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回复

传世书法背后的故事

762 0
发表于 2017-8-19 14:51:1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
传世书法背后的故事
  书法艺术最能够体现出个人的修养、个性魅力与时代精神。中国古代书法博大精深,为后世留下无数传世名作,让人叹为观止。
唐玄宗《鹡鸰颂》,竟是写给一只鸟!
  现藏台北故宫的《鹡鸰颂》是唐玄宗唯一传世墨迹。黄庭坚说,“玄宗书斑斑犹有祖父之风”,将此帖与太宗《温泉铭》、《晋祠铭》对比,的确能见其相承关系,但太宗清劲,玄宗遒婉,风格还是有异;王文治跋说到:“帝王之书,行墨间具含龙章凤姿,非人文臣者所能彷佛,观此颂犹令人想见开元英明卓逾时也。”
传世书法背后的故事
  《鹡鸰颂》,唐玄宗李隆基书,行书墨迹,316行,行7~8字。此件董其昌有临本。此帖书法萧散洒落,丰厚腴美,给人行行淳厚之感。运笔精到,轻入重敛,笔实墨沉,神气完足,遒劲而舒展。
传世书法背后的故事
  《鹡鸰颂》的内容是夸奖一群鸟,它们叫鹡鸰。在浙东地区,也叫张飞鸟。这种鸟非常合群,如果一只飞走,其他鸟就会不停地叫,喊它回来。古人以鸟寓人,追求兄弟和睦。
  此作的看点,除了唐玄宗唯一墨迹,后面还有蔡京、蔡卞以及王文治跋。想着《长恨歌》,看着《鹡鸰颂》,如此欣赏书法,才够味道!
曾巩《局事帖》,拍出2.07亿天价!
  2016年5月15日晚,中国嘉德2016春拍“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古代”专场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举槌,共推出45件拍品。其中,曾经在2009年刷新当时中国书法作品拍卖纪录的曾巩《局事帖》以1.3亿元起拍,1.8亿元落槌,最终以2.07亿元成交,创造其个人作品拍卖纪录得拍者为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

《局事帖》局部图
  《局事帖》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件曾巩(传世著作《元丰类稿》、《隆平集》,被后世评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传世墨迹,是曾巩62岁那年写给同乡人的一封信。当时的曾巩已是花甲老人,外放12年迟迟未能回归京城,因此,这封书信中阐发了作者内心苦闷沉郁的心境,读来意味深长。写完《局事帖》不久,曾巩终于得召返京。但仅过了三年,他便离世了。
传世书法背后的故事
  从《局事帖》书风特点可以看出取法颜真卿《多宝塔》、杨凝式《韭花帖》,书风面貌与蔡襄相近。
辛弃疾《去国贴》,现藏于北京故宫!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存世书法仅此一件:《去国帖》,该作品是辛弃疾36岁时所书,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我们看细节:
传世书法背后的故事
辛弃疾 《去国帖》
  此帖书法中锋用笔,点画尽合法度,书写流畅自如,浑厚沉婉,笔意略显苏黄遗规。虽无豪纵恣肆之态,亦不失方正挺拔之气。《去国帖》为酬应类信札,是《宋人手简册》中一页。末署“宣教郎新除秘阁修撰权江南西路提点刑狱公事辛弃疾札子”。
传世书法背后的故事
郑和书法《发心愿》,拍出8000多万!
  郑和(1371-1433),明朝太监,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故称“三宝太监”。郑和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出生,是马哈只第二子,郑和有姐妹四人,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南,马和仅十岁,被明军副统帅蓝玉掠走至南京。阉割成太监之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永乐二年(1404年),马和立下赫赫战功。明成祖朱棣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和郑姓,以纪念战功,史称“郑和”。郑和懂兵法,有谋略,英勇善战,曾七下西洋。
传世书法背后的故事
  郑和的珍贵传世墨迹,小楷书法作品《发心愿》。该作品于2015年回国拍卖,最终以1402.6万美元成交(约合人民币8690万元)。这也是郑和的唯一传世书法真迹!
传世书法背后的故事
传世书法背后的故事
曹操书法《衮雪》,玩起文字游戏!
  曹操是个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在书法上也有独到成就。晋代陆云给陆机的信中说“曹公藏石墨数十万斤”。
  传为曹操唯一书法为“衮雪”二字,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载,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西征张鲁到汉中,经过栈道咽喉石门时,看到河水冲击石块水花四溅,犹如滚动之雪浪,触景生情,顿时诗兴大发,奋笔疾书“衮雪”二字,随从提醒曹操,“衮”字少了三点水,曹操却打趣道:“江中之水甚矣,何须画蛇添足?”于是,后人就把这一故事编成顺口溜:“狂涛巨浪流石边,‘衮’字旁边不用点。”
传世书法背后的故事
  此石现存陕西汉中市博物馆,后人因慕其名,又在“衮雪”二字左侧追镌“魏王”两个小字已示区别。
传世书法背后的故事
杜牧《张好好诗》,竟是写给妓女
  杜牧,唐代著名大诗人,有《樊川集》二十卷传世,因前有杜甫,所以后人称为小杜。他唯一的传世书法《张好好诗》,竟是写给了妓女。
传世书法背后的故事
  诗载杜牧《樊川集》中,墨迹的末二句,因伤残缺“洒尽满”、“一书”五字,然不伤书诗的整体精神。
传世书法背后的故事
  《张好好诗》卷,唐,杜牧书,纸本,行书。纵28.2cm,横16.2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中国古代妓女概念要比我们现在所说、所理解的要宽泛。两大类,有艺妓(歌妓)和色妓之分,前者主要从事艺术表演活动,如同今日娱乐明星;张好好是一名歌妓。她容颜娇美,才华出众。杜牧的这首五言长诗,就是为她而作,并对她的不幸寄以无限同情。
传世书法背后的故事
  《张好好诗》,杜牧大和九年作并书。书体为行书。杜牧传世墨迹只此一件。其书字体姿媚,用笔劲健,转折处如孙过庭《书谱》。
传世书法背后的故事
  该卷书用麻纸,制作相当精细。书用硬笔,笔法劲健,颇多叉笔。这些都是唐代书法的用纸、笔法的特点。卷前有宋徽宗赵佶书签“唐杜牧张好好诗”,并钤有宋徽宗的诸玺印,保存着当时内府装潢式样。兹后曾递藏于宋贾似道、明项元汴、张孝思、清梁清标等人,乾隆年间入藏内府。
  该卷曾被清逊帝溥仪携出宫外,流散民间后归张伯驹所有。1956年张伯驹先生将其捐赠政府,此珍贵文物重为故宫博物院收藏。
44771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