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运城李家大院之慈善文化(二)中

1139 0
发表于 2017-5-10 18:46:0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登录免费浏览更多你关注的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
运城李家大院之慈善文化(二)中

赈灾救荒不吝家财

清末民初,晋南一带灾祸连连,洪涝干旱频频发生,政府无力救济,百姓无力抵御。每遇灾年,许多乡邻衣食无着,常常哀鸿遍野,饿殍满地。李氏家族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给灾民捐助银两,施衣舍饭,使当地百姓多次免受饥荒困厄。
清光绪三年(1877年),麦歉收,室内鼠绝。夏秋旱,麦未种,大饥。屠牛马,种几绝,人相食,斗粟白金四两。李氏家族第十三代“文”字辈李文阶、李文蔚出资在万泉一带放赈舍饭,救活百姓无数。因乐善有德,清廷曾赠“廷”字辈的李廷槐、“文”字辈的李文蔚、“敬”字辈的李敬义为奉政大夫,封“廷”字辈的孙氏、“文”字辈的阎氏、“敬”字辈的阎氏为宜人。
运城李家大院之慈善文化(二)中
清光绪二十年,一场大雨过后,县内孤山洪水暴发,阎景村内许多房屋有的被洪水冲垮,有的房屋倒塌,粮食多被淹没,村民扶老携幼避难庙宇,其衣食无着者不下百余人。李敬修、李敬伦(信)同侄子李道升(其父李敬义28岁时去世)商议后,组织家人为村民取土盘灶,劈柴煮米,舍饭施衣,惟恐不周,使村民无一人受饥饿。洪水过后,李家众兄弟拿出钱粮帮村民重建家园。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太白昼见,日赤无光,河南、河东大旱,小麦绝收,斗粟银二两四钱。老百姓饥寒交迫,饿死过半,在河南为官(通判之职,分管粮运及农田水利)的李敬修出资在当地舍饭,救济贫民。又同堂弟李敬伦、侄子李道升商议后,拿出数百斛(一斛为五斗,一斗为10升)粮食赈济村民。同时,拿出500两银赈济故族薛店村贫民,有的养在家中,有的施以粟米,毫不吝啬。

32649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