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文物名片:狮子绣球方形铜器物盖;出生时间:清代;尺寸:通高9厘米、座长10.5厘米、座宽8.2厘米;藏宝地:盐湖区博物馆
文物是凝固的时光碎片,镌刻着往昔的繁华与古人的匠心。在盐湖区众多文物瑰宝中,清代狮子绣球方形铜器物盖,以其精湛的铸造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让人观之难忘。
此器物盖通高9厘米,座长10.5厘米,座宽8.2厘米,由运城市委宣传部捐送。它的主体造型为一只蹲坐的狮子。狮子头朝侧方,怒目而视,一股威严之气扑面而来。其右爪稳稳踩在绣球上,似在宣示不容置疑的权威,又像在守护着一份珍贵的宝物,二者动静结合,相得益彰。狮子的尾部高高翘起,线条飞扬,充满张力,仿佛在空中舞动,为整个器物增添了勃勃生机与活力。
狮子的头部与身躯上的纹理,也是细腻入微。细密的鬃毛、起伏的肌肉线条,宛如有生命,让人感觉下一秒就会随着狮子的动作而起伏。狮子脚下的绣球更是精妙绝伦,采用镂空工艺,玲珑剔透。可以说,每一处镂空都恰到好处,既展现了工艺的繁复,又增添了器物的灵动之感。
器物盖的底座四周环绕着回形纹,简洁而富有韵律,不仅在视觉上起到了装饰作用,更蕴含着连绵不断、富贵永长的美好寓意,与狮子绣球的造型相互映衬,丰富了器物的文化内涵。
狮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被视为瑞兽,有驱邪避凶、守护安宁的寓意。绣球则常常象征着喜庆、团圆。两者结合在这件器物盖上,既体现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祈愿,也反映了清代社会的文化风尚和审美情趣。
从工艺角度观之,此件器物盖堪称一绝,造型优美,将狮子的威武与绣球的灵动完美融合,独树一帜。而如此精美器物盖的诞生,与河东地区的经济繁荣紧密相连。
河东丰富的铜矿资源,为铜器物盖的制作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充足且优质的铜料供应,使得工匠们无需担忧材料短缺,得以全身心投入到精细制作中。经济的繁荣亦吸引了各地能工巧匠汇聚于此,他们带来了各自的技艺和风格,在交流与融合中不断创新。众多技艺精湛的铜匠,凭借世代传承的手艺和对工艺的执着追求,在这器物盖上精雕细琢,倾注心血与智慧。彼时河东,富商云集,他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催生了对精美铜器的旺盛需求。正是这种市场的强大需求,成为工匠们不断提升工艺水平的动力源泉。为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他们精益求精,力求每一个细节都完美无瑕。所以,一个器物盖子都要制作得如此精细。
狮子绣球方形铜器物盖,作为兼具实用与艺术价值的珍品,正是频繁的文化交流在器物盖上留下的深刻印记。
这只清代狮子绣球方形铜器物盖,是清代工艺成就的生动写照,更是河东地区经济繁荣的见证者。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文化的传承,以及无数工匠的心血。透过它,我们仿佛能看到清代河东那繁华的市井、忙碌的工坊,感受到那个时代蓬勃的生命力与创造力。
薛丽娟/图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