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运城李家大院之慈善文化(三)

870 0
发表于 2017-4-20 19:27:5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
运城李家大院之慈善文化(三)


运城李家大院之慈善文化(三)
  李家以土布起家,以诚信兴家,以实业富家,以慈善传家。虽然家兴业旺,生意昌盛,地位显赫,但并没有改变遵古“忠恕”的家规家风和心系天下的大德。上自清末民初,远至大江南北,李氏家族历世数代扶危济困,乐善好施,急公好义,推仁行义;足之所至,善之所至;善行善举,无所不及,晋、陕、豫、甘、宁、蒙诸省人称其“李善人”。
运城李家大院之慈善文化(三)

急公好义  倾心公益


  李氏家族为富一方,主动担当社会责任,开展义修池塘、义修公路、义建校舍、育婴堂等系列公益活动,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推动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改善了当地百姓生产生活条件。
  李敬修热心学务,万泉书院坍塌,他带头捐助五百金。县官鹿公为他单独树起一块碑石,并赠予“急公好义”匾额,又将此事上报给上司奎中丞、刘学使,二人赠“乐善好义”四个字以表彰他。为重教兴学,李敬修又出资在本村修建一所小学校,每年还拿出三十金做补助经费,使寒家子弟全部得以上学读书。三原县建造朱文公祠,李敬修慷慨解囊,捐资五十金。各村修庙施银,更是不胜枚举。
  万泉县学堂成立时,李敬伦(候铨州判之职)亲自督察教务,从家中拿出藏书一百余种,近万余册,供后辈学生阅读。民国还未成立时,河东地方政府腐化堕落,军阀混战,郡县被践踏者十有七八。李敬伦出资和乡绅筹建乡团,对万泉县进行巡逻设防,当地老百姓才得以安宁。
  李道升(贡生)一生不追求功名利禄,潜心修身养性。他虽然8岁丧父,但能继承祖辈遗志,救灾济困,不吝施予。凡乡邻贫乏者,必然救济抚恤。遇到慈善事业,尽其全力相助。高村庙育婴堂兴建时,李道升每年资助银三十两。他认为,人才是立国之本,只有振兴教育,才能强国富民。

  民国初年,为解决村民吃水问题,李道在(民国众议院议员)牵头组织全村人打深井,每户出一块银元,剩余部分由李家筹资。一年后,深井打成,村民吃水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民国4年、5年、8年,修建阎景村的前池、后池、东池时,李氏家族及十个商铺共捐银四百两(其中李道在捐银180两),占全村捐银的三分之一。
  1930年秋,闫锡山动员全省各地富户资助兴建公路。李道行(民国山西省议会议员、参事员)组织李氏家族中院李道在、李道荣,西院李道临,南院武氏(李道升去世,其妻武氏主持家务)等兄弟,代表万泉县的西片和南片共36个村庄,每村捐1000元银元。共捐钱36000元银元。1931年前后,猗氏至万泉的公路破土动工,一年后建成。
  抗日战争期间,日寇经常轰炸西安。为保护家人和街坊四邻安全,李道荣在西安市的甜水井街靠南城墙边修建了一座可容纳数百人的防空洞。防空警报一拉响,家人和街坊四邻便躲避在防空洞内。李道荣还派人送饭送水,使之安全度过空袭。
  清末民初,阎景村的一切赋税,由16家富户承担,其中有15户是李家众兄弟,1户是冯家冯天乙。

运城李家大院之慈善文化(三)
扶危济困  和睦乡邻

李氏家族平素对家乡百姓的帮扶救助从未间断。当地百姓家中的婚丧嫁娶或日常困难之事,李家总要设法尽力予以周济扶助,使平民百姓倍感温暖,消除了他们的仇富思想和敌对意识,促进了乡村稳定和闾(lú)里和睦。

  民国15年夏季,一场大雨冲断了河东南北交通要道河津县苍底坡的路段。坡底王村有名的恶棍王发儿看好收过路费的生意,雇人修好路后,在坡底盖房收起过路费。过往拉煤的车辆,小车一元(银元),大车两元,没有钱就以煤块顶替,然后又将煤块卖给上北山拉煤的人,价格比煤窑还贵。装车时,王发儿的嘴就是秤,他说一千斤别人不敢说八百斤。一时间闹的过往拉煤的人人心惶惶。李道升听说后,就带人到苍底坡下见王发儿。让王发儿不要收过路钱,并且承诺修路钱李家出,再付100元(银元)的辛苦费,还给王发儿买了几头牲口,让他喂养,帮拉煤人盘坡,所有的费用和工钱由李家出。
  李道行,1907年曾留学英国,回国后担任了两届山西省议会议员、省参事会参事员。他秉承其父李敬修之志,曾在家乡广施钱粮,对各地慈善事业更是不遗余力。凡上门求助者,不让空回,或粮或钱总给以接济。
  民国初年(1912年),阎景村有二三十户因家寒地少养不起牲口,李道行家的马厩每天留有四五头牲口,供村民耕田磨面使用。如果有人需用牲口,只要给长工头打个招呼,就给以安排使用,从未收过一点回报。(按当地的乡俗,凡用人家牲口磨面,用完以后必须送一小簸箕麦麸。)对冬季下雪、夏季雨天道路泥泞难行需用牲口者,李道行都有求必应,鼎力相助。李道行家常备有两辆高级马拉轿车,一辆自己用,一辆供村民和亲朋使用。如果他人有急事,轿车调不过来,李道行就把自己坐的轿车让给他人。
  民国8年,万泉县丁樊村景淑梅父母双亡,8岁的她孤苦零丁,流落在闫景村街头,行乞谋生。李道行回村见了以后,把她领回家中,寝与教养以至婚嫁。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和冬至日来临时李道行总是牵头慰问长工和教书先生。每年清明节,李道行提前两天让管家通知家里干活的长工停工,发给每人上坟的祭品让其回家祭祖。
  民国9年春,丁樊村的冯天德在省城试院考试期间得病而亡,因家境困难无法入葬。李道行知道后,为他置办好棺材和衣物,亲自把棺材送到家乡安葬。民国15年夏收时,李道行正在家吃饭,长工头跑来对他说:“东家,东家,咱家麦地的麦子还没有装完,尉庄村的人就在咱家地里拾麦穗,拦都拦不住。”李道行却说:“不要拦!他是用手拾,咱是用车装。何况地里麦子拾干净了也好,这样既不糟蹋粮食,还能解人之饥,帮人度荒。”
运城李家大院之慈善文化(三)

  民国18年10月17日,李道行的母亲王氏去世。为表示孝心和善念,李道行向万泉县南片和西片36个村的村长发了“哀启”,并公告明示:葬母期间,舍饭十天;凡家贫者,请来就餐。一时间,周围村庄有千号饥困者来李道行家吃饭。
  民国19年,李道行回村时,碰见了一位乡宁拉煤的人车轴断了,煤撒了一地。当时天快黑了,他赶忙下车,问清原由后,着人到村东沟薛师傅木匠铺把车轴换好,账记在自己名下,并让管家付给乡宁贩煤人住店费和路费。这个人回去后不久就卧床不起,临终前对儿子说:“寸草有心,今世李善人之恩难以回报。你一定要到汾南万泉县找到李善人,当面致谢!”半年后,这个人的儿子拉了一车煤前来感恩致谢。李道行让管家付煤钱,他死活不要。李道行对他说:“煤可以卸下,但钱是要付的,这是李家的规矩。你能来,就难得你对父亲一片孝心了!”
  凡阎景村、薛店村因婚丧嫁娶困难者,李道行均施舍钱粮。对特别贫困户的丧葬之事,李道行亲送棺材一口,让其入土为安,以示对死者的哀悼。逢年过节,对村中的贫困户,李道行总要给点粮钱,多则十几元(银元),少则几元,使其同村民一样度过年关。对遇难(失盗、遭劫)、患病者,凡找上门来,李道行有求必应,或舍饭施衣,或送粮给钱。
  每年腊月二十三以后,居住在西安的李道在,从各粮店购买数十石(一石为10斗,一斗为10升)粮食,印成三斗、五斗的粮票,盖上自己的印章,在年末岁首让子孙发给街上讨饭的难民及穷人,直至发完为止。




30559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