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典故传说] 干木富义——隐居陋巷 心怀道德

1350 0
发表于 3 天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qq_login

×
干木富义——隐居陋巷 心怀道德
在运城,忠义文化一直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这里既有义薄云天的关公,还有心怀苍生的傅说……古往今来,无数忠义之士或从这里走出,或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痕迹。本期要给大家分享的成语典故“干木富义”,同样是一个有关于“义”的故事,在运城深厚的忠义文化中,绽放着别样光彩。

段干木,战国时期魏国名士,富有高德义行,在魏国和邻国享有盛誉,因封于段、为干木大夫,故称段干木。他是道家之祖李耳之子李宗的后代,少年时曾求学于西河书院,是卜子夏的嫡传弟子。他与卜子夏、田子方,被后人称为“河东三贤”,均得益于他们的高尚品德。

“干木富义”亦作“干木逾垣”,这一历史典故被记载在《孟子·滕文公下》《淮南子·修务训》《高士传》等古籍中,其发生地现为芮城县学张乡段村,一说在盐湖区段村。

当时,名士田子方、李悝、翟璜、吴起等在魏国任官为将,只有段干木不愿出仕。有一次,魏文侯登门拜访,段干木翻墙躲开了。这一行为并未让魏文侯感到气恼,反倒让他对段干木更加敬重。每次快到段干木的家门前时,魏文侯总是从车座上站起,依凭轼木(马车车厢前安装的一根横木)来表示尊敬。仆人不解地问:“段干木不过是一介平民,怎么能让君王对他凭轼致敬?”

魏文侯说:“他不趋附权势名利,心怀道德,隐居偏僻陋巷,声望却远驰千里,我怎么敢不凭轼来表示致敬?他光耀的是德行,我光耀的只不过是有势;他富足的是道义,我富足的不过是财产。权势不如德行尊贵,财产不如道义高尚。”魏文侯诚心请求干木做他的宰相,干木却高卧段庐不起。百姓讴歌:“吾君好正,段干木之敬;吾君好忠,段干木之隆。”由此,“干木富义”的佳话流传开来。

周安王六年(公元前401年),秦国兴兵要攻伐魏国,大夫司马唐劝谏:“段干木是位贤人,魏君礼拜他,天下都知道,没有办法加兵动武啊!”秦君深以为然,此后30年不敢进攻魏国。魏文侯在位50年,魏国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战国初期首霸中原,开创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这与段干木的雄才大略密不可分。

段干木虽身无官职,却拥有丰富的道义,这种精神上的富有远远超过了物质财富的价值。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各国纷争不断,但段干木却坚定自己的道德准则和精神追求,不为权势所动,这则成语典故即歌颂了他不图仕宦、自甘清贫的恬淡人生。他的德行不仅仅是个人追求,还成为国家无形的护盾。

同时,这一典故还反映了魏文侯礼贤下士的治国理念。魏文侯对段干木的尊敬,展现了他的尊贤之道,段干木的高洁品行正是他心中最崇敬的品质。而君王礼贤下士,自然天下就会归心,连敌国也会给予敬畏,印证了道义为天下所重。

段干木的选择,不仅成就了他个人的名望,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运城厚重的历史文化中,忠义文化早已成为鲜明的文化烙印。“干木富义”这一成语典故,扎根运城忠义文化的深厚土壤,穿越历史长河,为现代社会的精神生活提供了宝贵借鉴。其所蕴含的精神价值,仍具有特殊的启示意义,提醒人们在面对各种诱惑和压力时,应坚守内心的道义和原则,不要忽略精神世界的耕耘与富足。

奉行道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干木富义”这则典故,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与追忆,更像是一种连接古今的精神力量,传播着对道义的坚守与看重,也让我们在传承和弘扬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好。

王捷/文图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admin@discuz.vip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公众号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5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