因为与周围那些村庄相比,看上去似乎没什么两样。村子都坐落在骆驼峰下,家家户户都是高低错落的四合院砖瓦房,每家房前屋后都植有各自喜欢的树种和花卉。夏天的树荫下坐着纳凉的男女老少,冬天向阳的墙根儿坐着晒暖暖的老头老太太,他们有一句没一句地谝着闲话……在周边,这样的村庄随处可见。
村庄是普通的村庄,但村东的河却不是一般的河。这条河叫亳清河,是垣曲县的母亲河,在郦道元的《水经注》中有记载。在绝大多数的时间里,亳清河清水长流,微波不兴。虽无白帆点点,但它却是安详的、平和的。当然,每逢下大雨暴雨,它也要发点“脾气”。
它的源头,一个在瓦舍后面的大西沟、五龙沟,一个在绛县的横岭关。我们村的河是从瓦舍流过来的。不论时光的脚步走到哪里,河水总是昼夜不停地奔流,它顺着地势穿县城而过,一路逶迤三十多公里,流经皋落、长直、王茅,最后在原县城所在地汇入黄河。
家在后河,什么时候有了这个村名?不得而知,没法考证,谁也说不上来,反正祖祖辈辈都一直这么叫。我估计叫后河,是因为村部设在河的下游。但也有叫我们村为前河的,这是因为瓦舍、左家湾与我们村比,它们处在河的上游。与我们村隔河相望。位于河东岸的磨凹人,则称我们村为河西。一个村居然有三个名字——后河、前河、河西,而且每一个名字中都有一个“河”字。村与河天然地融合在了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
亳清之水,福泽一方。因为这条河,我们村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即水资源丰富,乡亲们用水方便。这条河,使貌不惊人的小村成了方圆几十里的富庶之地。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打我记事起,几十年来远远近近的姑娘都愿意嫁到我们村里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村里有水,媒婆给人介绍对象时,往往把我们村的水作为一个优势向女方炫耀。有了水,村子就有了灵性,有了福气。远的不知道,自我爷爷这辈人到现在,一百多年来,村里没有出现过一个光棍儿。外村女孩子,把能嫁到我们村做媳妇当作一件很得意的事,回到娘家遇见嫁到其他村的女孩,走路说话都显得高人一头。
水是生命之源。旧时,村里人吃水全靠亳清河,家家户户都有挑水的钩担和木桶。每天天刚刚发亮,成年男子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河边担水。这时的河水经过一个晚上流动,变得干净卫生。
他们先后来到一米多高像小瀑布似的淌槽跟前,扁担不离肩,水桶不离担也不着地,两只手分别抓住两个水桶的提把,当地土话叫桶梁的,先把一个水桶推向淌槽,等流满水,一转身,再把另一个水桶推过去。动作娴熟麻利,环环相扣、运用自如,像耍杂技一样。返家途中,他们的脚步合着那扁担颤悠的节拍,桶里的水来回晃荡。这一晃,晃醒了整个村庄。走完这个程序,村庄的一天才正式拉开序幕。
村前和村后,都是平坦的田地。村后那一片,地势高一些,浇地不大方便。不知从何时开始,先民们把河里的一部分水引入渠里,渠的两边便是村前的水浇田。丰产的五谷和村民自己吃的蔬菜,都是亳清河水浇灌出来的。
到了1958年,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在垣曲开始建设,我们那里是重点区域,一下子涌进两万多职工,后来家属随迁,公司总人口多达五万之众。这些人来自全国各地,他们的到来,给当地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文明之风。
民以食为天。这么多人要吃要喝。我们村的村民得地利之便,审时度势,觉得种蔬菜比种粮食更划算更能赚钱,于是村前那一大片田地改种粮为种菜,成了远近有名的蔬菜之乡。从此,乡亲们手里较过去相比多了几个零花钱,日子过得比其他村的人富裕,抬手动脚不那么紧巴。种菜比种粮更需要水,亳清河功不可没。
小时候到姥姥、姑姑、姨姨家串亲戚,父母经常要我背点菜去。他们那里是旱地,不能浇水,只能种些耐旱的南瓜、大葱等。菜,在他们那里是稀罕物、紧缺物。送人之所需,皆大欢喜。
河水清清,哗哗流淌。乡亲们淘麦、洗菜在河里,自不必说。亳清河还是全村的浣衣地。儿童时,我天天看见嫂子、大婶和未出嫁的闺女们带着一筐筐衣服、床单、鞋子等来到河边,每个人都会在一块光滑扁平的石头旁蹲下,一件件搓洗,间或把皂角放在衣服上用棒槌捶打。即便是冬天,她们也如此这般照洗不误。洗过的衣服在河边的卵石滩上晾晒出一片斑斓。
大家边洗边聊,无非是这家的女孩找到了婆家,赵家的二小子偷吃了胡家的甜瓜,张家的猪拱了李家的园子……这时,她们感到无比幸福。说到得意的地方,女人们眉飞色舞。聊到笑话时,大家也会笑得前仰后合。小河流水哗啦啦,三个女人一台戏。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天人合一的一幅天然图画,徐徐呈现在面前。
后来,家家户户通了电,有了自来水,买了洗衣机。许多洗涮活儿,在自家院里就可以搞定。年纪大的妇女不会使用洗衣机或者为了省两个电钱,也不排除她们抵不过清澈河水的吸引,想在河边觅得一份自然原生态的舒爽,寻一种与水相融相伴的亲近感觉,仍会拿上要洗的衣物到河边去。
前年“五一”假期,我回老家参加侄孙女的结婚典礼。抽空出去溜达,只见几个面相熟悉的邻家大嫂和没见过面的新媳妇在河边洗衣,撩水声、棒槌声、说笑声交织在一起,组成一曲谐美的乐曲在河面上飞荡。
和她们拉呱了一阵,往事如同河里泛起的浪花在脑海中显现。这时,我想起了村里已作古长辈们的名字和模样,想起了庄稼人在地里掰玉米、刨红薯、割麦子的劳动场景,想起了乡亲们冬日的晚上听说书艺人绘声绘色地讲《七侠五义》……
20世纪60年代前,村里人吃的白面,都是用石磨磨出来的。有时用牲畜拉磨,有时用人工推磨。不论用什么做动力,磨面最少都要有两个人,缺一不可。这些活儿对我这个77周岁的老翁来说都不陌生。
磨面时,我要不时地把竹篮里那些在河水中已淘洗并晾干的麦子倒在石磨顶上,接着又要把它拨到磨眼里,然后再把磨盘上的粗面盛到小簸箕里,端到坐在小板凳上的母亲跟前。她再倒进罗子在笸箩里罗,面粉留在笸箩里,麦麸倒进另一个木斗或木篮内存着。等到把麦子磨完,我再一次次地把麦麸倒在磨扇顶上,拨进磨眼,一遍又一遍,循环往复。这样下来,得半天工夫,直到麦麸中再无面粉可磨。
麦子通过磨眼流到两扇石磨之间,由相反的磨齿磨擦。这时,磨缝里不仅流出了面粉,流出了太阳和泥土的味道,流出了春风和夏雨的味道,也流出了老妈和我身上汗水的味道。
那时,我十多岁,最害怕磨面这个熬人的活。小孩贪玩,眼看着发小们无忧无虑地玩耍,自己心急火燎地也想去,可母亲不允,我一步都不能离开,边干活边嘟囔,一脸的不高兴。少年不知大人愁呀!
因为村子在河边,后来村人安装了水磨,用水做动力来磨面,比先前的办法省时省工还磨得快,邻村的人也常到我村水磨坊来磨面。我常常坐在直径三米多的水轮旁边,看着那股水居高临下地冲击水轮转动,听着那木轴和磨子发出的不同声音,觉得无比奇妙。水磨解放了我,让我与小朋友有了尽情的欢乐时间。
亳清河同样是孩子们的最爱。小时候,一放学特别是暑假期间,我和同学们便迫不及待地脱去衣服,站在河边石头上,一个猛子扎进河里的深潭,水花四溅,其乐无比。大家还比赛谁能捏着鼻子憋住气,在水下待的时间长。我们也会浮在水面上仰面朝天,看着天上的云彩,体会缓缓的水流流过身体表面时酥酥的感觉,觉得十分舒坦。同来的小伙伴,不会游泳的只能趴在近岸的浅水里,用两只脚交替着扑腾,他们既凉爽又高兴。还有喜欢打水漂的人,在河滩上拣些扁平薄的石片,站在水流缓慢的不远处,身子歪向一侧,伸出右手用力把石片斜斜地抛向广阔的水面,石片在水面上跳跃着点击出一串串涟漪,大家乐此不疲。我们那时童年的快乐,是现在看手机的小孩子体会不到的。
河里有鱼,有虾,有蟹,运气好的话,时有收获。记得每逢下大雨,成群的鱼儿会逆流而上,目力所及皆是鱼。我和小伙伴们把平时用来淘麦的竹筛子浸没在河水中,然后坐在一边悄悄地“守株待兔”。看着成群的鱼儿在筛子中游的时候,再用力一提,活蹦乱跳的鱼瞬间就成了“瓮中之鳖”。
亳清河有一种特产,其状如壁虎,声若婴啼,俗名娃娃鱼,但它的学名叫大鲵,系有尾两栖动物的一种。
距我家不到一华里的八蜡庙遗址,在亳清河与铜矿峪溪交汇处的一个小半岛上,儿时的我常到那里捉娃娃鱼。我拿一根小棍子站在河水中,往岩石窟窿里乱戳一通,运气好的话,会有几斤重的娃娃鱼游出来。降雨涨水之前,它也会主动从河里爬到岸上,远远地躲起来,如同小狗知道地震一样。因它行动迟缓,不论是在水中或陆地,都会轻而易举地被人抓到。
有
文字
记载,骆驼峰下在东汉灵帝光和二年(179年)就有人开采铜矿,这里的地名叫铜矿峪。北宋年间,我们这里设有铜监,年铸铜钱36万贯(折合1090吨)。传说,后来矿窑坍塌,矿工被埋在里面,久而久之,矿工的血变成了娃娃鱼。传说归传说,但铜矿峪溪水里有娃娃鱼,却是铁证如山的事实。自从娃娃鱼被确定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后,人们的环保意识普遍增强,再也没人随便捕捞了。
近两年,亳清河两岸自安子岭到瓦舍修起了堤坝,两岸为两条柏油公路,加上原来那条乡间沥青公路,我们村的人享受优越的出行条件不在话下,小汽车、摩托车的油门一踩一扭,就可到达想要去的地方。
自古以来,人类逐水而居。放眼整座村子,似乎没有什么比亳清河的年岁更长。自打后河村形成,这条河就注视着全村的发展,滋养着一个个家族的代际传承,见证着村民的耕作蚕织和家长里短,目睹着村庄的发展变化。我相信,亳清河和后河村会以更新的姿态和更大的发展走向未来!<br><br>联系人:云天
回复
点评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回复
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云天
Lv.9 管理员
主题
回帖
0
积分
4311
+ 关注
发消息
浏览过的版块
讲河东读运城
运城快报
运城人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成功案例
常见问题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admin@discuz.vip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公众号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5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