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来源:微信“连山道” 作者:农民之子 原标题:中国赌局——1000万亿的金融泡沫是任何国家都无法承受的
1、从中美经济合作百日计划说起
美国新总统在竞选期间就开始叫嚣,要对中国产品征收45%惩罚性关税,然而,中美经济合作百日计划,却让这位霸道总统主动放下了这一高举的制裁大棒,而且也不再指责中国操控货币了!
不知大家是否琢磨过,有劳美国总统如此隆重铺垫的“百日计划”,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2017中美经济合作百日计划,已经达成十项共识中,一半条款直接针对金融,看似轻描淡写,实则直指要害!
NO5.中方将在2017年7月16日前允许在华外资全资金融服务公司提供信用评级服务,并开始申请征信许可程序(债务调查许可程序)。
NO9.中方将在2017年7月16日前向美方两家合格的金融机构颁发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承销牌照和结算代理人业务资格。
——《中美经济合作百日计划》已经达成的“十项共识”
关于百日计划早期收获的十项共识,大多数人会这样解读,最过分的是要给美国转基因产品发安全证书,别的条款感觉尽是些细枝末节的小玩意。
这就是金融战的厉害之处。几乎不会遭遇任何形式的抵抗,轻而易举就可以摧毁一个国家,击垮一个国家,不用一枪一炮,不费一兵一卒!
因为金融战的战争行为是极为隐蔽的,即使你身在其中,也可能浑然不觉。金融战的利器,即使你看到了,摸着了,也往往不以为然。譬如,中美经济十项共识中的“信用评级”、“债券市场结算代理资格”。这与金融战,有什么关系?这与系统性金融危机又什么关系?对于金融这类专业的事,更多人愿意做个吃瓜的群众,不会去深究什么,包括政府高级官员。
面对军事战,国家是高度警惕的。当萨德组件一批批运往韩国,上至政府,下至百姓,民愤沸腾,全民警醒,中国政府果断出手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然而,面对金融战,国家是高度麻木的。不仅仅中国如此,金融战的历史告诉我们,在金融危机形成之前,大多数国家的主导者,都没有戒备之心。金融危机的形成是有条件的,针对任何一个国家的金融战,必须有该国的经济金融政策做配套、做策应。如果国家的主导者有了戒备之心,就不可能为金融危机的形成主动制造政策条件,包括当年的东南亚诸国和俄罗斯。
金融战的目标,是制造一个国家的金融危机、金融崩溃;金融战的过程,本身是一连串掠夺他国国家财富、民众财富的“大盗”行动,却又大盗无形。这恰恰是金融战的可怕之处。
譬如,针对中国的金融战系统组件,2010年到2017年间,一批批不断运抵中国,然而,从民众到政府,从经济学家到经济官员,都在集体酣睡。威胁就在枕边,却浑然不知!
2、金融战的攻与防:股市、汇市、债市
我们愿意相信,现阶段的国家领导人与证券市场官员,坚守金融安全底线、维护融安全的决心,是真诚的,是发在肺腑的!从2015年到2017年,政府为维护股市稳定做了一系列的努力。
是不是我们可以就此判断,对于正在迫近的金融战,中国政府是“警惕态”而非“麻木态”?不可以。因为站到防范系统性金融危机的高度,这一切远远不够。
我们说:“金融战最终发展成为金融危机,必须由国家金融改革政策做策应,为金融危机制造必要条件。”事实是,当下的中国,金融政策漏洞百出;2010~2017年以来布局债市的金融政策,就足以将中国经济拖入万丈深渊!
传统模式的金融危机,主场是股市与汇市;21世纪新型金融危机的主场在债市!
传统模式的金融危机,核心战场是股市与汇市,国际投机资本最主要攻击对象是股票与货币,比如东南亚金融危机。股市作为传统金融危机的发源地,中国政府抱着“严防死守”的态度,虽然没能全面禁止股指期货、融资融券、深港通这些推动国际投机资本在股市兴风作浪的政策性工具,至少有一定的防范意识!关于货币安全,目前为止,中国政府依然坚守着没有完全放开“汇率自由化”的最后一道防线!
然而对债市的警惕防范之心,几乎为零。
战争讲究的就是攻与防,不知敌之所攻,不知敌之所守,就会导致战事的全面被动!金融战也不例外。
金融战的突破口,可以是股市,也可以是债市!而中国从政界到民众的关注,都聚焦在股市,对债市潜伏的危机则不闻不问。
一方面是因为基于债市的金融危机是新型金融战形式,大家难免对此缺乏警惕。
另一方面是因为债市金融战的工具与武器具有更强的隐蔽性,国际投机资本在中国债市小心翼翼低调潜伏,配套的债市金融政策也是精心分拆后,碎片化分段导入的!
比如,债市金融战的核心组件之一——信用衍生品CDS系统,就是精心分拆后,从2010年到2016年,分二步委婉完成政策性导入的;某些CDS产品是表面文章是铺垫,某些CDS产品才是CDS的真身!
又比如,中美经济合作百日计划中的“信用评级”,就是精心分拆的债市金融战的关键性组件,在十项共识中,用一句话,四五十个字,就轻描淡写的完成了政策性导入!
一个个碎片化组件,你若没有把它们链接组装在一起,你根本想象不到这些看似无关痛痒的小政策,甚至小附件,具有什么样的破坏力。
为了真正的金融安全,为了赢得金融保卫战的全面胜利,中国首先要做的就是不再被蒙蔽!
3、为什么债市会成为新的金融危机发源地?
股市、债市都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两者都可以成为金融危机的发源地。股市炒作是传统金融战的惯用招式,基于债市的信用炒作是21世纪金融战的新招式;两者复合联动,更是威力无比。
在这里,我们要特别强调的是基于债务债权的金融危机。因为金融战的进攻总是在对方疏于防范的薄弱环节展开,这是战争的常理。
说到金融市场,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股市,而不是债市;说到金融危机,大家首先想到的也是股市、汇市,而不是债市。
当我们集体陷在传统金融风险防范的思维惯性中,当中国政府集中精力在股市严阵以待,债市,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沦陷。从国际投机资本集团在中国债市的布局来看,中国系统性金融危机的引爆点在债市,债市危机传导的结果是股市崩盘、银行倒闭,人民币的货币危机亦随之来临。
1、一个重要的事实:债市的盘子比股市更大
尽管,很多人把金融安全的目光锁定股市;但数据证明,债市是一个比股市更为庞大的金融市场。
A全球金融市场的债务规模:
2015年全球金融资产价值总额约294万亿美元,其中全球股市69万亿美元,债券149万亿美元,贷款76万亿美元。
2015年全球资本市场债务规模225万亿美元,是股市的3倍。不计贷款部分,仅就债券而言,债市规模则是股市的2倍。
以上数据反映的仅仅是资本市场的长期融资债务,除此之外,货币市场的短期融资债务,体量亦极为庞大。
B中国金融市场的债务规模:
①债券:
中国债券规模位居全球第三,一样不可小觑,2017年1月末,中国债券64万亿元,股市51万亿。事实上,仅仅就狭义的债券而言,债市的盘子就已经超过了股市。
②贷款:
另外,中国整体贷款总额高达100多万亿元,2016年12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112万亿元,其中人民贷款余额106.9万元元;2017年一季度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10.8万亿元。
③银行间市场:
再者,短期融资的货币市场(银行间市场)方面,2016年,银行间市场信用拆借、回购交易成交总量697万亿元,更是规模浩荡。
要警惕债市成为中国金融危机的发源地,一方面是因为债市的规模,中国资本市场的债券与贷款总和就高达164万亿元,体量太庞大;另一方面是因为附加在债务债权之上的金融衍生品太多太复杂。
2、债市的金融工具,比股市的金融工具更丰富
债市之所以可怕,最可怕的不是债务本身,而是在债权债务基础上的CDS信用增级和资产证券化(ABS、MBS、CDO)等金融衍生工具的反复发酵与投机资本的兴风作浪。
加载在债市之上的金融衍生工具比加载在股市之上的金融衍生工具,更丰富、更复杂、更支持无节制的投机运作。
股市相关的金融工具主要是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等,这些炒作工具对于大鳄级投机者来说,已然不够过瘾。传统的5倍、10倍的金融杠杆率远远不能满足投机资本的胃口,拉得高,才能摔得狠,30倍以上的高杠杆率,才是金融大鳄追逐的全新目标。
相比较而言,债市相关的金融衍生工具——信用衍生品CDS、资产证券化,可以无中生有,可以反复证券化;可以无限延伸金融杠杆,可以无限放大金融泡沫,这种脱实成虚,可自成体系反复循环的金融战工具,国际投机资本自然爱不释手。
美国的次贷规模,2006年不过区区6000亿美元,2007年最高值也不过2万亿美元;2007美国贷款总量只有12万亿元;但反复炒作发酵后,信用衍生品CDS总量在2007年却高达62万亿美元,最终酿就了殃及全球的次贷危机。
4、CDS:世界上最大的金融泡沫生成利器
1、金融泡沫就是最大的金融风险
金融安全最重要的是什么?是降低金融杠杆。
金融泡沫越大,金融风险就越大。降低金融杠杆,降低金融泡沫是确保金融安全的根本;反之,延长金融杠杆,放大金融泡沫,就是制造金融危机的土壤。
2007年,全世界GDP总量不过54万亿美元,美国GDP总量14万亿美元;但全球衍生金融产品市值高达681万亿美元,美国衍生金融产品市值超过300万亿美元,其中CDS最高峰值为62万亿美元。仅仅一个信用衍生品CDS就是美国GDP的4.4倍,这是什么节奏?!
正是这种疯狂的金融高杠杆制造的高泡沫,被信用评级机构一经刺破,随机酿就了席卷全球的次贷危机。
CDS市值,从2007年的62万亿美元一下跌至2008年底的38.6万亿美元。
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从2008年3月3日每股77美元一路下跌,3月16日以每股2美元跳楼价卖给了JP。(对了,JP是谁?JP就是摩根大通,就是1993年发明CDS的主儿哦,你懂得的!)2008年9月,美国第三大投行美林公司被美国银行收购,美国第四投行雷曼兄弟破产。
2、制造金融泡沫的神器:CDS,只要对着空气吹一口气
孙悟空,在自己身上拔根毫毛,对着口气吹一口气,就能变出一个新的孙悟空,很神奇,是吧?拔一根毫毛,就变出一个人,成本已经很低了,对吗?
CDS,比这简单多了,只要对着空气吹口气,连根毫毛都不用拔,嘿嘿!这就是神奇的CDS,这就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泡沫生成神器!
信用衍生品CDS,本义是“债务违约保险”,以贷款或债券的信用作为基础资产的金融衍生工具,产品形式可以是合约,也可以是凭证。
CDS,这个21世纪最主流的增信工具,名义为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因为运作机制的投机性,实际应用中却演变成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信用风险放大器。
2000年以来,信用衍生品迎来了爆炸式增长。这个信用衍生品就是信用增信工具CDS,中国称之为“信用风险缓释工具。”
第一个CDS产品,1993年由摩根大通创设。全球CDS总量:2001年为9190亿美元,2003年上升为3.5万亿美元,2007年底为62万亿美元,2009年末回落为32万亿美元,2015年6月末为14万亿美元。
CDS规模与金融稳定明显呈反比关系,CDS规模越大,金融泡沫越大,金融风险越高。
ACDS运作机制:无中生有
CDS神奇之处到底在哪里?我们先花几分钟时间,来了解一下CDS的运作机理。
中国CDS系列共有四个产品,其中信用风险缓释凭证是最典型意义的CDS产品,信用联结票据则是与资产证券化配套使用的工具。
信用风险缓释凭证指由标的实体以外的机构创设的,为凭证持有人就标的债务提供信用风险保护的,可交易流通的有价凭证,属于一种凭证类信用风险缓释工具。
参与者应在以下风险控制指标内进行信用风险缓释凭证交易:针对某一标的债务的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创设总规模不得超过该标的债务总余额的500%。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 公告[2016]27号 《信用风险缓释凭证业务指引》
怎么理解CDS信用风险缓释凭证这个金融衍生品?我们来举个例子:
甲发行了100亿债券。这时,路人乙来了,以甲的100亿债务为参考实体,创设100亿CDS产品,卖给A、B、C、D、E、F等等各色投资机构与广大投资人。重点在于,根据CDS相关政策规定:
无中生有
路人乙创设100亿CDS产品,不需要征得甲的同意,也不需要征得甲债券的购买者同意,根据有关政策规定,CDS是基于“参考实体”创设的。甲100亿标的债务只是参考一下而已,在实际操作中,可以跟甲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孙悟空72变,还需要在自己身上拔一根毫毛,CDS的创设,不需要在自己身上拔毫毛,也不需要在别人身上拔毫毛,只要冥想一下,在某人身上拔了某根毫毛,然后对着空气一吹,100亿、1000亿的有价证券就有了!厉害吧,是不是比孙悟空更神奇呢?!
500%的金融泡沫:
除了路人乙,路人丙,路人丁等等,都可以针对甲的100亿债券来创设CDS,这些跟甲毫无关系、跟甲债券的持有人毫无关系的路人们,针对甲发行的100亿债券,累计可以创设500亿CDS产品。
CDS投机行为在美国已经受限制了,但在中国是由政策保驾护航的,《信用风险缓释凭证业务指引》明文规定:针对某一标的债务的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创设总规模,只要不超过标的债务总余额的500%,都是合理合法的。
BCDS运作的债务对象:无所不包
CDS创设的参考实体可以是债券,可以是贷款,可以是其他类似债务,任何付款义务都是中国版CDS的运作对象,包括资产支持证券。事实上,依据中国的CDS政策,CDS可以同覆盖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所有债务。
我们来看看有关政策规定,具体感受一下中国政府给予CDS的尺度到底有多大!如果谁心脏不好,请先准备好速效救心丸,然后再阅读下面的政策信息哦。
〔CDS债务种类〕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债务种类,指参考实体所负债务的类别,包括但不限于:
(a)付款义务,即任何支付或偿还款项的义务。
包括现有的付款义务,也包括或有的付款义务(例如参考实体作为保证人承担的保证责任)。
(b)借贷款项,即基于贷款或债务融资法律关系产生的一种付款义务。
借贷款项既包括贷款,也包括贸易或服务合同项下具有资金融通性质的付款安排(例如预收款或预付款)。
(c)贷款,即根据相关贷款协议、授信安排、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或信托安排已经发放的贷款。
贷款属于一种借贷款项,但该术语强调的是根据贷款协议或其它类似贷款协议的书面协议所确定的债务。
(d)债务工具,即各类公开发行、非公开发行或定向发行的债务工具。
债务工具属于一种借贷款项,由参考实体根据我国有关债务工具发行和交易的法律法规发行。具体而言,包括政府债券(包括但不限于国债、央行票据、地方政府债)、政府类开发金融机构债券(包括但不限于政府支持机构债、政策性金融债)、非政府信用债券(包括但不限于企业债、公司债、商业银行金融债、商业银行合格资本工具、非银行金融债、中小企业集合债)、同业存单、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包括但不限于超短期融资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资产支持证券或票据、境外主权国家或地区债、国际机构债及境外金融与非金融企业债等债券或债券类产品所确定的债务。
(e)贷款或债务工具,即适用的债务种类或为贷款,或为债务工具。
(f)仅为参考债务。
债务种类是一个开放式术语,除了上述六类债务外,交易双方可以另行约定其它类型的债务。
——《中国场外信用衍生产品交易基本术语与适用规则(2016年版)》
金融市场的交易,更主要的是借贷关系,而不是买卖关系,所以广义的债务债权概念可以最大程度的覆盖金融市场。CDS参考债务的定义,不仅仅覆盖了资本市场的债券与贷款,同时也覆盖了货币市场的债务债权。
2017年开始,中国将成为这个世界上最疯狂的投机乐土,因为政策给予的投机空间超过任何一个国家。
CCDS金融泡沫测算:
中国的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DS分为合约类产品和凭证类产品。如果说信用风险缓释合约,还可能具有一丝“债务违约风险”缓释的功能,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但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就是对着空气吹泡泡,每一份CDS凭证的创设,都是毫无意义的泡沫;如果说有什么真正的价值,那就是帮着国际投机资本“低成本、高速度”制造金融泡沫。
我们说金融泡沫越大,金融风险就越大;所以,站到金融战发动者的角度,这个金融泡沫的倍增利器CDS,就是金融战的超级核武器,就是投机资本的超级大宝贝!
金融战的发动者怎么想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国政府对CDS的超级热情!其实,没有国家政策性策应,金融危机是无法生成的!
那么在中国CDS政策下,可以制造的金融泡沫体量到底有多大?我们来测算几个关键债务模块:
基于债券的CDS测算:320万亿
中国资本市场范畴的债券,2017年余额存量为64万亿元,以5倍的CDS泡沫制造率测算,基于债券的CDS总量至少可以达到320万亿元的规模。
基于贷款的CDS测算:500万亿
目前,中国整体贷款有100多万亿,其中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77万亿元以5倍的CDS泡沫制造率测算,基于100万亿元贷款的CDS总量至少可以达到500万亿元的规模。
债券与贷款,只是资本市场体现的常规债务,法定CDS创设的“标的债务”,则是无所不包的哦。
那么,中国货币市场的债务规模有多大,2016年银行间市场信用拆借、回购交易成交总量697.2万亿元;其中,同业拆借累计成交95.9万亿元。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总负债高达208万亿元,如果以200万亿债务计,5倍的杠杆放大,对应的CDS规模可达1000万亿元。
仅仅债券与贷款两个债务模块,可制造的CDS金融泡沫已经高达800万亿元以上。
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两者债务相加,可制造的CDS金融泡沫则高达1800万亿元以上。
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总资产不过226万亿元,2016年中国GDP总量不过74万亿元;仅仅CDS制造的金融泡沫,现有的金融体系已经无法消化!
更重要的是,CDS还可以进一步借助资产证券化手段生成CDO产品,循环放大金融泡沫。
如果没有CDS吹大金融泡沫,那么200万亿级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对应200万亿级的金融机构总负债、100万亿级的贷款、60万亿级的债券,金融结构还是平稳的。
CDS一来,金融杠杆率凭空就加乘放大了5倍。常规的金融杠杆率在5-10倍的范畴,CDS一来,原本的5倍就可以变成25倍,原本的10倍就可以变成50倍,金融杠杆的安全底线,瞬间就突破了。这便是CDS的威力。
何况债市型金融战,是一个系统性金融战,CDS只是金融战的核心组件之一,CDS与资产证券化组合作战,交互作用,债务债权资产证券化之后,可以反反复复证券化,进一步推高金融资产的泡沫率,上不封顶,100倍、1000倍的高杠杆,而这一切都是中国金融政策保护与鼓励的范围内。
5、资产证券化:债市金融战的核武系统
债市型金融危机是21世纪金融战的新形态,债市金融战的核心组件有两个:一个是CDS,另一个就是资产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被誉为二战以后世界金融领域最令人瞩目的创新。创始于美国,发行量最大的也是美国,资产证券化相关品种已占超过美国债券市场三分之一的份额,规模仅次于美国国债。截止2015年末,美国资产证券化产品余额达到10.05万亿美元;欧洲证券化产品余额为1.68万亿美元,仅为美国的1/6。
1、次贷危机的实质就是资产证券化危机
资产证券化是什么鸟?这个金融术语,咋一听,你是否感觉很专业,有点点敬畏,还有点点陌生,对吗?
卷走了中国政府3760亿美元投资的两房债券,你不陌生吧?两房债券就是典型的资产证券化产品。
在美国,个人向银行等放贷机构申请住房抵押贷款,放贷机构再将住房抵押贷款作为一种资产“卖给”房利美和房地美等机构。后者将各种住房抵押贷款打包成“资产支持证券”,经由标准普尔等评级公司评级,然后再出售给保险公司、养老金、对冲基金等投资者。这个过程被称为“资产证券化”。
次贷危机,你不陌生吧?2007年基于美国次贷爆发的金融危机,被称之为次贷危机;可你知道那场金融危机的全称吗?全称就是次级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危机。
大家注意了,次贷危机的实质就是资产证券化危机!
资产证券化产品(ABS、MBS、CDO)和信用衍生品CDS,是全世界公认的美国次贷危机的罪魁祸首!
MBS:房地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ortgage Backed Securities),主要是定期还本付息的债券。
ABS,即资产支持证券(Asset Backed Securities),是将房地产抵押贷款债权以外的资产汇成资产池发行的证券。
CDO,即担保债务凭证(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是一种新型的ABS,以CDS保费为基础资产。
2、资产证券化对债务风险的扩散
债券投资,对中国投资者来讲,一直是保守、安全、稳定的投资理财方案。2014年为止,中国债市是没有违约现象的纯刚兑市场;2015年开始,中国债市刚兑被打破,在伪经济学家的误导下,在金融创新政策的积极推动下,中国债市投资风险陡增。
尤其是资产证券化政策,把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推向社会,把本已违约的债务打包后,转移给那些不明就里的投资者,直接拉高了债市的债务违约风险,对金融安全不负责任,对投资者更是不负责任!
违约债务,仿佛金融市场的传染病患者,不但不予以隔离,政府反而制定500亿元不良资产证券化的任务指标推向社会,去感染更多健康的投资机构,实在令人费解!
目前中国一共有1.5万亿元不良资产,如果全面进行资产证券化处理,后果不堪设想。
当年美国的次级房款证券化,还不是什么已经违约的不良资产,就可以把金融市场搞得乌烟瘴气,中国政府却敢于对不良资产证券化作出如此明目张胆的政策性推动,一张口试点规模就是500亿元,仅仅2016年一年就发行了156亿元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不知道政府要做什么?我们只能呵呵了!
银监会分别在2016年初和年中的工作会议上要求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和扩大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机构范围。
——中债《2016年资产证券化发展报告》
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自2016年2月14日重启至今已满一年,2016年,银行间市场共计发行14单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累计发行规模156亿元。
——2017年2月17日网易财经 《不良资产证券化重启一年发行超150亿元》
2016年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重启,五大国有银行以及招行入围首批试点范围,试点总额度500亿。
在试点重启一年后,不良资产证券化迎来扩围期。上证报记者独家获悉,包括民生银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北京银行等多个股份制银行及城商行入围第二批试点。
——2017年04月19日 新浪财经 《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扩围 500亿试点额度仍不变》
3、资产证券化对金融泡沫的放大
A广覆盖:基础资产的宽泛定义
无所不包的基础资产定义,是资产证券化产品的重要特征。
2014年11月,中国证监会发布的《证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对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作了一个极具包容性的定义:
基础资产可以是单项财产权利或者财产,也可以是多项财产权利或者财产构成的资产组合。
基础资产可以是企业应收款、租赁债权、信贷资产、信托受益权等财产权利,基础设施、商业物业等不动产财产或不动产收益权,以及中国证监会认可的其他财产或财产权利。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贷款、债券、股票、信托受益权、CDS等等,以及资产证券化产品本身都可以纳入资产证券化的资产池。意味着中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规模将是何等庞大,何等壮观!
2015年以来,短短2年时间的极速发展,中国资产证券化规模已经突破1.5万亿元。
2015年,全国共发行1386只资产证券化产品,总金额5930亿元,市场存量为7178亿元,市场规模较2013年末增长了15倍。
——《2015年资产证券化发展报告》
2016年,全国共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8420亿元,市场存量为11977亿元。
——《2016年资产证券化发展报告》
2017年,已经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3948亿元,数据截止至2017年6月3日。
——《中国资产证券化分析》
中国资产证券化,十倍速成长的节奏,以及无所不包的基础资产定义,最终将带来什么,你懂的!
B高杠杆:超100倍杠杆成为可能
无论16%银行存款准备金,还是8%资本充足率,目的都是控制金融杠杆,确保金融风险的可控性。
资产证券化与CDS等金融创新,则可以让金融杠杆无穷无尽的得以放大。杠杆超过100倍,不仅仅理论上可以做到,现实中也是轻而易举的。当年美国房贷资产证券化产品CMLTI 2006-NC2对应资产为新世纪金融所发放的4499笔房贷,规模高达9.4亿美元,而新世纪公司最初只用了900万美元,杠杆超过100倍。
如果政府认为100倍的杠杆率是合理的话,其实不必搞资产证券化这套复杂的体系,直接将准备金率调整为1%就可以了,何必如此大费周章的暗渡成仓!政府要金融泡沫,谁敢说不呢?
如果政府想要金融安全,不想要100倍的金融泡沫,那么就应该重新审视“资产证券化”、“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等高杠杆金融政策,而不是马不停蹄的出台各种鼓励资产证券化的政令、不遗余力的吹大金融泡沫。
C反复循环:资产证券化的N次方
资产证券化最大的特点是可反复循环。以企业贷款、房屋贷款、汽车贷款、信用卡应收款、债券、工程收益等等,各种债权、各种信托资产、各种预期收益为基础资产,生成的第一代资产证券化产品;这些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再证券化,又生成一堆新的金融资产。第二代资产证券化产品,也是资产,对吧?以第二代资产证券化产品为基础,进一步资产证券化,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可以不断的自循环下去。
比如以100万亿贷款为基础资产,生成的第一代产证券化产品就是100万亿。然后以此为基础,或者复合64万亿债券,打包重组,再来一轮资产证券化,又生成160万亿资产证券化产品。如此往复循环,想要生成1000万亿、2000万亿资产证券化产品,也是很easy的事!
不断衍生、再衍生,这就是金融衍生工具的妙处,到时候看看数据,金融家们就激动死了,然后再把这种疯狂的热情传递给广大的投资者,想象一下,这该是怎样的盛况呀!
有一种死,叫安乐死,在金融领域,这种安乐死的政策性猛药就是资产证券化与CDS!
6、CDS与资产证券化的联合作战
1、增益:资产证券化与CDS的相互增益
资产证券化产品,本身是一种特殊的债券。既然是债券,就存在债务违约的风险;如果市场担心资产证券化债券风险太高,怎么办?导入信用增级工具,解决投资者对投资风险的担忧,以促成资产证券化债券在债市中的广泛流通。
在标准的资产证券化产品交易结构中,有一个关键模块,叫信用增级。
这个增信工具又是什么鬼?全球范围最主要的增信工具,就是“臭名昭著”的CDS(债务违约保险/信用违约缓释工具)。
那些即使很垃圾的债务资产,通过所谓的信用增级工具,一样能获得AAA级的信用评级。
因为有了CDS债务违约担保,再辅以权威信用评级机构给出的高级信用评级,市场吃了定心丸,卖家欢天喜地的卖,买家欢天喜地的买,即便是态度保守的投资机构,比如社保基金,也敢于放心大胆的大宗购买。
CDS与资产证券化的组合作战,进一步催大了资产证券化市场的泡沫,同时也扩大了债市型金融危机资产掠夺的覆盖面。
2、裸空:CDS证券化,裸空率80%
资产证券化的资产基础可以是债券或者贷款,也可以是CDS保费。将CDS证券化,以保费为基础资产向投资者发行资产支持证券,这就是在次贷危机中一战成名的CDO。
资产证券化产品主要由MBS与ABS两种,而债务担保债券CDO,正是全球ABS市场的主要成员。
CDO分资产负债表型CDO及套利型CDO二种,前者涉及到实际资产负债的转移,以避险为目的;后者不涉及到实际的资产负债转移,以投机为目的,纯粹空对空。
你知道吗?这种裸空的套利型CDO,在全球CDO市场占到80%的份额。
作为CDS与资产证券化的复合体,CDO这款特殊意义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其毒性,不仅仅在于凭空做大了金融市场的泡沫,更致命的是CDO作为债市的脆弱环节,具有高燃点特性。
当年引爆美国次级房贷证券化危机的导火索,就是CDO。2007年3月,新世纪金融的破产危机,只是触发事件;2007年7月,标普降低次级抵押贷款债券评级,新世纪房贷债券夹心层的CDO产品购买者——贝尔斯登旗下对冲基金濒临瓦解,正式拉开了次贷危机的序幕。
7、资产证券化内置金融危机的引爆机制
1、证券化的轴心机制是基础资产分层
典型的资产证券化,就是把大量资产汇聚重组为大宗资产池,然后再分级出售的过程。比如房贷证券化产品MBS,就是将几千笔零散房贷资产汇聚重组,再分级证券化的过程。
庞大而复杂的资产池是证券化的基础,对基础资产的分级是证券化的轴心机制!
A国际案例:
房贷证券化产品CMLTI 2006-NC2
2006年美国花旗实体所发行的MBS房贷债券CMLTI 2006-NC2,基础资产为新世纪金融发放的4499笔次贷,发行规模9.47亿美元,共分19层。
19层中的4层获得了标普和穆迪的AAA评级;其后11层是所谓夹心层,AA级、A级和BBB级各3层、属于垃圾债券的BB级2层;最后4层是没有信用评级的股权层/残值层/第一损失层。其中,4层AAA级债券金额高达7.37亿美元,占比78%。
B国内案例:
“鸿富一期”信用卡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
2017年5月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鸿富一期”信用卡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基础资产为34869笔民生信用卡不良资产债权。
“鸿富一期”发行规模2.05亿元,分优先档和次级档两个层级。其中,优先档面额为1.60亿元,占比78%,评级AAA;次级档面额为0.45亿元,占比22%,无评级。
大家注意,“鸿富一期”入池资产中无抵押担保的信用卡不良债权占比为100%,即超过账单最迟还款日后90天仍未偿还者占比100%,但78%资产获得的初始信用评级都是AAA级哦。
2、掌握债市生杀大权的信用评级
资产证券化的标准化流程,是一个资产汇集与分级的过程,而这个分级的依据就是信用。
无论汇市,无论债市,信用都是第一位的。
信用评级,是债市投资的依据,更是决定债券价值的关键参数。
资产证券化本身是资产汇聚打包再处理的过程,资产池内的债务债权错综复杂、数量庞大,仿佛一个超级大暗箱,投资者甚至不理解证券化债券所对应的具体资产内容,根本没法判断这些资产的投资价值与违约风险,所以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导入信用评级机构,由权威的信用评级机构对债券信用进行评估,以此作为投资者的投资依据以及债券价值评估的依据。
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信用评级,一方面是作为投资的依据以及债券价值价格评估的依据,另一方面是给投资者吃定心丸,尤其是保守型投资机构。
CDS产品吸引的往往是对冲基金、投行等在高风险运作中追求高回报的风险型投资机构,吸收的主要是那些胆大的有一定风险预期的资金。资产证券化产品,通过信用评级与信用增信,解除市场对债券违约风险的担忧,为广泛吸收各种社会资金创造了条件,包括态度保守的保险基金以及各种保守型投资者。也正因为如此,基于资产证券化的金融危机,覆盖面更宽。
信用评级到底有多重要?
债市的关键参数是信用,信用等级决定资产价值,决定市场投资信心。资产证券化产品,是0还是100,由信用评级说了算。
信用评级机构到底有多重要?
一句话,信用是债市的生命线,信用评估机构则掌握着债市的生杀大权。
说到这里,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中美经济合作计划中已经达成的十项共识,“中方将在2017年7月16日前允许在华外资全资金融服务公司提供信用评级服务。”这里隐藏着什么样的战略意图,不言而喻!
3、债市危机的操纵杆:信用评级与信用增级
资产证券化产品,作为一种基于信用级别推出的分级债券,债券投资者,对债券内容缺乏了解,缺乏投资依据,债券最终的投资依据就是信用评级,债券价值也取决于信用评级。
换言之,谁掌握了信用评级,谁就可以操控债市。
提升信用,就是提振市场信心,提拉债券价值;打压信用,就是打压市场信心,打压债券价值。
信用增级与信用评级,作为资产证券化债券特有的两个标配模块,仿佛债市操纵杆的两个端点。
信用泡沫拉升阶段:
资产证券化发行机制中,CDS信用增级与信用机构评级相互配合,给提升债券信用等级,以十二分充足的理由!给国际投机资本拉升债市信用泡沫任意妄为的自由!即使是次贷,即使是不良资产,AAA级的占比照样可以高达78%。
信用泡沫刺破阶段:
信用评级机构突然调低目标债券的信用等级,投资者对资产证券化债券的信心突然逆转,风声鹤唳,万众恐慌,债市信用急转直下。资产证券化产品以及信用多头CDS产品,一夜之间价值归零,债券持有者抛售无门,广大投资者血本无归。
当系统性金融危机从天而降,原本对债市信心满怀的投资人,惊讶的嘴巴还没来得及合上,金融危机已经在债市、股市、汇市之间互相传导,整个国家经济全面陷入混乱!
4、危机引爆的关键:推倒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A金融危机的高传导性:
金融危机具有高传导特性,无论股市、债市、汇市,只要有一个出现危机症状,其他几个都会交叉感染。因为金融衍生产品的过渡开发,各大商业银行、保险机构、信托机构、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之间的投资关系错综复杂,无论哪个领域,无论哪家机构的出现金融事件,都有可能感导给其他领域、其他机构!
由于金融危机的高传导性,在一个信用事件的触发下,信用评级机构借题发挥,进行大规模信用降级,就可以引爆资产证券化危机,随后,债市、股市、汇市的系统性金融危机,都无可避免的跟着爆发!
总之,引爆金融危机并不难,关键是如何推倒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B金融危机的引爆机制:
传统金融危机的主场在股市与汇市,2000年以来,随着信用衍生品CDS和资产证券化,这两个债市金融衍生品的疯涨,基于债务债权的债市型金融危机,已经成为世界新型金融战的主场。
而债市金融危机的引爆机制,事实上就预埋资产证券化的机制中。
以债务债权资产池为基础,以资产分级为机制,以CDS为增益,以信用评级为操控的资产证券化模型,其本质就是资产证券化金融危机的模型。
资产证券化,以资产池形式打包汇集大量债权资产,然后进行资产分级,形成不同层级的债券,优先档高信用级别债券,回报利率低,优先顺序享有息本支付权利;次级档低信用级别债券,受益回报可能更高,但资产损失发生时,就是冲在最前面的损失承受者,因此投资风险更大。投资风险大小是相对而言的,所有债券都不是刚兑,也不保本,只是优先档产品相对次级档产品来说,风险更小一点。
事实上,资产证券化产品债券,在最初发行时,信用级别都是虚高的。即使存在较大的违约风险,通过CDS信用增级,信用评级机构也会给予较高的信用评级;甚至没有增信工具,资产池内大多数资产都能获得比实际情况更高的信用评级。
信用评级虚高,这是资产证券化的潜规则。
正因为一开始资产信用评级虚高,所以一旦出现一个触发事件,评级机构将债券信用评级大规模下调,谁也不会有意见。
比如说不良资产债权,比如次级房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的时候,发行人为降低债券发行成本,巴不得信用级别提高;投资者信任信用评级机构,也信任债券发行机构,所以在买进债券时不会追究细节。界时出了状况,信用等级下调时,投资者再去细看信用等级,哎,本来就是违约的不良债权,本来就是次级房贷,感觉被下调到BB级都是理所应当的事;再加上信用事件的扩散效应,谁都不会对信用评级机构有意见!
大家注意,虚高的信用评级,本身就是局。
CDS、资产证券化等金融衍生工具制造的债市泡沫与债市风险;融资融券、股指期货、同业存单等高杠杆工具制造的金融泡沫与金融风险;战略产业混改、市场化债转股、价格市场化、利率市场化、资本项目自由化,以及无限额深港通等市场化改革政策制造的经济不安全因素;都是预埋的超级炸药包。
整个金融市场堆满了炸药包,即使扔进去一根火柴,就足以引发整个金融系统的爆炸。
所以,信用事件出现的瞬间,只要信用评级这一金融危机的引爆按钮,轻轻一按,以后的一切就会自然发生。就仿佛一刻炸弹扔进了堆满炸药包的仓库,从债市的某个局部到整个金融市场的连环炸,需要只是时间而已!
C第一块多米多骨牌:
尽管中国的债市是曾经的净土,但近几年来,私募基金、外资银行等债市操盘手在政策推动下纷纷入场,曾经纯粹的银行间债市也不再纯粹。当投资者还一如既往的信赖着银行间市场与银行间债市,当领导者还一如既往的严重关注股市与汇市,对债市毫无戒备之心的中国,债市已然成了国家金融安全最脆弱的环节。
警惕呀!警惕!中国金融安全最脆弱的环节:债市!债市!债市!警惕中国债市复制次贷危机式的灾难!
2007年的次贷危机,就是基于房贷的资产证券化危机,是债市型金融危机的实战范本。
当金融泡沫做得足够大,当金融风险垒得足够高,这个时候只要推倒一块多米诺骨牌,金融危机的连锁效应就随即发生。
美国次级房贷证券化危机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是新世纪金融房贷证券化产品。美国次贷危机的引爆过程:
节点1:美国房贷机构新世纪金融破产危机;
节点2:标普降低次级抵押贷款债券评级;
节点3:新世纪房贷债券夹心层的CDO产品购买者——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旗下对冲基金濒临瓦解。
2007年次贷危机期间的美国:一般房屋贷款8万亿美元,次级房屋贷款2万亿美元,工商企业贷款1.5万亿美元,贷款合计不到12万亿美元。 美国的贷款结构,企业贷款体量小,个人房贷体量大,所以美国债务资产证券化金融危机的导火索是房贷债券。
中国的贷款结构中,企业贷款占比2/3,个人房贷占比近1/4,债务体量都很大,因此,中国债市资产证券化金融危机的源头更多。可以是企业债务证券化,可以是房贷资产证券化,可以是不良资产证券化,也可以是信托资产证券化。
导火索1:不良资产证券化危机
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5万亿元,政府积极推动的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额度500亿元,不良资产证券化,极有可能成为中国金融危机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中国政府对不良资产证券的政策性推动,加速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进程与规模;
为了甩掉可能的坏账风险,银行对于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热情更在情理之中;
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脆弱性显而易见,导入CDS增信的理由更充足,信用事件发生的概率更高!
在某个必要的时间节点,利用或者制造不良资产违约事件,信用评级机构伺机调低信用评级,不良资产证券化危机轻而易举即可引爆。
导火索2:房贷证券化危机
尽管在贷款结构上,美国个人房贷占比最高,但中国房地产贷款基数庞大,且近年来在新增贷款中的占比呈飙升态势。
2016年上半年,中国10家上市银行的新增房贷占同期新增贷款的42%;2017年一季度末,中国房地产贷款余额28万亿元,个人住房贷款余额19万亿元。
中国房价连年飚升,高房价制造了高泡沫,致使房地产从民生保障基础要素演变成为一个经济不安全的重大因素。多年高位运作的结果,房地产市场已经成为当下中国经济的脆弱环节,国际投机资本要制造房贷证券化产品的信用危机,易而反掌。因此20万亿级的个人房贷证券化,也很可能成为引爆中国金融危机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导火索3:企业债务证券化危机
企业贷款一直是中国贷款的主旋律,根据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2017年一季度末本外币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77万亿元。企业债券发行也是债券市场的重头戏,多年来,公司信用类债券的发行规模,一直远高于政府债券。
高负债运作是中国企业的常态,2016年,中小企业平均负债率50%,大企业平均负债率的60%,国有企业平均负债率68.9%,钢铁、煤炭企业的负债率更高。
中国实体经济,自2011年以来持续下滑,钢铁、煤炭等产业,近年来均存在大面积行业性亏损,在企业贷款、企业债券之间,寻机制造信用事件极为容易,因此以企业债务为基础的资产证券化,成为中国金融危机的第一块或者第二块多米诺骨牌的可能性极大。
警惕呀!警惕!经济汉奸们,正在全力推进资产证券化进程!我们必须警惕这些脆弱环节的资产证券化,成为引爆中国金融危机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成为中国系统性金融危机的导火索!
8、中国金融政策的全面暗合
1、所有的金融危机都是政策性危机
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各地发生的所有金融危机都是政策性危机,无一例外。
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泰国没有一系列金融自由化改革措施,没有放开汇兑管制,没有取消经常项目国际支付的限制,就没有泰国铢贬值的危机;没有印度尼西亚当局印尼盾与美元的比价由市场决定的金融自由化货币政策改革,就没有印尼盾的货币危机。
当年的俄罗斯,如果没有国企证券化、利率市场化、价格市场化、汇率市场化的改革新政,就没有卢布一泻千里的金融危机。
中国也一样,没有一系列威胁金融安全的改革政策的推出,就没有太大的金融风险,国际投机资本纵然18般武艺,在中国金融领域也折腾不出什么幺蛾子,更不要说制造系统性金融危机。
纵然新型金融战武器破坏力再大,没有中国金融政策的全面暗合,根本进不了中国的国门,也就发挥不了什么破坏作用!
但是,在人民国际化的诱饵下,在伪经济学家与伪经济官员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政府不知不觉中已经为国际投机资本发动金融战,准备了一切必要的政策条件!
2、金融战组件的碎片化运达
《孙子兵法》九地篇,有一句兵家名言“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在中国金融战场上,国际投机资本采取的就是“先静如处女,后动如脱兔”的突袭策略。
配合金融战的多项金融政策,不是一夜之间,一股脑儿推出的。为了掩人耳目,金融战的系统组件是精心分拆后一批批碎片化运达中国的;为了不引起爱国人士的广泛关注,暗通款曲的金融政策是一个个碎片化推出的。尤其是CDS的推进,实是费尽心机!
A核心模块1:CDS
产品的分拆与伪装:CDS真假李逵
CDS的称谓源自“信用违约互换”的英文缩写,CDS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信用衍生品,本义是债务违约保险,在中国叫信用风险缓释工具。
CDS在次贷危机中一战成名,臭名昭著,由于CDS这个称谓刺激性过强,所以在中国导入CDS系统时,采用了产品分拆、改名、伪装等一系列分散注意力的策略。
CDS的初级产品是一对一的信用违约担保合约,具有最原始的CDS违约保险功能,这就是中国版的“信用风险缓释合约CRMA”。
CDS根据对象的不同分为单名CDS(Single-name CDS,标的单笔债务)和多名CDS(Multi-nameCDS,标的多笔债务),在全球范围,分别占比58%和42%。中国版的单名CDS,主体是信用风险缓释凭证CRMW和信用风险缓释合约CRMA;中国版的多名CDS,基于信用违约互换CDS和信用联结票据CLN。
大家注意,CDS自1993年发明以来,不断推陈出新,CDS产品阵列甚是丰富,而不止“信用违约互换”合约这么一个产品。
伪经济学家,在辩解中国版CDS没有风险时,所依据得理由是中国版CDS不能在二级市场流通,政策有限制,稳定性高,没有美国次贷危机式的风险。
他们玩的是真假李逵的混淆策略,蒙蔽爱国人士的心智,玩弄中国13亿吃瓜的群众。
他们所谓的中国版CDS“信用违约互换”,只是CDS的一个产品分拆而已,不是最典型的CDS,更不是CDS产品的全部。
事实上,中国版的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和信用联结票据,才是极具投机性与破坏力的CDS之真身。“信用风险缓释凭证CRMW”,政策明文规定是可交易流通的有价凭证,才是最具代表意义的CDS产品。
真李逵:信用风险缓释凭证,CDS的真身
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可交易流通的有价凭证。
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实行创设备案制度。
针对某一标的债务的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创设总规模为该标的债务总余额的500%。
而“信用联结票据CLN”就是那个与票据结合的CDS产品,与资产证券化产品组合作战,破坏力同样强大。
CDS的机制下,无论哪一款CDS产品,买家与卖家都是对赌关系。在中国CDS产品阵列中,其中CRMW、CRMA及所谓的CDS,投资者是做信用空头,发行者是做信用多头;CLN则相反,投资者是做信用多头,发行者是信用空头。一旦信用事件发生,做CDS空头者,就可以获得巨额回报,做CDS多头者,就得承受巨大损失。
2007年美国CDS高达62万亿美元,即使是美国政府也接不住这样的盘子,更不要说第三大投行、第四大投行、第五大投行,这些金融大亨在CDS重磅碾压下都粉身碎骨,香销魂散了。
尽管有美国次贷危机的前车之鉴,尽管中国对CDS有所警惕,然而,当金融核战核心组件CDS,分拆后改头换面来到中国,却很少有人认出CDS的真面目。该说什么好呢?是因为中国人太好糊弄?还是因为经济汉奸实在太多?
实体经济低迷、股市被人觊觎、国企混改私化等等,这些都威胁着中国的经济安全、金融安全;但对当下的中国而言,更大的危险是CDS这一金融核战武器静静悄悄的潜伏在中国金融的心脏部位,政府不以为然,人民浑然不知。
投机自由的分步获得:摆脱金融管制
步骤1:2010年出台《银行间市场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试点业务指引》,规定信用风险缓释凭证的创设,必须接受专家会议的审核。
步骤2:2016年出台《银行间市场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试点业务规则》,简化创设流程,信用违约保险(信用风险缓释)凭证类产品创设改为备案制,取消专家会议审核,摆脱金融监管。
CDS之信用风险缓释凭证,早在2010年就推出了,静静的潜伏了6年,感觉很安全,对吗?2016年的CDS新政,悄悄的,将“信用风险缓释凭证”由审核制改为备案制。
再结合2017年获得的“银行间债券市场承销牌照和结算代理人业务资格”,那么在某个时间段内,中国发行了多少CDS,这些CDS都卖给了谁,又流转到了哪里,我们根本无从知晓。换言之,国际投机资本钻在暗箱里,爱怎么玩就怎么玩,当我们猛然警醒的那一刻,CDS与资产证券化的金融泡沫,早已堆上了天。而这一刻,很可能就是中国金融泡沫被“信用评级机构”蓄意刺破的那一刻!
B核心模块2:资产证券化
分拆1:2014年,扩大资产证券化范畴
2014年11月1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赋予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无所不包的范畴。
分拆2:2016年2月,推动不良资产证券化
2016年2月14日2016年2月14日,央行、发改委等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重启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
分拆3:2016年12月,推动债转股专项债券
2016年12月26日,发改委发布《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专项债券发行指引》,在国务院极速推进国企市场化债转股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债转股专项债券的发行。
资产证券化的存在,一直很低调,即使美国次贷危机期间,名声最大的也是“次贷”与“CDS”,了解资产证券化的危害,了解“次贷危机”其全称是“次级房贷证券化危机”的人,少之又少。资产证券化政策,很少遭人质疑,经济汉奸们所要做的就是全速推进资产证券化的发行规模。
C操盘手模块:外资入场
步骤1:2010年境外央行入场,债市交易资格的获得
2010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境外人民币清算行等三类机构运用人民币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试点有关事宜的通知》,允许相关境外央行、港澳人民币清算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外参加银行,这三类境外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从事债券投资业务。
步骤2:2015年普通外资银行入场,债市交易资格的获得
2015年2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发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外资银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和交易企业债券有关事项的通知》,允许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外国银行分行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和交易企业债券。
步骤3:2017年庄家入场,承销资格与结算代理资格的获得
2017年05月,达成《中美经济合作百日计划十项共识》,中方将在2017年7月16日前向美方两家合格的金融机构颁发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承销牌照和结算代理人业务资格。
D操控模块:信用评级
万事皆备,只欠东风,“信用评级”这一关键性操控模块,作为资产证券化金融危机的启动按钮,美国新总统特劳普亲自送出,由中国国家高级领导亲自接收!
2017年5月达成的《中美经济合作百日计划十项共识》第5项协定,中方将在2017年7月16日前允许在华外资全资金融服务公司提供信用评级服务,并开始申请征信许可程序(债券调查程序)。
3、金融战的反制
凡是金融战,都有三个特征:
A政策化:
金融战的发动、金融危机的形成,是需要条件的,其中政策性条件更是不可或缺。无论债市、股市,还是汇市,金融战的系统组件,都是必须过政府的手,金融战工具的政策化,是金融战的基本特征。
如果,债市没有打破刚兑,没有对外资开放,没有CDS、资产证券化等金融衍生品的政策推动,要在中国债市制造次贷式证券化危机几乎不可能;如果,没有股指期货、融资融券、深港通等金融政策,要制造股市震荡的门槛就会很高;如果,没有资本项目自由化、价格市场化等改革新政,要制造人民币的贬值乃至崩溃,也是不可能的!
B链条化:
金融战的发动需要一系列的条件,而不是单一的条件。金融危机的制造体系,是一个工程庞大系统,金融、实体,债市、股市,CDS、资产证券化等等,大大小小各个环节严密相扣。
金融核战的系统组件,碎片化的散落在各处,表面上看,各行其事,各不相干,事实上一环扣一环,极其严密。
比如,债市资产证券化金融危机,CDS,资产证券化、不良资产证券化,国企债转股、债转股专项债券,外资入驻银行间债市,信用评级、债券承销、债券结算代理,包括土地指标跨区域流转,国企混改试等等,诸多金融战组件,一个个串联起来就是一个极为严密的金融战系统。
每个模块,都有各自的作战使命,每个组件,都有各自的角色职能,想要完整的呈现所有组件的关系,不是短短几篇文字就可以表达清楚的。
大家只要把握一个要点,那就是金融战系统的各组成环节是一个完整的链条,如果摧毁其中几个关键环节,金融战系统就会失灵,就会陷入瘫痪,至少金融战组件的联动效应会大大削弱。
C马甲化:
金融战,具有极强的隐秘性,如果事先识破了,金融战就玩不下去了。金融危机的引爆仿佛只是一瞬间的事,但金融危机的条件制造,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有金融战准备过程的细分计策,统统是瞒天过海之计。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用通俗的话形容就好比穿马甲!
比如:给国企混改,穿上打破垄的马甲;给国企债转股,穿上降杠杆的马甲;给CDS,穿上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马甲。其中,人民国际化就是最大的金融马甲,资本项目自由兑换、外资进入债市等诸多自拆金融防火墙的改革政策,都是以人民国际化的名义来推进的!
打击中国实体经济、掏空中国战略资产、制定金融战暗合政策,都是为发动金融战的所作准备,但经济汉奸们,会编制一堆堆声东击西的舆论,编制一串串似是而非的由头,云山雾罩,故作玄虚,来掩盖经济战的事实真相,来掩盖金融战的真实动机。
某种意义上说,金融战的发动、金融危机的制造,极其容易,只要对方没有防备,用孙子的话说就是“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与之相应,金融战的阻止与反制,事实上也同样容易。
金融战的反制,首先是需要一双慧眼,而不是闭耳塞听。
其次就是斩断金融战的链条,掐断金融危机生成的关键环节,比如债市的CDS、资产证券化,又比股市的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行动起来更简单,只要政府出几条政令,就可以立即扭转乾坤。如果不能一夜之间废除所有的金融战暗合政策,那么至少可以在政策重新修正过程中暂停资产证券化运作,暂停CDS信用风险缓释票证的运作吧!
办法有很多,只要政府愿意救中国!
9、宇宙级1000万亿元的金融大赌场
CDS,名义上是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实质是最大的金融风险制造工具。
中国有60万亿元级的债券,100万亿元级的贷款,160万亿元的债务本来不是什么事,但CDS一来,就出大事了!
“信用风险缓释凭证”以中国CDS政策允许的5倍率计,可生成800万亿元CDS;同时,来一轮“信用风险缓释合约”,就是160万亿元CDS;再来一轮“信用违约互换”,又是160万亿元CDS;轻轻松松,就能生成1000万亿级的CDS总量。
CDS的基础上,进行一轮再一轮的资产证券化处理,N次资产证券化的结果,就是1000万亿元X(N倍)的总量。
1000万亿元X(N倍)的对赌总量,这是宇宙级的金融大赌场;1000万亿元X(N倍)的金融泡沫,这是地球上的任何人、任何机构、任何国家都无法承受的。
1000万亿元X(N倍)的中国赌局一旦悄悄做实,系统性金融危机将无法避免。中国遭受的损失,将是美国次贷危机与俄罗斯金融危机总和的10倍、100倍。
欢迎在天虹创惠网【坊间吐槽】版块发布观点见解
点我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