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回复

椿芽闹春_散文_邓育秦

2091 0
发表于 2025-4-11 12:04:2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春风拂过,唤醒了沉睡的万物,也唤醒了人们对美食的渴望。而香椿,作为春天的使者,以其独特的清香,率先在舌尖上奏响春日的序曲。

香椿叶可生发,还可以祛风解毒,不禁让人感叹大自然的慷慨。香椿的香味幽远恒久,热烈却又缱绻,无数文人墨客为其留下赞美的诗句。清代才子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对香椿推崇备至:“菜能芬人齿颊者,香椿头是也。”汪曾祺则用“一箸入口,三春不忘”来评价香椿的美味。

我家的西墙边,曾有一棵香椿树,枝繁叶茂,树冠如伞,几乎覆盖了整个庭院,宛如满树翩跹舞动的蝴蝶,灵动而充满生机。 每到清明时节,香椿芽便在春雨的滋润下栖于枝头。那苍劲的枯枝尖上,冒出一撮撮娇嫩的红芽,在明媚的阳光和温软的春风吹拂下,油亮油亮的,绿里透着紫,紫中泛着绿,仿佛能掐出一把水来,是春天里最鲜美的馈赠。

母亲用一根长竹竿绑上铁丝钩,在枝头轻轻一转,椿芽便在乍暖还寒的春风中“啪”的一声缓缓飘落。母亲先用清水为椿芽沐浴一番,随手把它们丢进沸腾的锅中,煮几分钟后立即捞出,沥干水分,切成末,再将蒸透的豆腐切成丁。柔嫩爽滑的豆腐与青翠欲滴的香椿芽一搅一拌,便丰富着寻常日子里的烟火气息。此时若有亲戚来访,母亲便会用椿芽炒鸡蛋。香椿和鸡蛋,在锅中扑腾扑腾,欢快地旋转跳跃,好似一场盛大的春日舞会,黄绿相间,清香氤氲,成为春日里最美的佳肴。叶子再大些,母亲就将它们切成末,加入鸡蛋做成馅,挽袖擀面皮,四指交叠轻轻一挤,一个个玲珑秀气、肚皮鼓鼓的饺子便做成了。饺子下锅后翻腾胀肚,漂浮在水面,犹如白鸭戏水。盛出装盘,我们片刻间便将其扫光,那意犹未尽的小脸,满是幸福的神色。还有一种做法是“炸香椿”,同样是将香椿叶腌渍后揉搓,再调进面糊,放入热油中炸至金黄,又酥又香,整个厨房弥漫着浓浓的香味,那一刻,我仿佛把春天都嚼进了嘴里,沉醉其中,不愿醒来。

“雨前椿芽嫩无丝,雨后椿芽生木质”,这里的“雨”指的是谷雨。香椿的时令太短,母亲会把香椿叶焯水后直接切碎,撒一把盐,热油一泼,随后装进罐头瓶。这种最原始的方法做出来的味道,依然让我垂涎欲滴,食欲大开,回味无穷。上中学时与同学们分享,春天便弥漫在这恒久的余香里,往往不到一天就只剩下了空瓶子。我最喜欢椿芽刚冒红时,扣上鸡蛋壳,满树生蛋,那嫩红的叶芽在蛋壳温暖的呵护下,恬然汲取着精华,蜷曲生长,形如佛手。犹记得那次,刚刚淋过一场春雨,我却不顾墙头湿滑,又去套蛋壳,结果结结实实地摔了下来,所幸院里的泥土较为松软,倒无甚大碍。

母亲常说:“头茬香,二茬绿,三茬四茬不是味。”吃香椿,就在这短短的十几天里。在我的记忆里,母亲是一定要与好邻居分享的,她送出的是香椿,传递的却是邻里间深厚的情谊。那一枚枚香椿芽,在人们的触摸中走入寻常人家的餐桌,化作一道道美食,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

古时“椿萱”代称父母,父亲为“椿庭”,母亲为“萱堂”,因此,古人常用“椿年”“椿令”来祝福老人长寿。人生路上,几番风雨,正是这份温厚的亲情支撑着我们坚强地走下去。

香椿的芬芳,在灵魂深处摇曳着,在明媚的春光里,如果不吃上几回香椿,仿佛就枉过了这烂漫的季节。每当头茬香椿挂满枝头的时候,我就像赴约一场盛宴的“不速之客”,从城里风尘仆仆地赶回来采摘香椿,只为那早已被唤醒的味蕾。我们应时而食,一起感受春天的味道,这是清新的味道,是蓬勃的味道,亦是最富有生命的味道,让人活力倍增。

那年,为了方便邻居盖房,在父亲的提议下,那棵与老屋一起栉风沐雨几十年的香椿树被连根挖掉了。如今,它早已不在,但那曾经的芳香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成为我心中最珍贵的回忆。<br><br>联系人:波罗密心经<br>
椿芽闹春_散文_邓育秦
286452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admin@discuz.vip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公众号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5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