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河东盐池神庙的文化密码

291 0
发表于 昨天 09:1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盐湖一次次华丽转身、温柔嬗变,让南来北往的游人们目不暇接。运城本地人也感慨盐湖风光千年,从一池雪转为万顷碧波,湖光山色,宛如童话一样跳跃和迷人。它身边的盐池神庙,伴随着它的嬗变,亦装扮一新,散发着别样的魅力和光彩。同盐湖一样,每一次走近盐池神庙,都有不一样的感受。与季节、心情、天气都有关系。

仲春,走进河东盐池神庙,花草芬芳,春和景明,三大殿巍峨高耸,白云蓝天映衬,让千年的神庙弥漫着一种别样的文化气息。重新审视身边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忽然发现了以前没有留意到的文化密码和故事。

鹤境云衢

穿过运城市区南边那条新中国最早的工业专用铁道,从盐池神庙西北门走进园子,迎面的太湖石、榆叶梅和脚下平整的花径将我们与盐湖区文保中心的工作人员一起带到了盐池神庙的乾门面前。

一道石质的挡马桩,修造成毛笔的形状,一面刻有“过必下”,一面刻有“诚则灵”,一切均在不言中,既是一种敬告,也是一种提醒。

抬头看乾门门楣上的4个字:鹤境云衢。仙鹤飞翔的圣境,白云行走的通衢。从这样的门中通过,是与仙鹤为伴,与白云同行,不是仙境胜似仙境。而在历史的情境中,此门是当年康熙皇帝视察运城盐池时走过的门。乾门,地处盐池神庙的西北方位,在中国道教的八卦位置中,西北为乾位,乾者,天也,是尊贵的方位。皇帝贵为天子,由此门出入,其意亦在不言中。

想当年,门处有挡马石柱,贵为天子的康熙帝亦是步行进出,与今天的我们走的是同一条路,瞻仰的是同一种神祇。

一棵树

从乾门进去,左侧便是高大雄伟的盐池神庙三大殿。路边有一棵树,树形颇为奇特,能够看到的是,树的中间好像被劈为两半后,重新又长了起来。没错,这棵树是在近30年前的一场风中被劈为两半,原以为它很难再成活,谁也没有想到它竟然在时间的抚慰下,自愈自合,重新成长起来,站在树行的第一位,成为一道风景。

这道风景不是寻常的风景,它记载着一件复修盐池神庙三大殿的历史故事。那是在1996年的春天,三大殿中的条山风洞神祠落架重修的上梁之日,中午大梁上好后,工人们兴高采烈地去用餐,忽然一阵狂风平地卷起,将一根木椽刮了下来,正好砸在风洞神祠建设工地旁的一棵树上,将其劈开,又风驰电掣刮过庙宇大院,直向盐池中央奔去。

留在现场的两个工人被狂风刮得东倒西歪、睁不开眼睛,能睁开眼睛后看到眼前被木椽压断的树,都惊呼,是风神来建设工地了!这当然是一种笑谈,但是那棵受了重创的树,在近30年后,长成了眼前这样稳健平衡的形状,似乎默默地讲述着一件往事,告诉人们,时间是最好的药;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经历大风洗礼的树才有如今的样貌,它把时间风雨都化为成长,沉默而又坚定的成长。

玉树青霞

在小路的右侧有一座玉树青霞院,没错,看小院门楣上的这4个字,你会受到浓浓的道教文化浸润。它本就是一座道院,建于清道光十四年至十七年,是重修盐池神庙时新增的道院。道院中原来居住着道士,负责管理大殿。据历史记载,在近百年前,这里曾经发生过一件特别的事情——1929年6月29日,军阀阎锡山和冯玉祥在此密谋倒蒋。

此前,蒋介石对各地军阀实行编遣政策,即对强者编,弱者遣;中央编,地方遣。而阎锡山与冯玉祥都是地方军阀,属于被遣的对象。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寻求政治出路,避免被解散的命运,两个人决定联手倒蒋。

之所以把密谈的地点选在这里,是因为当年,阎锡山在晋北,冯玉祥在西北,需要寻找一个居中的位置,方便二人会面。当时,在运城有一位阎锡山的副官。他说,运城位居晋北与西北之中,盐商云集,来往之人众多,比较容易遮人耳目。再者,运城盐池神庙地址隐蔽,关上中禁门与庙门,再关上道院门,这里是一个绝佳的隐蔽之所。最后阎锡山与冯玉祥便将会谈地点定在这里。之后在第二年,也就是1930年5月1日,两个人联合发表讨蒋檄文,开启了中国近代史规模最大的军阀混战——中原大战。

历史早已远去,玉树青霞道院如今整修一新,成为陈列盐池神庙沿革展览的场地。小院内房屋小巧精致,幽静整洁,给人一种清雅别致的感觉。

关于玉树,查阅资料可知,它实际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仙树,是与仙人相伴的神树。在中国道教文化中,成道成仙是人修行的终极目的。而青霞在古代指的就是道院禅院,引申为青云,即志存高远,也指代高人雅士,同时常与隐居修行相关联。所以它不仅是一种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是一种高远意境、隐居修为的象征。无疑,玉树青霞道院,与中国传统文化连接紧密,为盐池神庙增添了一种中国本土传统文化的神秘色彩。

玉芝

在玉树青霞院的近旁,有一座圆形的砖砌门,门楣上书有“玉芝”二字。“玉芝”字面意思指白色的灵芝,是一种瑞草。它多象征祥瑞或者仙境之物。神话故事白娘子为救许仙去仙山盗来灵芝草,大约便是此种仙草。同时,它也常被人们比喻为贤才,古代文化人常为家中女儿起名为玉芝,表达对孩子成长的期望。

现代人将玉芝用作名字,常常有美丽、长寿和非凡之意。盐池神庙中的这道门以玉芝为名,不仅具象,而且内涵深刻,同样为盐池神庙增加了文化气氛。

如今,玉芝门所在的院内陈列着许多碑刻,从文化的意义上讲,这些记录着重要历史的石墨镌华也堪称玉芝吧。

海光、歌薰与奏衍

在盐池神庙内还有三座古楼,在各个时期的志书上均有记载。其一为海光楼,位于庙内东侧,临湖而建,登上海光楼可以沐浴南风,眺望湖光山色。之所以没有叫望湖楼而叫海光楼,是因为盐池古有盬海之称,郭沫若先生书写的诗中便有“唐代曾封灵庆公,盐池古海用途宏”的诗句。传说,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曾经来过这里,还留下一副对联:东海栽玉树,西池开银花,形容盐池产硝和产盐时的盛况。

与海光楼相邻的歌薰楼,无疑是演化舜帝的南风歌: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这首诗歌在近五千年中,已经化为一种文化之风,熏染着一代代后来人牢记舜帝的民本思想,爱民、惠民、利民、为民。

而在盐池神庙三大殿的正对面,有一排戏台,名为奏衍楼。这一排楼台,是池神庙的戏台,主要为三大神祇在节庆时演出戏剧,是为酬神,也为娱乐百姓。

奏衍楼的特别之处还在于它的建制,它是三座连接在一起的舞台,与万荣后土祠的品字舞台不同,与芮城东吕村的连三舞台也不同,而是更加恢宏、稳健,想象中,倘若张艺谋看到这样的舞台后会更加震撼吧。

这座连三舞台,台下可以通过,用砖砌成孔洞式,据说有收音与回声效果,对台上演员的声音有放大的作用。

盐池神庙的连三舞台是为了酬三神:池神、风神、太阳神,三座舞台各奉一神,反映了古人的公平意识。

在相连的三座舞台上同唱一出戏或者同唱不同的戏,不管是对乐师、演员还是观众来说都是一种非同寻常的考验。据相关记载,明清以来,由于戏曲繁荣,民众虔诚祭祀与娱己,戏班之间竞争激烈,催生了唱对台戏的局面,连二戏台与连三戏台应运而生,哪家戏台下的人多,哪个戏班便是赢家。东吕村连三舞台中间戏台两厢,各有一堵重檐歇山顶式八字音壁,仿佛两只手掌向外略伸稍扩,把另外两个戏台隔开,三台同唱,互不干扰。盐池神庙的连三戏台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设计,有待人们进一步研究。

盐池之神由唐代宗欶封宝应灵庆公,而李唐王朝认道教始祖李耳为始祖,重视道教。至宋、元、明、清数代,对中国本土原生道教亦多有推崇。而河东盐池在各朝各代均为朝廷财税重要来源,历代多有修葺,文化壮庙威,自然也将道教文化元素进行了渗透与植入,这也是河东盐池神庙多道教文化元素的原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与天地精神相往来”,河东盐池神庙的三殿并立,三神共奉,充分体现了其文化的包容与宏大,正如运城池盐的生成,离不了盐池,更离不了太阳与南风一样,在人类的许多事业中,常常有“一个也不能少”的现象。窃以为敬畏自然,万物同体,万物共生,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应是河东盐池神庙文化的核心要义。

张建群/图文  通讯员 穆榕 韩筱沫<br><br><br>
河东盐池神庙的文化密码
<br>
河东盐池神庙的文化密码
<br>
河东盐池神庙的文化密码
286762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admin@discuz.vip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公众号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5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