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一万星辰掬在手,三千清诗唱不休”这句诗的具体出处已难以考证,但它所蕴含的美好寓意和深邃情感,使其成为流传广泛的寄语。这句诗用来赞誉龚凯庆先生,非常贴切。
稷山县化峪镇南堡村有位村民,今年八十有三,姓龚名凯庆,字田农,号文洞山人,是后稷故里小有名气的乡土文化名家。他的各种雅玩有声有色,宛如星辰与清诗。星辰代表着高远与神秘,清诗代表着内心的纯净与才情的流露,是精神世界的丰富与升华。龚凯庆先生才华横溢,他创作的清新脱俗的诗篇,不但数量多,而且韵味长。
龚凯庆先生虽说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却天资聪颖,做啥像啥,教书育人、吹拉弹唱、书法篆刻、文学创作,他样样都能在众人面前露一手。也确实是,龚先生在学校教过书,村里做过事,县蒲剧团跑过龙套,文化馆当过期刊杂志编辑。
据村里人讲,龚凯庆先生年轻时,在村里任代课教师。执教期间,他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认真传授文化知识,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田里播下希望和梦想的种子。随着年龄的增长,龚先生辞去了外面的工作,安居村里,每天早上起床,他都会到乡村转一圈,回到家,倒一盘墨,铺开纸,临帖练字。龚老先生书法写得好,至今村里大戏台墙面刻着的遒劲有力的对联:“古堡风云曾几多风流人物,新春春雨看无数春华少年”就出自他手。
龚凯庆先生演奏二胡也是一绝。他演奏二胡能够表现出各种情调的曲调、音型和长音等。他的二胡演奏纯正而雅致,给人以悦耳动听、刚劲秀美的感受。
采访时,龚凯庆先生把凳子搬到院子,一边拉起二胡,一边清清嗓子,兴高采烈地唱起来:“王老爷待人好谁不称道,他待我吴承恩情似同胞。元宵节我吃酒醉神魂颠倒,灯棚下失落他小小根苗,项带的浑圆镜一并失掉,真来是遭狂风又遇水浇,王夫人那样贤世间稀少,她待我吴承恩义比天高……”旋律的快慢、音量的高低,恰到好处,甚是美妙。《杀驿》是蒲剧传统名剧《春秋笔》中的一折,龚凯庆先生拉着二胡、唱着戏曲,并用上下点头做帽翅特技的动作,像模像样地表演了一番,赢得在场人的阵阵掌声和喝彩声。
莎士比亚有句名言:“时间对于谁都是奔着走的。”这些年来,龚凯庆先生忙忙碌碌做着自己喜欢的事。他曾是县文化馆的骨干成员,负责编辑文化期刊,每期都设计精美,深受读者喜爱。他爱好写作,尤其爱好诗歌。龚凯庆先生认为,写写画画很开心,多写文章更能带来力量与快乐。这么多年来,他坚持看书看报,拓宽了视野。如今,龚凯庆先生在村里经常帮人写字、写对联,也帮人写一些家长里短的文章,他把写作当成了生活中的乐趣。
龚凯庆先生的诗歌写得好,文笔恣肆汪洋,意境深邃优美,想象丰富,多次参加各类征文活动并获奖。他长年累月生活在稷山县,对稷山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情有独钟。如他创作的《稷山八景》,有“稷峰叠翠、羲陵晚照”,有“汾水孤舟、文洞飞云”,有“玉壁秋风、仙掌擎月”,有“甘泉春色、姑射晴岚”,一首首诗歌字字珠玑,饱含深情,倾注了龚凯庆先生对家乡的热爱。
龚凯庆先生生活在农村,一直与农民、农事、农田打交道,积累了许多农耕知识,对二十四节气、耕种粮食蔬菜、养花伺草很有经验。这些为他诗歌创作提供了源泉。他的诗歌,记录了田园趣闻乐事,勾勒出乡村特有的生态画面。
如今,他老当益壮,“三千清诗唱不休”,依然源源不断地创作清新脱俗诗篇。那种豁达乐观的心态,满怀热忱“唱不休”的精神境界,令他的人生更出彩。
贾克勤 成五虎/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