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管理
物业交费
切换到宽版
首页
社区
数商
商圈
商城
优惠券
登录
立即注册
运城社区
»
社区
›
运城故事
›
讲运城读运城
›
抗联失败真的是因为缺乏正面战场支持吗 ...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抗联失败真的是因为缺乏正面战场支持吗
794
0
南昔97
Lv.9
发表于 2017-9-27 13:41:1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
来源:红歌会网 作者:十代重歼
原标题:抗联失败真的是因为缺乏正面战场支持吗
9月22日,南湖艄公发表了推文“敌后武工队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后,有网友言:“抗联为何不能如此?没有正面战场,没有稳定的后方基地,热兵器时代游击战是不可能持续下去的。”本人不认同这个观点,现转发新浪微博“时代重歼”的文章:
东北抗联为什么会失败
东北抗联从1932年兴起,1936年到1937年发展到鼎盛时期。1938年后东北抗联逐渐转入困难期。1939年秋,关东军调集7万多人对抗联实施大讨伐。1940年2月 23日,抗联第一路军总指挥兼政委杨靖宇壮烈殉国。通过和苏联协商,1940年底至1941年抗联余部。陆续进入苏联。在东北境内坚持到抗战胜利的只有抗联第十军。
与华北八路军以及江淮新四军相比,后者能在八年由不到十万发展到上百万正规军,开辟几十万平方公里根据地,反差如此之大。有些网友开始拿抗联来说事,妄图用抗联的失败来证明所谓没有正面战场,敌后战场无法单独生存。
比如天涯社区煮酒论史版曾经的斑竹,一个ID为“上帝之鹰”的哥们就持此观点。这种观点表面上看很有道理,但是却经不起最起码事实的反驳:东北抗联从1932年开始兴起,到1937年到达鼎盛,1938年开始走下坡路。也就是说,正面战场还没有开始抗战的时候,抗联发展壮大;正面战场全面开打了,抗联反而走向衰落了。你还说抗联失败是因为没有正面战场的支持吗?恰恰相反吧?
那么,东北抗联的失败的原因在哪里呢?
1、党在东北的基础薄弱
中国共产党开展游击战争成功的关键之一,在于有根据地的群众基础和白区相当规模的地下党组织的支撑。否则,开展游击战争将难于上青天。1931年整个东北总共只有中共党员2000左右,所以中共在东北三省只有一个省委。这些党员大部分在城市,在东北农村,势力就更单薄了。1931年11月,关东军大举搜捕共产党,将中共满洲省委几乎一网打尽。总之,在东北试图开展像日后华北这样的农村游击战争,其基础是很薄弱的。
2、党没能抓住有利时期抓紧扩大基础和势力
日军刚刚占领华北时,还没能建立有效统治,八路军就是抓住这个时机建立根据地的。从1937年出征,到1938年底的时候,八路军已经由4万人激增到22万人。等到1940年百团大战,日军发现共产党的游击队构成真正的威胁时,八路军已经发展到了四五十万人,而民兵、儿童团等组织组成的根据地全方位联防也已经具备相当规模,日军已不可能扑灭燎原大火。
关东军最初只有3 万人,最多再加3万伪军。而东北抗日的义勇军一度发展到30万之多。当时日本还没有建立有效统治,抗日情绪高涨,是抗联发展的黄金时期。但是东北由于满洲省委遭到关东军的粉碎性打击,等了几个月后才开始武装抗日的行动。这时,日本和伪满洲国的统治秩序已经开始建立起来,抗联发展的大好时机就这样失去了。
3、抗联不重视根据地建设
当时,党对如何在农村建设根据地认识还不够。抗联还不懂得根据地建设方面抓得不是很紧。为了避开日军,抗联选择在深山密林中建立基地,而比较少在群众中开展工作,没有像日后华北那样如此大规模建立放手发动群众进行联防的那种根据地,更不用说开展减租减息和建立三三制民主政权了。而面对日伪着手建立“集团部落”时,由于缺乏足够牢固的群众根据地,抗联对此一筹莫展,而阻挠的行动似乎也比较消极(当然这主要还是因为抗联本身实力就很小,不足以有效阻止日伪大规模的“归屯并村”行动)。等到“集团部落”建立起来,农村的老百姓基本上都被关进这些“人圈”里面,与抗联的联系被切断以后,抗联真正的噩梦才开始。大家皆以抗联战士在天寒地冻之时“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为苦。殊不知这对抗联来说已是天堂也!在“集团部落”普遍建立后,躲藏在密林中的抗联战士甚至在三九天滴水成冰的夜晚也不能生火!因为一生火附近的日军碉堡就会发现有人在“集团部落”之外活动,大军立至。
游击战所侍者无非人民,游击队与老百姓的关系是龙与水的关系。龙,“其得水,变化风雨,上下于天不难也;其不及水,盖寻常尺寸之间耳”。东北抗联被日伪“归屯并村”的毒计所害,与人民割裂开来,其下场可想而知。虽然我们听过很多老百姓冒着生命危险给抗联带食物的动人故事。但是毕竟无法让一支军队完全靠老百姓崇高的思想觉悟来生存啊。日后关内新四军和八路军就吸取了这个教训。1943年,江淮日伪苦于新四军来去无踪,决定进行“清乡”,完整统计各占领区的户口,并花九牛二虎之力从江南运来500多万毛竹准备建造篱笆将村子都围起来,模仿东北的集团部落。7 月,新四军果断出击,乘日伪之隙将所有篱笆收缴来付之一炬;日伪前脚登记了户口,新四军后脚就赶来把帐册烧的精光,令日伪劳而无功,欲哭无泪。如此,江淮地区始终无法建立日伪的有效统治,无法将人民与中共游击部队隔离开来,因此也就无法像在东北消灭抗联那样在江淮扼杀新四军。二战以后的越南战争中,美国和日本一样,不约而同地想到了用归屯的方式将游击队和老百姓隔离开来,美国建立的“集团部落”有个好听的名字:“战略村”。但是美国的战略村政策彻底失败。原因就是当他想到使用这招的时候,游击队已经在群众中扎根很深,有了稳固的根据地,故“战略村”随建随倒,根本无法发挥作用,被捣毁者不计其数。有的“战略村”管理人员则被越共策反,做白皮红心的工作,拿着美国的工资为越共办事,十二万分的受用。
第四,西征的决策。
西征的决策是否错误,其实值得商榷,但是西征使得抗联损失巨大却是不争的事实。1936年,可能是因为原先活动的地区收到压制生存困难,诸路抗联纷纷向西迁徙。而且各路抗联都派出了最精锐的主力试图打通西征的道路。杨靖宇派出自己最强的两个主力师,周保中派出四个军中最强的第四军和第五军,李兆麟派出了第三路军中最强的3、6两个军。6月,西征军小胜,但是日军大军云集,西征军不得不退回原处。11月底,杨靖宇将整个第一路军的所有战马都拨给西征部队。西征军长驱到达辽河,谁知撞上百年不遇的倒霉事——12月的辽河竟然没有封冻!西征军大骇,被日军追兵追上,伤亡惨重。1938年6月,第二路军的第四军西征,沿途损失惨重,到12月,整个第四军全军覆没。只有第三路军分两批西征,走小兴安岭,故幸未遭遇日军,但是沿途冻死无数抗联战士。
西征将抗联主力部队置于无后方作战,孤悬敌占区的危险局面,如果西征大获成功,或许就无可指摘,但是现实是抗联主力在西征后损伤太重,而且显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因此西征对抗联的失败难辞其咎。
第五,抗联生存环境的恶劣与关东军的强大。
抗联活动的地区是中国东北的森林不同于越南的森林,在越南的热带雨林,高手甚至只用一把小刀就能生存。而东北的森林纬度高,温度低。尤其在冬天的夜里,简直非人世所堪(而抗联还不能生火!)。曾经有人说中国华北平原不太可能展开游击战,理由第一是平原地形,第二就是说华北在秋冬时期太过寒冷,游击队难以户外活动。华北尚且给人如此印象,东北可想而知。一个简单的例子可以让大家想象在东北的深山密林中打游击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日军对已经基本失败的抗联进行最后的讨伐,杨靖宇和600多人的日伪讨伐队在山林中周旋。讨伐队后来说,这个近两米高的大个子杨靖宇,跑起来像鸵鸟一样快,跑步时双手摆动过头顶。最终600多人的讨伐队因为冻馁、死伤、疲劳,大量的掉队,最终只剩下50 人。这恐怕是世界军事史上罕见的记录了:一个人活活拖垮一支讨伐队。
吃饱穿暖的日伪讨伐队尚且如此,可见抗联英雄在密林中坚持的是怎么样的一种非凡、超乎人的想象的艰苦斗争。
另外,抗联面对的是日军军中王牌关东军。关东军当初是为了防备苏联而驻扎东北的,其装备训练都比关内日军要强很多。抗联面对的敌人是如此凶恶,而自身又有上述一些因素,失败实在很难避免。
以上便是鄙人总结的东北抗联失败原因。或许有人会问,既然抗联有那么些不利因素,当初那几年怎么还会发展起来呢?其实说实话,抗联对日寇的袭扰远不如关内八路军对日军的震撼来的大。别看“东北抗日联军”名字很响,其实抗联直到最多的时候也只有3万多人。在 100多万平方公里的东北,不到3万的抗联能对日伪产生多大的震动呢?在很多时候不过搔搔痒罢了,所以日伪也懒得出动大军清剿。直到后来为了发动全面战争,必须有一个对付中国以及苏联的稳固基地和据点,才将彻底肃清东北抗日力量的事题上日程,本来根基就弱的抗联遂由盛转衰。
东京审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南昔97
Lv.9 管理员
主题
回帖
0
积分
710
+ 关注
发消息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小程序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