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建筑民居] 盐池神庙三大殿与雄浑交响的建筑艺术

1106 0
发表于 3 天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qq_login

×
盐池神庙三大殿与雄浑交响的建筑艺术
韩立 文/图

走进盐池神庙,三座巍峨的殿宇——盐池神庙三大殿便映入眼帘。其独特的文化内涵、罕见的建筑布局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向世人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作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不仅是池盐文化的象征,更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与文化传承的杰出典范。

千年溯源

从唐代敕建到后世增辉

盐,自远古起,便是人们生活中无可替代的关键物资。在漫长的岁月里,它不仅为百姓日常饮食增添滋味,更是支撑国家财政的重要支柱。在那个生产力有限的时代,盐池的存在,无疑是大自然慷慨的馈赠,故而“盐池之神”被人们视作福泽的象征,受到人们的顶礼膜拜。

盐池神庙的历史,可追溯至唐朝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当时,唐代宗李豫赐运城盐池为“宝应灵庆池”,封盐池之神为“灵庆公”,并在盐池岸边的卧云岗上敕建池神祠。自唐之后,宋、元、明、清等朝代不断对盐池神庙进行增修完善。

盐池神庙的主体建筑三大殿是在明清遗构修建而成,属明清建筑风格。最近的一次整体修缮是1986年~1996年,运城盐化局对盐池神庙三大殿落架大修,并对周边进行建设。2016年~2019年,又对盐池神庙进行了整体修缮,其中包括对三大殿屋顶整体翻修。

独特布局

三殿并尊,自然崇拜的建筑表达

在我国众多的现存祠庙中,盐池神庙三大殿的建筑布局独树一帜,十分罕见。从东到西,依次分布着“雨师太阳神祠”“灵庆公神祠”和“条山风洞神祠”。不同于传统中国古建筑沿中轴线均衡对称、凸显主次尊卑的设计风格,这三大殿横向排列,处于并列尊位,规模与形制都极为相近。

古代人们的生存高度依赖自然,盐池的产盐过程更是如此。盐池、太阳、风等自然条件在河东池盐的生产中相互协作,缺一不可。对于靠天吃饭、依赖盐池生存的人们来说,大自然的力量神秘而强大,它既能赐予丰饶的盐产,让人们得以维持生计、开展贸易,又可能因风云变幻、气候无常,导致盐产受损,危及生存。所以,人们对大自然满是感恩与敬畏,这种情感深深融入了盐池神庙的建筑布局之中。三大殿的排列方式,正是对这一特殊生产条件的生动体现,其中也饱含着中华先人对大自然风调雨顺的殷切祈愿。

此外,三大殿的主殿与次殿建筑构件檐与檐相互穿插,形成独特的勾心斗角建筑美学特征。在古代,人们为了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生存,彼此之间需要紧密合作,这种檐与檐相互穿插的设计,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体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信任的美好寓意,就如同人们在艰苦的生存环境中相互扶持一样,象征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共生的关系。

巍峨殿宇

重檐歇山顶的尊贵与灵动

踏入盐池神庙,三大殿便以其雄浑的气势撞入眼帘。它们稳稳建在用青砖包砌而成、高五六尺的素方形台基之上,宛如历史的巨人,历经风雨仍坚毅伫立。殿前那宽敞的“月台”,是高等级古建筑的显著标志。

月台三面由望柱望板围砌,其上雕刻精致,从元、明、清流传下来的吉祥图案纷繁多样,日月星辰见证着岁月的流转,山石树木象征着生命的坚韧,龙凤呈祥寓意着尊贵与繁荣,花鸟禽兽则展现着自然的生机。这些图案无一不寄寓着人们对吉祥如意、平安富贵的美好祈愿。而前面那十一级神道台阶,也叫踏跺,庄重典雅,每一步踏上,都似能感受到古人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之心。当你立于三大殿前,仰头凝望这雄伟建筑,内心会油然而生对古人智慧与创造力的赞叹,殿宇间相互呼应,共同勾勒出池神庙的核心景观,它们不仅是建筑,更是人们精神信仰的寄托。

中大殿规模宏大,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四周回廊环绕。屋面覆盖着琉璃筒板瓦,精美的脊饰与吻兽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重檐歇山顶设计更是凸显尊贵,在古代等级森严的建筑体系里,它仅次于重檐庑殿顶,足见规格之高。古代,盐池的生产关乎生存,盐池的丰收依赖于自然的恩赐,阳光、风雨等每一样都不可或缺。所以,这样宏伟且规格极高的建筑,不仅是为了彰显威严,更是人们对天地自然表达感恩与敬畏的一种方式。他们希望通过这样庄重的建筑,祈求自然的庇佑,让盐池生产顺遂,确保人们生活安稳。

东大殿和西大殿同样毫不逊色。二者均面阔三间、进深六椽,采用七架梁通搭前后、通檐用两柱的结构,并在四周设廊。其屋面同样由琉璃筒板瓦、脊饰、吻兽构成,与重檐歇山顶相互映衬,展现出建筑风格的统一性。

值得一提的是,三大殿的屋顶设计极为讲究,分别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和四条角脊。单檐与重檐的巧妙变化,不仅增加了建筑的灵动之美,更在庄重中彰显出独特韵律。每当阳光洒下,琉璃瓦闪烁光芒,殿宇更显庄严肃穆、气势恢宏。

脊上艺术

脊刹、鸱吻与脊兽的文化密码

脊刹,作为古建筑屋顶的关键元素,在盐池神庙三大殿中独具魅力。其历史可追溯至唐宋时期,最初主要用于屋脊收口,稳固屋顶结构。盐池神庙三大殿的脊刹呈三层楼阁式,采用琉璃与铁的精妙材质组合,高高屹立于屋脊之巅。它不仅具有避雷护楼的实用功能,其精美的造型还赋予了建筑更深层次的文化寓意。脊刹两旁,狮子与大象背负着蕴含“步步高升”“平升三级”“四季平安”等美好祈愿的铁制图形,承载着古人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在盐池神庙三大殿的正脊两端,矗立着具有清代传统风格的鸱吻。这些鸱吻造型为龙形,由黄绿相间的琉璃精心烧制而成,威风凛凛地张大口吞噬着屋脊。鸱吻起源于周朝,历经岁月变迁,从早期近似鸱鸟之尾的形状,逐渐演变成如今的龙吻模样,并在明清时期趋于定型。在古人眼中,大自然充满了神秘莫测的力量,火灾等灾害随时可能降临,破坏人们的生活家园。将鸱吻塑造成龙形置于正脊两端,既体现了古人期望借助龙的威严与神通镇宅驱邪、消灾灭火、庇佑建筑及居住者的美好愿望,又彰显出建筑的尊贵等级与至高无上的地位,成为建筑等级与文化信仰的一种直观体现。

垂脊之上的垂兽,呈现出尖角龙头的独特形状,采用黄绿相间琉璃烧制而成,垂脊表面装饰着龙与牡丹相互叠插排列的精美图案。垂兽内部巧妙设置的铁钉,能够有效防止垂脊上的瓦件下滑,加固屋脊相交之处的结合部位,确保整个建筑结构的稳固性,将实用功能与装饰艺术完美融合。戗脊之上的戗兽,以兽头形状示人,同样是琉璃烧制的龙头形象,后面跟着蹲兽,它们承担着加固屋脊相交位置、防止瓦件掉落的重任,为古建筑的稳固贡献着力量。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盐池神庙三大殿中大殿的蹲兽、走兽数量为五个,分别是龙、凤、天马、海马、狮子(待考),这一数量体现了较高的建筑等级。

神像、彩画与藻井

殿内的绚丽华章

三大殿内依次供奉着池神、太阳神、风神的神像,它们静静伫立、神态各异、线条流畅、栩栩如生。

抬眼望去,三大殿的彩画夺目而富有韵味。这些彩画于2013年重新施工完成,是宋式彩画的温婉细腻与旋子彩画的灵动活泼的巧妙融合,使三大殿在保留历史韵味的同时,焕发出新的生机。

彩画图案丰富多样,卷草、莲花、宝珠等寓意吉祥的纹样分布其中,寄托着古人对美好生活的祈愿。色彩运用上,以青绿彩画为主调,金柱及梁架空白处则用铁红漆通体刷饰,整体色彩搭配和谐,烘托出盐池神庙清净肃穆的庙宇氛围。

中大殿室内顶部中心的藻井是一大亮点,内绘太极八卦图形,周边由正方形方格组成平棋天花板,以绿色为底绘制的宝相花在祥云环绕下显得格外华丽。东西大殿虽无藻井,但通体的平棋天花板同样以绿色为底绘制祥云宝相花,简洁大气又不失庄重。这些精美的装饰不仅提升了殿宇的艺术美感,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整体建筑赋予千年盐湖别样的魅力。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admin@discuz.vip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公众号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5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