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管理
物业交费
切换到宽版
首页
社区
数商
商圈
商城
优惠券
登录
立即注册
运城社区
»
社区
›
运城故事社区
›
讲河东读运城
›
陶镇墓兽——来自地下的“呆萌”守护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文物宝藏]
陶镇墓兽——来自地下的“呆萌”守护
2144
0
社区1号
Lv.9
发表于 2025-3-20 10:35:3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
文物名片:陶镇墓兽;出生时间:北朝 尺寸:高20.5厘米、长30厘米;出土地:盐湖区十里铺村;藏宝地:盐湖区博物馆。
杨颖琦/图文
提起镇墓兽,我们可能并不熟悉,但说起博物馆中那些又凶又萌的动物“手办”,大家可能都有点印象。镇墓兽,又被称为“避邪兽”,是古代墓葬中用于避邪、镇墓的陶俑,最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出现。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就是出土于盐湖区十里铺村的北朝陶镇墓兽。
相较于其他看起来诡谲奇特的镇墓兽,盐湖区博物馆的这件牛头马蹄镇墓兽显得有些“呆萌”。结实的牛头和身躯,线条流畅而矫健,粗壮的马蹄支撑着器身,整体造型看起来十分饱满,充满了力量感。细细观赏,牛头低垂着,额头中心的三个角向上伸展;牛眼圆睁,眼眸深邃而有神;宽大的牛鼻微微张开,似乎正发出低沉的嘶吼,为守护一方而蓄势待发;四肢粗壮有力,稳稳地支撑着整个身躯,腿部的肌肉也被工匠以一种纹理的形式呈现,给人一种坚实可靠的感觉。在传统农耕社会,人们向来视“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为生产繁荣的标志,牛与马也一直被视为力量、勤劳和财富的象征,它们不仅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劳动力,还在祭祀活动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这件器物上,工匠巧妙过渡,将两个动物形象自然融合,毫无突兀之感。整个造型将两种极具力量感的动物形象合二为一,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既展现了古代工匠卓越的技艺,又体现了当时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和祈求物产丰富的美好愿望。
据考古研究表明,镇墓兽最早见于战国时期的楚墓,西汉时期开始大量使用,魏晋至隋唐时期达到鼎盛,五代以后逐渐减少,其材质也从最初的木、骨、石逐渐演变为陶土和唐三彩。镇墓兽的出现,与古代的丧葬文化和宗教信仰密切相关。在古代社会,人们相信人死后灵魂不灭,为了保护死者的灵魂不受侵扰,同时也为了彰显死者的身份和地位,往往会在墓葬中放置各种随葬品,镇墓兽便是其中之一。这件牛头马蹄镇墓兽诞生于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社会战乱频繁、动荡不安,但在文化艺术方面却呈现出多元融合的繁荣景象。这件镇墓兽既继承了前代的传统,又融入了当时的时代特色,造型夸张而不失写实,将现实中的动物形象与想象中的神秘元素完美结合,展现出一种独特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作为一件珍贵的文物,牛头马蹄镇墓兽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它为我们研究古代丧葬文化、宗教信仰、社会制度及艺术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通过对它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古代人们的生死观念、审美情趣及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背景。
到了今天,在盐湖区博物馆的展柜中,这件牛头马蹄镇墓兽依然静静地伫立着,守护着它身后的这片土地。它虽无言,却仿佛每时每刻都在向参观者诉说着那段古老而神秘的历史。
陶镇墓兽
,
镇墓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显身卡
相关帖子
•
陶镇墓兽——来自地下的“呆萌”守护
•
陶镇墓兽——来自地下的“呆萌”守护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社区1号
Lv.9 管理员
主题
回帖
0
积分
275821
+ 关注
发消息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成功案例
常见问题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admin@discuz.vip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公众号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5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