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犷豪放的嗓音、深情细腻的诠释、酣畅淋漓的风格……这是很多人眼中,运城籍歌手张琳身上充满辨识度的标签。
这位集作词、作曲、演唱、板胡演奏等多种才华于一身的多能艺人,曾为《小兵张嘎》《喜耕田的故事》《西口情歌》《大地》《天眼》等多部热播电视剧演唱主题曲,还推出了《有爹有娘才是咱的福》《大爱无边》《娘亲》等温情音乐作品。
一路走来,他用音乐铭记成长、见证成功。但无论何时何地,他都知道,自己的歌声里还有一份最深的思念和最不舍的回望,那就是对家乡的深情眷恋。他歌唱运城的《人间天堂》《万象争荣》《风雨竹》“三部曲”,勾勒出运城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秀美山水,备受大众喜爱。
近些年,张琳决定再推出“故乡三部曲”,目前两首已经发行,一首正在制作中。近日,记者在运城见到了回乡采风的张琳,听他讲述了用真情放歌家乡的动人故事。
一曲诉衷肠
采访过程中,始终面带笑容的张琳,在聊起有关家乡的作品时,话语里满是深情。
张琳的老家是运城芮城县学张乡学张村。他10岁起就师从民间老艺人学习板胡,自此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凭借这一技艺,他考入临汾蒲剧院,并担任首席板胡。20世纪90年代,他凭借出众的演唱,一举夺得山西青歌赛第一名及山西电视台《五彩缤纷》栏目“十佳歌手”,此后逐渐走向全国更大的舞台,成为集词、曲、演唱、胡琴演奏于一身的全能艺人。
虽然在外发展多年,但张琳始终心系家乡,任何时候家乡有演出需要他,他都会欣然应允。
2006年,接到运城春晚邀请录制的张琳回到故乡演出,初识了时任运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的黄勋会。张琳独特的音色令黄勋会印象深刻,恰逢当时他正打算写一首运城题材的歌曲,便根据张琳的风格创作了《人间天堂》。
“背着行囊,我离开家乡,为了寻找幸运的地方……”拿到歌词的一瞬间,张琳的心弦就被拨动,“因为我常年在外闯荡,很多和我一样在外的游子,都能在这首歌里找到共鸣。”他说,这是他第一次以这样的视角去凝视家乡,以前在外工作,回家乡少,看到歌词后,运城宏阔的面貌仿佛瞬间浮现在他眼前。这首歌由一个游子思乡的“小情感”,延伸到华夏文明、尧舜禹、文武俊秀、关公精神、黄河母亲等文化浸润的“大情感”,身处他乡的他更能体悟其中之意。
原来,家乡运城就是当年苦苦追寻的那个人间天堂,梦想与思念交织成游子的心事,音乐成为化解乡愁最好的解药。《人间天堂》一经发布,便如同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在运城人心中激起层层涟漪,并被人们亲切地誉为“运城市形象歌曲”。
张琳不仅在运城春晚、舜帝德孝文化节等重要活动上把这首歌唱给河东父老听,更将其带到了国际视野的舞台上,在国外演出时常宣传推介自己的家乡。2006年,运城参加“中国十佳魅力城市”评选时,这首歌作为选票歌曲成功为运城拉了4万多张票。
乡音传新声
此次成功,促成了张琳与黄勋会之后的两次合作。
就在此后两三年,黄勋会另辟蹊径,以代表忠义仁勇精神的“风雨竹”创作歌曲《风雨竹》,再次想到了张琳。张琳曾写过一首《千古关公》,这是一首很有气势的歌曲,但看到《风雨竹》后,他同样心头一震。“关公是我们运城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品牌,也是一个形象、立体、活生生的人物,这首歌更能体现出关公精神的内涵,瞬间让我想到关公沉稳、厚重的大将之风和豪迈勇武的英雄之气。”他说。
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设在运城万荣,张琳再次以嘉宾身份参演。应万荣县邀请,黄勋会结合万荣文化底蕴和民俗风情写了一首歌曲《万象争荣》,并邀请张琳演唱。
与此前《人间天堂》《风雨竹》由黄勋会作曲、张琳编曲不同,《万象争荣》的作曲、编曲均由张琳完成。面对歌词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导致篇幅长的问题,张琳觉得删除可惜,于是在谱曲时反复琢磨,力求寻找韵律与歌词的契合点。他说,“一首好词往往一哼唱,旋律马上就出来了。优秀的作品就是这样创作出来的”。
这也是这三首歌的相同之处——都让张琳在传统音符与现代旋律中碰撞出了奇妙火花。张琳嗓音多变,既可以干净也可以沙哑,既可以细腻也可以豪放,这种收放自如的切换,得益于他对家乡音律的熟稔,离不开他所诠释的“情”字。
他不仅巧妙地在歌曲中融入运城地方戏蒲州梆子和眉户的婉转腔调、板胡的悠扬曲调、快板的清脆灵动等,让古老乡音焕发新生,传递更浓的乡情,还与潮流说唱结合,将运城的名胜古迹、民俗风情等化成朗朗上口的注解,让听众尤其是年轻听众在轻快的律动中,轻松感受家乡文脉的厚重与博大。在张琳心中,大乐队和板胡、蒲剧等音乐元素对话碰撞出的大气磅礴和豪迈洒脱,就是运城人的性格。
也正因此,以运城地域文化标识为脉络的《人间天堂》《风雨竹》《万象争荣》,最终形成了“运城三部曲”这幅宣传运城的生动音乐画卷。
一个好的作品,一定要有好的唱将才能立得住,而好的唱将也能在诠释中收获与作品共生的骄傲。每次演唱“运城三部曲”时,那种油然而生的骄傲与自豪,都会让张琳收获满满。只要去国内其他地方或是美国、法国等其他国家演出,他都会主动介绍家乡、歌唱家乡,宣传家乡成为他乐在其中的事。
反哺故土情
其实,早在2011年,张琳在国家大剧院新版大型民族歌剧《白毛女》中饰演男一号杨白劳时,就曾将戏曲元素融入自己的演唱。此外,针对自己擅长的板胡,他不断摸索试验,将传统蒲剧板胡的普通丝弦改为钢弦,不仅保留了原有的味道,演员在演奏时指法也更加灵活。
张琳以自己多元融合的音乐创作理念与文化传播实践,为家乡传统艺术注入新活力。除了演唱代表运城的歌曲外,他还尽己所能地不断回报运城父老。
2022年,“张琳大剧院”正式落户运城,为广大市民搭建了一座古典与现代交织、本土与国际碰撞的多元艺术平台,让家乡人民在家门口便能享受视觉盛宴。
2024年,他带领自己创办的“张歌飞扬”文艺演出团队,特意在自己的家乡芮城县学张乡举办了一场“张歌飞扬”公益演唱会,为芮城、学张站台,让更多人了解芮城、学张。他还把村里的农产品推出去,吸引更多的投资和关注。
运城一些企业向他发出创作歌曲的邀请,他都应允了下来,因为他知道,一个好的团队需要凝聚力,用音乐宣传企业文化、凝聚团队精神,也能在宣传企业的同时宣传运城,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一些力量。
因为常年在外,每次回到运城、回到芮城、回到学张,张琳都会发现,城市建设更规整、乡村发展更蓬勃、环境更美丽、百姓更幸福,巨大变化让他十分欣喜。也因此,近些年,在完成“运城三部曲”期间,张琳决定打造自己的“老家三部曲”:《家乡》《老家》《最美的风景就在眼前》,目前前两首已经发行,最后一首也正在制作中。
“我站在那中条山,山上有神仙,我住在那黄河边,这里有人烟……”采访中,张琳轻轻哼唱了《最美的风景就在眼前》中的两句,朗朗上口的歌词与欢快欣喜的曲调,颇有感染力。“其实最美的风景不在远方,而是心中那份永不褪色的乡愁。”张琳说,那些刻在血脉里的故乡记忆,比任何风景名胜都更加让人心动。
家乡的山水滋养了张琳,赋予了他追逐梦想的力量。这位从运城走出去的歌唱家,始终用音符编织着对家乡的眷恋,让每一段旋律都成为联结他和故土的纽带。他的歌声不仅是艺术的表达,更承载着他对故土沉甸甸的热爱。而他也在用行动证实,这份热爱会伴随他在音乐道路上继续前行,让运城的声音传得更远,让运城的魅力被更多人熟知。
王捷/图文<br><br><br>

<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