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管理
物业交费
切换到宽版
首页
社区
数商
商圈
商城
优惠券
登录
立即注册
运城社区
»
社区
›
品牌运城
›
运城视听
›
篆刻的刀法和分类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回复
篆刻的刀法和分类
983
0
南昔97
Lv.9
发表于 2017-11-7 16:48:5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
篆刻的刀法,有基本刀法和辅助刀法。基本刀法是冲刀法和切刀法,辅助刀法是匡助弥补冲切刀法的不足而使用的刀法,种类、名目较多。
1、冲刀法
冲刀法的执刀方法可以用五指、三指、握拳式三种方法,其特点是刀刃在印石上以冲走运行的方式镌刻线条。在运刀过程中,要留意掌握起刀、行刀和收刀的表现方法和要求。
①起刀:用刀角自右向左入石,刀柄与印面呈三十五度角状。角度太小,刀身会碰擦印面,手指易接触印框;角度太大,刀刃与印面垂直,也难以着石,运行不易。
②行刀:刻刀运行时,要控制好角入石的深度,运刀要保持运力平稳,不要太浅,太浅者刀迹浮滑,纤弱无力;太深会使刀角陷入石中,难以再运行。若不留意隐入石中,应提起重新调整角度,再行运刀。冲刀的速度也不宜过快、过猛,否则会导致线条破碎,而且难以收刀。运行时要用无名指抵住石章的右侧,以控制刻刀的适度冲力,防止刻刀滑出。
③收刀:要适可而止。做到胸有成竹,及时收刀,不要使刀尖超了界限,锋芒毕露。同时,还要防止因用力过猛而使刻刀冲出限度,破坏其它线条,甚至刻伤左手。用力要稳健,保持及时能放能收,行则有力,停则立止。
2、切刀法
切刀法就是在印石上用刀刃以起伏切刻的方式锲刻线条的技法。其执刀法亦同冲刀法,只是角度和方向不同而已。切刀法的起刀是先将刀刃的右角刻入印石,与印面呈四十五度角,刀柄略向右倾,刻入石面。如斯反复进行,以点组成线,逐步完成印文笔画。其行刀方法,要求在留意点的基础上,将刀柄向左倾斜,使刀刃逐渐切下,使刀刃的左角贴近印石。这样,就可由点切刻连接成线条。切刀行刀时要防止切刻的点画排列不要连接得太整洁,如算盘子状,要天然错落,以达到蕴藉老辣,富有金石气,又能避免锯齿形的弊病。丁敬及浙派篆刻艺术作品,主要用切刀法。
辅助刀法
篆刻的其它刀法,可称为辅助刀法。用这些刀法都是在冲、切刀法的基础上,以冲、切为主,偶然辅以其它刀法。在辅助刀法中,有的是冲切刀法中的一部门,有的是冲切刀法的增补和发展。名目繁多,据前人总结,有用刀十三法或十五法之说。现将见于历代论著及经前人实践过的刀法分述如下:
1、埋刀法
辅助刀法的一种,亦称“伏刀”。用力按刀入石而起刀;沉着不轻滑浮飘而行刀;锋藏不显露而收刀。清·许容《说篆》云:“埋刀法,笔锋藏而不露,刀法着而不浮。”
2、涩刀法
篆刻入刀有欲行不行之状,这谓"涩刀"。此法运刀时,刻刀冲破印面阻力,垂垂挣扎前进。
3、轻刀法
运刀轻举,凌厉而不凝重,但非浅率轻滑。吴让之悟得此法妙奥,从而获得逸韵自如、灵巧明快的浅刻法。
4、舞刀法
舞刀法又可叫“刺刀法”,是在冲刀法不易克服印面阻力的情况下,将刻刀向两边摇晃,用力垂垂奋力刺进。刻出的笔画线条,两边都带有芒刺,以出乎天然之上。
5、飞刀法
辅助刀法之一种,是下刀用力迅疾,运以快速坚决的冲刻的方法。刻出的线条舒畅淋漓。
6、覆刀法
亦称平刀法,覆是倒的意思。刀刃斜卧于印面,然后运刀,指腕齐力,向下一压,按刀入石,刻出明洁整洁的线条。
7、迟刀法
刻印时,刀刃入石较深,不能速进,谓之“迟刀”。
8、复刀法
即重复用刀之法。一刀一成,再复一刀,直到适合为止。
9、反刀法
刻印时,一刀去一刀来,谓之“反刀”。
10、挫刀法
篆刻入刀有欲行不行之状,这谓“挫刀”。此法运刀时,刻刀冲破印面阻力,垂垂挣扎前进。
11、铲刀法
用以铲平印面字底部门的残石屑,即所谓“平”。
12、单刀法
刻印时,每一笔画均用一刀刻成,谓之单刀。其中又有正刀和侧刀之分。
13、双刀法
刻印时,印文的每一笔画均用两刀刻成,谓之单刀。其中又有正刀和侧刀之分。
14、正刀法
指以刀刃之正锋入石镌刻,形同书法之中锋行笔。
15、侧刀法
指以刀刃之斜倒入石镌刻,形同书法之侧锋行笔。
16、正入法
是起刀入石方法之一种,即以刀刃之一角正锋入石而起刀。
17、侧入法
入刀法之一种,指刻印时,刀杆稍作倾斜状,以刀锋之一角侧入印石而起刀。
18、双入法
即起刀时以刀刃之双角同时刻入印石而起刀。
19、单入法
亦为起刀法之一种,即以刀刃之一角入石而起刀。
20、补刀法
刻印既成之后,用此法润饰印面。明·赵宦光《篆学指南》云:“即印之后,或中肥边瘦,或长或短、或垂或起,或左或右,润饰匀称,谓之补刀。”其法用途类同复刀,但有区别。
文/网络
品味生活,从茶开始。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与朋友分享,也是一种快乐。
篆刻
回复
点评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显身卡
相关帖子
•
清代7大名家篆刻代表作品
•
10枚篆刻印章背后的故事
•
篆刻创作中的“造字”
•
篆刻印稿技法汇总
•
安雅篆刻作品
•
赵之谦篆刻作品
•
吴让之篆刻名章十枚图文解读
•
篆刻印面款式二十四式
•
小篆细朱文印与古玺汉印并称天地中
•
运城市篆刻委员会成立暨座谈会在三晋美术馆举行
•
“宏达杯”运城市第八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评审工作在河津举行
•
山西群众书法篆刻作品展在运城大河东美术馆亮相
•
运城荆观圣师生篆刻作品展在运城水墨河东美术馆隆重开幕
•
运城市篆刻名家河津邓克明篆刻作品
•
第二届“卫夫人奖”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面向全国征稿
•
安邑人宋葆淳,工画山水,亦工篆刻
•
李新院篆刻的河东文化
•
南风广场展出“生态环境杯”书法篆刻作品
•
篆刻学述论著书目考(下)
•
石翌辰篆刻作品
•
芮城县图书馆举办篆刻主题公益讲座
•
“强国复兴有我——‘典亮千年’”篆刻展在运城开展
•
运城市“典亮千年”篆刻展开幕
•
杨世珍的篆刻印章 方寸之间展气象
•
干货|书法培训中学习篆刻5大印风第一弹
•
书法培训中学业习篆刻的边款艺术风格
•
运城市篆刻艺术爱好者孙延良镌刻了一组龙的生肖印和吉祥语
•
孙凯,酷爱篆刻,篆刻作品1200余方
•
范建国篆刻:金石方寸容大千,冲切凿削铸秦汉
•
范建国篆刻:金石方寸容大千,冲切凿削铸秦汉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回复
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点击附件文件名添加到帖子内容中
描述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南昔97
Lv.9 管理员
主题
回帖
0
积分
731
+ 关注
发消息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小程序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5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