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乡村笔记] 郝晓苏:杜村南边的鸣条岗上有杜康墓

2174 0
发表于 2025-3-23 18:46:5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qq_login

×
郝晓苏:杜村南边的鸣条岗上有杜康墓
“酒圣”杜康与杜村、杜西庄、杜东庄考略

运城市盐湖区冯村乡杜村,是我国“酒圣”杜康的故里,村里原有杜康祠和杜康故里牌坊等建筑,村南鸣条岗上有杜康墓。
郝晓苏:杜村南边的鸣条岗上有杜康墓
1962年,杜康墓被运城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重新公布。

杜康故里

杜村为杜康故里,既有文献方志可依,又有文物古迹可证。

乾隆二十八年(1763)《解州安邑县志》卷之二中就有“杜村康祠”的明确记载。杜村中还有“杜康故里”石牌坊等建筑。大清咸丰八年(1858)由王金德刻立的“先贤杜康故里”石碑,现今仍完整地保存在新杜村的文化广场内。
郝晓苏:杜村南边的鸣条岗上有杜康墓
郝晓苏:杜村南边的鸣条岗上有杜康墓
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首部《安邑县志》卷之二·古迹中载:“杜康墓在中杜里”。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平阳府志》卷三十二陵墓安邑县条目下记载:”杜康墓在中杜里“。清康熙十一年、乾隆十十八年、、清光绪六年、民国二十三年的各种版本《安邑县志》及1994年版《运城市志》(县级)中都有“杜康墓在杜村(或中杜)”的明确记载。
郝晓苏:杜村南边的鸣条岗上有杜康墓
杜康墓位于村东南500米的鸣条岗上,地表现存圆形封土堆一座、南北长二十一米,东西宽十一米,高三米,周长100米。多年来,当地群众都把这个土岭叫“杜康恼”“老坟地”。

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丁酉四月,安邑县邑令邵仁和在他撰刻的《重修杜村杜公墓碑记》中载:“邑城北杜村有杜康墓在焉”。当时,他在凭吊山河,寻访古名人遗迹,到杜村看到杜康墓年久失修,“碑碣荒凉”,因此,“爱捐俸鸠工,谋所以新之。不日之内,刈蒿培土,丘陇巍然,种树植碑,佳城郁郁”。当地群众也说,很早以前,这块墓地上石兽石人两行,大小碑碣林立,杜康庙就位于墓前,建有大殿,献殿等设施,庙内曾立有隋唐时期王绩《杜康庙碑》《醉乡记》等,周围古柏遮日。直到民国十八年(1929),杜康墓地还有几十棵古柏,曾因这几十棵古柏而引起村民古柏纠纷诉讼案。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兵荒马乱,杜村曾建有日伪的碉堡炮楼,杜康墓地的古柏才被伐光,庙宇被折毁,碑刻石雕大多散失。
郝晓苏:杜村南边的鸣条岗上有杜康墓
难能可贵的是,后来在杜康墓老坟地出土了一件幸存的汉代圆雕石虎。其长134.5厘米,前高70.7厘米,后高60厘米。此石虎于1957年被山西省博物馆征集运至太原,现在省博物馆陈列。它是目前山西省境内石刻中最早的一件,雕刻技法简练,作品浑朴,形象生动,实为西汉石雕艺术中的精品。

另外,值得庆幸的是,在清光绪六年(1880),安邑县县令赵辅堂在编篆《光绪安邑县续志》时,在艺文中收录和记载了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丁酉四月由安邑县邑令邵仁和撰刻的《重修杜村杜公墓碑记》,以及碑中有关王绩杜康庙碑《醉乡记》等史料,为我们今天留下了可供考证的宝贵依据。

作者简介:

郝晓苏,曾用名郝运生,郝晓苏,曾用名郝运生,中共党员,高级政工师。1946年1月出生于运城市盐湖区王范乡坡东村。1970年山西大学毕业,先后任阳泉铁路中学教师、太铁分局工会办公室主任、民主管理部部长、太原铁路局教育管理中心党委书记。2006年退休。盐湖文化研究会会员、安邑历史文化研究会顾问、运城市盐湖区卫氏传媒有限公司顾问。2020年版《运城市盐湖区志》特邀编纂。编辑出版有《坡东村志》《王范优秀传统文化》《王范红色记忆》等书。20余篇文稿载于《山西史志》《运城晚报》《今日盐湖》《安邑文化研究》《盐湖记忆》《盐湖风》等书报刊物。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admin@discuz.vip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公众号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5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