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在烟火气中探寻河东本味——纪录片《晋在眼前》(运城篇)

1154 0
发表于 3 天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qq_login

×
在烟火气中探寻河东本味——纪录片《晋在眼前》(运城篇)

“虽没去过运城,但看了纪录片之后无比向往。运城,就像一本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故事。”“隔着屏幕都能闻见羊肉泡的香味,好想去运城来一碗。”……近日,在央视财经频道播出的6集大型人文纪录片《晋在眼前》播出后,很多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观后感,而这部纪录片也以独特的旅行探访视角和细腻的镜头语言,带领观众重新走进山西、走进运城探寻其背后的文明密码,在烟火气中展现河东本味。

运城,这座位于晋南的城市,被五千年文明深深浸润。纪录片的镜头缓缓拉开,当晨雾中第一缕阳光轻吻上运城盐池的涟漪,这座城市便在光影中渐渐苏醒,蒸腾起人间烟火。

运城的清晨,是从东湖早市喧闹的叫卖声中开始的。解州关帝祖庙的晨钟尚未敲响,早市已在稷山饼子、炸糕等的香气中热闹起来。镜头掠过老农那布满“沟壑”却又无比坚实的手掌,他手边的新麦还沾着晶莹的露水,似乎带着泥土的芬芳和大地的祝福。这新麦,不久后就会在运城人的庖厨里,经历奇妙的变化,化作案板上翻飞的面团,也变成不仅好看而且好吃的闻喜花馍。

“巧大姐”董巧兰做了70年花馍,面团在她的手中仿佛有了生命,能幻化出各种不同的形态。多年来,她始终坚持传统技艺,特别是手工上色,做起花馍来一坐就是一整天,一点都不累。对于这些老手艺人而言,这些花馍不仅是舌尖上的美食、指尖上的艺术,更是心尖上的情结。对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来说,这些美食不仅仅是简单的碳水化合物,更是生活的一部分。它们用麦香承载着这片土地的地理密码,诉说着运城的历史与文化。

盐池,是“盐运之城”运城的灵魂所在。数千年前,盐池岸边的晒盐人在炽热的日光下,摊开晶莹的盐粒,守护着古老的盐池。他们的身影在盐畦间穿梭,宛如古老岁月的使者。而到了今天,老盐工晋永宏多年如一日地劳作,岁月沉淀出他一身绝技:无需借助现代测量仪,仅凭双眼观察、双手触摸,便能精准估测盐池浓度,这看似神奇的能力,实则是无数个日夜积累的宝贵经验。它就像镌刻在运城盐工基因里的本能,代代相传,见证着运城盐业的辉煌和传承。

镜头来到盐湖区龙居镇雷家坡村一年一度的“夸媳妇”活动现场。台上,不仅公公、婆婆夸,小叔、小姑夸,还有妯娌互夸,人们在一片温暖的气氛中,传递着人世间的温情。在盐湖区解州镇常平村的广场上,扮成关公的蒲剧演员在戏台上演绎流传千年的关公故事;泥塑手艺人周国茂则在风陵渡黄河滩上为制作关公泥塑采泥。蒲剧,作为运城的传统戏曲,承载着当地人的喜怒哀乐和对生活的热爱。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围坐在一起,听着熟悉的戏曲,品尝着美食,感受着浓浓的亲情和家乡的温暖。

暮色降临,成群结队的天鹅在平陆黄河湿地休憩,人们则前往热闹的夜市,通过美食犒劳忙碌了一天的身心。那些在纪录片中惊鸿一瞥的市井面孔,共同构成了这座城市最生动的年轮,展现了运城人的生活百态和对生活的热情。广场上,跳舞的银发夫妇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飞舞的绸扇与永乐宫壁画中的天衣飘带遥相呼应,仿佛在诉说着古老与现代的交融。永乐宫壁画,以其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内涵,成为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瑰宝。在一代又一代守护人的坚守下,这些传统文化元素到今天依然熠熠生辉,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影片落幕时,盐湖的波光里游过一群火烈鸟的倒影,这些来自异乡的候鸟,或许也在盐池水中尝出了故乡的味道。在这短短的60分钟里,我们随着镜头,仿佛走过了“运城”这位老友的四季。

当五千年的时光都沉淀在一碗羊肉泡的浓汤里,我们慢慢懂得,所谓本味,不过是岁月长河里最平凡的坚守:两古学家拂去历史尘埃,老盐工守护千年盐湖,羊肉泡传承人用汤勺丈量时光,制作花馍的“巧大姐”在指尖绽放五谷春秋,而年轻的插画师、短视频制作者们则用自己的所能架起古今对话的桥梁……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坚守着脚下的这片厚土,传承着这片土地上的传统文化,守护着对生活的热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让盐池的风、灶台的香、指尖的巧,在岁月中延续,在烟火中绽放。

杨颖琦/图文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admin@discuz.vip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公众号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5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