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文物宝藏] 文人雅士款“琴书侣”款双耳铜香炉

2138 0
发表于 2025-4-11 17:41:5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文人雅士款“琴书侣”款双耳铜香炉
文物名片:“琴书侣”款双耳铜香炉;出生时间:清代;尺寸:通高5.5厘米、口径9.5厘米;藏宝地:盐湖区博物馆。

在氤氲香气中,或手捧半卷诗书,或撩拨悠悠琴弦,诗意般的生活意趣,瞬间袭来……从庄重仪式上的祭祀天地,到文人雅士书房中的陶冶情操,香炉始终散发着独特的魅力。盐湖区博物馆珍藏的清代“琴书侣”款双耳铜香炉,就是这样一件承载着文人雅士精神追求的雅器。

香炉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不仅是一种实用的器具,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香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时代,早期主要用于祭祀,随着时间推移,香炉逐渐成为文人雅士的心爱之物、收藏品和装饰品,常被置于厅堂或书房案头。香炉一般由铜制成,也有部分采用陶瓷、竹木器、金银、珐琅及玉石等其他材质,其制作工艺包括铸造、雕刻、错银等。

焚香,不仅可以净化空气,还可以净化心灵,驱散浮躁,沉淀思绪,找回内心的平静。这一缕缕清香,为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增添了几分清幽与雅致。

盐湖区博物馆珍藏的这件清代“琴书侣”款双耳铜香炉,是从盐湖区小五金厂收集的。其通高5.5厘米、口径9.5厘米,口部微侈,平沿,短颈,垂腹,腰部对称铸双耳呈鱼形,矮圈足,造型古朴大方,线条流畅自然,圆润饱满。炉身形制规整,敦厚之中不失灵巧精致,铜色光润,历经岁月沉淀,包浆自然、均匀、有层次,呈现出一种沧桑但又温润的光泽。双耳铜香炉是一种常见的香炉款式,其特点是有两个耳朵,赋予香炉灵动之气。底部款篆书“琴书侣”书写大气,极为抢眼。其精湛的工艺,反映了清代铜器制作的高超水平,是古代工匠智慧与技艺的结晶。

“琴书侣”为明宣德时铸铜工艺名匠吴邦佐的私款。宣德炉是由明宣宗朱瞻基在大明宣德三年参与设计监造的铜香炉,简称“宣炉”,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风磨铜铸成的铜器,制作过程非常讲究。“琴书侣”是宣德炉的一种特殊类型,通常较小。

吴邦佐,生卒年不详,曾为冶铸“宣德炉”的督造官,也是宣德炉式、款式、色种的设计者。他为宫廷宗庙社堂铸造了大批铜器,铸炉技艺十分高超,从器型纹饰设计、颜色调整,到物料配比,无一不精妙绝伦。

后来,吴邦佐还“私铸”了一些铜炉出售,深受达官贵人的喜爱,被纷纷珍藏。他自行开铸仿宣时,生产了一批做工十分精良、器型唯美的铜炉,落款有八字款、十六字款及“琴书侣”的三字款。

“琴书侣”所反映的,是古代文人雅士对抚琴、读书这两种高雅生活状态的推崇。单从这“琴书侣”的称呼就可窥探一二,意为以琴和书为伴侣,颇给人一种琴瑟和鸣、寻觅知音之感。古人视抚琴与读书为至上修身之途,读书学琴时,常在房间内放一个香薰炉,使用香薰可以使人心旷神怡,还可以防蚊虫叮咬。长期使用香炉,香气还可浸入衣物,使人体也有淡淡香气。

“琴书侣”款双耳铜香炉不仅是一件实用的焚香器具,更像是古代文人精神世界的一种寄托。我们仿佛也透过这款香炉,穿越时空,看到古代文人悠然自得、修身养性的生活场景。同时,也给我们以启迪,让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里,懂得寻找那份难得的宁静、悠然与雅致。

王捷/图文
286517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admin@discuz.vip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公众号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5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