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回复

闻喜戊戌六君子杨深秀

628 0
发表于 2020-1-20 10:28:2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
杨深秀(1849~1898),号仪村(亦称漪村、漪春、肄皴)。原名毓秀。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生于闻喜仪张村(今运城市闻喜)。据其族谱所载,约在元末明初,杨氏由山后(古汾州西河地)迁居仪张村。杨深秀为其十四世孙。杨深秀家境清贫。杨深秀7岁丧母,8岁丧父,孤苦伶丁,为其外祖母及叔伯抚养。他一边读书,一边参加田间劳动。与从兄割草时,曾作诗云:“一痴一醒童子,半读半耕秀才;记得饭牛芟草,葺葺苜蓿花开”。“田中稳跨乌犍,山外时闻杜鹃,一带苍烟如垒,半规红日犹圆”。是他幼年生活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显露出他的才华。

杨深秀自幼聪颖好学,博闻强记,有“神童”之誉。未见过的新书必多方求购或假借,读书废寝忘食,尝言“一日无新书读,就觉得怔忡不安”。12即考入县学,录为附生。17岁食廪饩,21岁中举人,隔两年入资为刑部员外郎。以后数年,他历官京曹,遍交海内名士,学问更加渊博,对《十三经》、《史记》、《汉书》、《资治通鉴》及先秦  诸子之说,无不精通;对佛典道藏也构玄提要独有心得;旁及算历、书画,亦有较深造诣。

清光绪四年(1878)杨深秀请假归里。时值大灾,土地荒芜,徭役繁重,百姓饥馑。他向奉命筹办山西赈务的阎敬铭上书,条陈改赋税为“正粮一两,征钱二百”,使“民困稍苏”。次年,他又着手主纂《闻喜县志》,对旧志不增减一字,采用正误补阙方法,去谬补漏,仅半年时间,即编成志斠(校)、志补、志续十二卷,为后世编志开创了新的体例。光绪六年,山西通志局设立,杨深秀受聘任分纂,考正沿革,计算星度,多出其手。张之洞为山西巡抚时,于光绪八年创令德堂,聘杨深秀为院长兼主讲。光绪十五年(1889)杨深秀考中进士,受刑部主事,迁江西司员外郎。光绪二十三年转授山东道监察御史。

杨深秀在担任京官期间,清廷政治F·B,贿赂公行。他不染时弊,为政清廉,生活清苦,以至达到了“子病无药医,趋朝辄赁车,卖文乃款客”的境地,但他“以气节自励”,深为士林所敬服。大臣刚毅任山西巡抚时,杨秀深与之过往甚密。刚毅授为大学士,山西籍的京官独深秀不去拜贺。他说:“本朝不许言官与宰臣往来,吾守法也。”一位姓白的内廷总管自称与他有乡谊,慕名请见,并说:“主人如有所图,吾能为力。"但他谢绝接见。梁启超先生对他十分敬佩,说:“杨深秀居京二十年,恶衣菲食,敝车赢马,坚苦自厉,高节绝伦,盖有古君子之风焉。”

光绪二十三年(1897)十月,法国出兵侵占胶州湾,杨深秀深感国势岌岌,急思挽救之策。他与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志士一见倾心,频相过从,共同筹划变法大计。康有为对杨深秀的爱国言行,“褒奖不置,称为西北一人”。杨深秀也正是在维新志士的启发诱导之下,从思想上冲破了封建士大夫的樊篱,满腔热忱地投入变法事业。是年十二月初八日(1897年12月31日),即杨深秀出任山东道监察御史的第二天,他就上疏痛陈:“时事危迫,不革旧无以图新,不变法无以图存。”他利用台谏职务之便,欲把康有为荐之于朝,草稿有“大才盘盘,孤忠耿耿”之语。后来又多次为康有为等人代递变法奏章。在变法过程中,台谏中赞助新政者,唯杨深秀之功为大。

光绪二十四年(1898),面对着“国地日割,国权日削,国民日困”,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局面,杨深秀与御史宋伯鲁联结秦晋士子,共同发起组织了“关西学会”。是年三月,他又积极参与了康有为组织的“保国会”。当时,光绪帝在维新派的影响下,急欲施行新政,而守旧的顽固派上下勾结,多方阻挠。四月十三日(6月1日)杨深秀再次上书,请光绪帝定国是,明赏罚,明降谕旨,宣布维新;废科举,除八股,变更考试文体。一日之间,杨深秀奏请新政条陈竟达五篇之多。由于维新派的积极活动,四月二十三日(6月11日)光绪帝颁布了“明定国是”的上谕,开始了百日维新运动。

先是,杨深秀与御史文悌同值宿斋宫。文悌系满人,久居内城,把慈禧专制淫乐之事告诉了杨深秀。杨深秀听后愤言:“八旗宗室中,如有徐敬业其人,我则为骆丞矣!”此时文悌在顽固派压力下将杨深秀告发。疏上,皇上非惟不罪杨深秀而责文悌诬妄,斥回原衙门行走。杨深秀愈加感奋,誓死以报,连上书请设译书局译日本书,请派亲王、贝勒、宗室游历各国,遣学生留学日本请皇上面试在京庶官,日番二十人,“择通才召见试用,而汰其罢老庸愚不谙时务者”。这些建议光绪帝大部予以采纳,但却遭到顽固派的强烈反对。

戊戌七月底,礼部六堂官被罢斥后,新旧两党矛盾日益尖锐,北京城气氛格外紧张。这时,杨深秀非但毫无惧色,反而同康有为等人关系更加密切。他积极参与了维新派筹划开设懋勤殿的活动。八月初,顽固派日夜聚谋,形势危迫。杨深秀于八月初五日(9月20日)递上《时局艰危拚瓦合以救瓦裂折》,主张联结舆国,借助日、英、美等国之力,牵制顽固派。

次日(9月21日)政变发生,慈禧太后颁布训政诏书,囚光绪帝于瀛台,并到处搜捕维新志士,京师内一片恐怖,维新派人人自畏,未有敢撄其锋者。独杨深秀仍连夜草拟奏章,请问皇上被废之故,切陈国难,请太后撤帘归政。由于其子拨田苦口谏止,终未上达。八月初九(9月24日)杨深秀虽知大势无可挽回,仍欲亲往南苑说服董军勤王。友人劝阻不听。刚欲出门,缇骑已至,遂就逮。在狱中,他深憾维新事业半途天折,悲愤极了。从他的遗诗中,充分表现了他不畏***,敢于反抗的高贵品格和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心。其遗诗谓:

久拚生死一毛轻,臣罪偏由积毁成;自晓龙逢非俊物,何尝虎会敢独行。圣人安有胸中气,下士空思身后名;缧绁到今终不怨,未知谁复请长缨。(八月十一日)

长鲸跋浪势凭陵,靖海奇谋愧未承;每耻汉边多下策,尚思殷武有中兴。孤臣顿作隍中鹿,酷吏终差殿上鹰;平日敢言成底事,覆盆秋水已成冰。(八月十二日)


自信情操不受污,孤忠毕竟待天扶;丝纶阁下千言尽,车盖亭边一字无。经授都中愧盲杜,诗成狱底学髯苏;朝来鹊喜频频送,尚忆墙东早晚鸟。(八月十三日)


八月十三日(9月28日),杨深秀与军机四卿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及康广仁等六人未经审讯,被杀于北京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杨深秀就义时年49岁。


杨深秀官台谏九月,上封事17件,多与新政有关。遗著有《雪虚声堂诗抄》3卷,《漪村文稿拾遗》1卷,《杨漪春侍御奏稿》1卷,《闻喜县志·志斟·志补·志续》12卷。


59274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