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管理
物业交费
切换到宽版
首页
社区
数商
商圈
商城
优惠券
登录
立即注册
运城社区
»
社区
›
运城故事
›
讲河东读运城
›
绿釉陶魁盛满千年人间风味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文物宝藏]
绿釉陶魁盛满千年人间风味
843
0
社区1号
Lv.9
发表于
3 天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
文物名片:绿釉陶魁;
出生时间:东汉;
尺寸:高8.7厘米、口长21.5厘米、口宽15.6厘米;
藏宝地:盐湖区博物馆。
人们常说:“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饮食文化一直是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丰富的菜品、绝佳的口味,五花八门的饮食器具,也是古人对饮食讲究与追求的有力见证。盐湖区博物馆珍藏的东汉绿釉陶魁,作为古人盛羹的一种器具,就让我们看到了汉代人们饮食生活中平凡又不凡的一隅。
研究发现,魁的名称由来,与北斗星有一定联系。汉代郑玄《礼记正义》引《春秋运斗枢》:“北斗七星,第一天枢,第二旋,第三机,第四权,第五衡,第六开阳,第七摇光。第一至第四为魁,第五至第七为标。”魁作为北斗之首,继而被引申出“首”之意。直到现在,我们也常用“魁首”来称赞在比赛或排行榜中位居首位的人。
《说文解字·斗部》记载:“魁,羹斗也。”在古代,羹是各种肉类、蔬菜等食材熬制而成的浓汤,是一种十分常见的食物。魁本意指一种头大柄长的勺子,是周秦汉晋之际人们广泛使用的饮食器具,多用作盛羹,元明时期仍可见到。
结合目前考古成果来看,魁最早的实物见于西周时期,多为漆木质,汉代的魁多为铜质或陶质。汉代的魁是一种形似水匜(中国古代用于盥洗的器具)、宽腹平底、有柄的盛羹器,柄多为龙首形。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权力”“身份”等的象征,“龙柄”的使用,不仅可以防止烫手,还与魁本身的“首”“大”“杰出”等意,以及古人的审美观念等有关。
此外,在一些出土的魁中还发现放置一勺的情况,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魁与勺子搭配使用的便捷,类似今天碗和勺的组合。同时,还出现了魁中放置羊脊椎骨等情况,可见古人除了以魁盛羹外,也会用来盛装其他食物。
陶魁的出现,无疑为人们盛放羹汤等食物提供了便利。魁宽敞的口径能方便人们将食物拿出来,平底的设计让其能稳稳地放置,不用担心羹会倾洒。这些独特的设计,使得魁在汉代的饮食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也与同期的勺、匜等用具有了明显区别。
盐湖区博物馆珍藏的这件东汉绿釉陶魁,是汉代河东地区先民日常生活中饮食文化的重要反映,为后人研究汉代魁的形制和价值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这件陶魁为红陶所制,通体施绿釉,给人一种质朴大气的感觉。整个器身形制规整,线条流畅、自然、丝滑,最具特色的当属那前低中高尾部自然垂落的柄,虽然不是龙首形,但独特的巧思方便人们握住,彰显了当时工匠制作时的贴心与匠心,让人不禁慨叹古人的非凡智慧。绿釉陶器是汉代发明创烧的新品种,是古代低温铅釉技术发展的杰作,上承商周瓷器的施釉技术,下启唐宋三彩器的瑰丽多姿,具有重要历史意义,体现了当时工匠在釉料制作工艺上的精湛技艺。历经一千多年的岁月洗礼,这件陶魁身上的绿釉虽然早已斑驳,但依旧散发着独特的韵味,成为东汉时期人们生活风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生动写照,如今依旧光彩夺目。
王捷/图文
绿釉陶魁
,
陶魁
,
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社区1号
Lv.9 管理员
主题
回帖
0
积分
267322
+ 关注
发消息
浏览过的版块
运城快报
运城告示
爱问运城
百科进阶
运城人
河东文学
洞见运城
运城视听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成功案例
常见问题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admin@discuz.vip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公众号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5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