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文物宝藏] 菩萨罗汉水陆图轴里的宗教艺术

201 0
发表于 昨天 18:0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菩萨罗汉水陆图轴里的宗教艺术
文物名片:菩萨罗汉水陆图轴;<br><br>

出生时间:清代;<br><br>

尺寸:纵120厘米、横65.5厘米;<br><br>

藏宝地:盐湖区博物馆。<br><br>

水陆画作为古代寺庙举行水陆法会时悬挂的宗教神像画,起源于三国时期,盛行于金代至元、明、清时期,是“三教合一”背景下的民俗文化结晶。其题材广泛,融合儒、释、道三教内容,是传播佛教教义、民众信仰的重要载体。<br><br>

这幅清代的菩萨罗汉水陆图轴,绢本设色,纵120厘米、横65.5厘米,经征集而来,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价值。<br><br>

画面分上下两层,布局精巧,层次分明,营造出庄重神圣的宗教氛围。上层绘有欢喜地菩萨、难胜地菩萨、普贤菩萨、势至菩萨等7位菩萨。菩萨们头戴宝冠,冠饰细节丰富,镶嵌着各式宝石,象征着超凡智慧与神圣地位;身着袈裟,袈裟的纹理线条流畅,色彩鲜艳且多样,但又不失庄重,随风飘动,尽显灵动;胸前佩戴璎珞,璎珞的珠子圆润饱满,制作精良,璀璨夺目。他们姿态各异,有的手执独特造型法器,有深刻的佛教寓意;有的双手合十,神态宁静祥和,流露着慈悲与智慧,更添华丽庄严。<br><br>

下层描绘了14位罗汉尊者。他们神态丰富,形态各异,有的双眉紧锁、面容沧桑,似在沉思佛法的奥秘;有的面带微笑、神态安详,仿佛参透世间万物;有的手持经卷,专注研读,沉浸于佛法的博大精深;有的则手持禅杖,禅杖上的铃铛微晃,仿佛在以独特的韵律劝诫着世人远离尘世的纷扰。值得一提的是,罗汉们身旁还绘有老虎等动物形象。这些动物或温顺或威严,更为画面增添了生动与神秘。每一位罗汉的表情、姿态及衣物褶皱变化都刻画入微,尽显清代画师高超的技艺。这些罗汉持物不同,生动展现出修行中的不同状态与心境,似乎每位罗汉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耐人寻味。<br><br>

从绘画技法看,此图轴主要采用传统重彩勾填法,线条刚劲自然,笔触细腻精准,巧妙地勾勒出人物轮廓与服饰纹理,使人物跃然纸上。色彩运用上,以红、黄、蓝、绿为基调,鲜亮艳丽又相互协调,形成了强烈的视觉效果。如菩萨红色袈裟与绿色璎珞相互映衬,既突出主体,又营造庄重神圣氛围。画师还巧用色彩深浅变化表现人物立体感与层次感,让画面更加生动逼真。背景中的云朵层次丰富,不仅增强了画面的空间感,更烘托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充分彰显了丰富多彩的宗教内涵。<br><br>

这幅图轴展现了当时佛教在河东地区的广泛传播和人们的虔诚信仰,是研究清代河东佛教文化、宗教信仰和社会生活的重要实物资料,对了解当地历史文化发展意义重大。它不仅展现了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还体现了菩萨、罗汉代表的不同修行境界和精神品质。画面中众多形象的出现,是宗教信仰的彰显,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br><br>

众所周知,许多水陆画因年代久远、战乱、保存不善等损毁或失传,这幅清代菩萨罗汉水陆图轴保存至今,实属难得。运城作为水陆画重要发源地和传承地,一直重视对水陆画的保护与传承。当地政府和文旅部门通过加强文物保护法规执行、开展修复研究、举办展览活动等,让更多人认识这一珍贵文化遗产,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也让我们得以领略清代水陆画的独特魅力,感受古人对宗教艺术的执着与热爱。<br><br>


薛丽娟/图文
286688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admin@discuz.vip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公众号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5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