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回复

稷山金末耿直名谏陈规(正叔)

588 0
发表于 2020-3-16 10:55:2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
稷山金末耿直名谏陈正叔
□郑祥林

陈规,字正叔,籍山西运城稷山琬康乡(今翟店镇)小宁村,五世祖由太平(今襄汾县)避乱到稷山,遂为绛州稷山人。生前曾任金章宗、卫绍王、宣宗和哀宗四朝之官吏,担任过监察御史、刑部郎中、右补阙、右司谏等职,并被封为中议大夫,勋上轻车都尉、爵颍川郡开国伯。晚年因直谏被贬为中京副留守兼河南府副事,未到任,于正大六年(1229)五月三日病逝于开封杞县圉城镇寓所,享年59岁。元宪宗六年(1256),由其女志宁亲扶遗柩归葬于稷山琬康乡小宁村祖茔之侧。两年后,由其婿——正大七年进士,被礼部尚书赵秉文(闲闲公)誉为“二妙”之一的段成己,亲笔撰写墓表,行历官寿,揭于墓前。

陈规幼聪敏,学业卓著。据墓表所载,“幼童稚不与余儿群,始知读书,月开日益,不烦戒饬。乡先生崔邦宪,教以课试法,无几何时,进业出诸生右。”稍长,从学于田彦实门下。田彦实以艺学闻天下,识公为远器,征登于门,俾诲其子,年二十有四,登明昌五年进士第。

陈规任监察御史和右司谏后,“以诤引为己任,天下事有可言者,勇不为身计,排斥权幸,章奏无虚。”从《金史·陈规传》和墓表来看,他的谏奏有以下三个特点。

有失辄谏

陈规从贞佑三年居监察御史到正大元年居右司谏,在台谏任职前后不足七年(中间有几年被贬职或革职),忠于职守,朝廷有失,随时则谏。他的谏稿因战乱所存无几。据史书记载,先后章奏14次,计28项内容。如贞佑四年
陈规连续向宣宗上书三事:一是在黄河大阳、孟津等渡口设官阅视,准许粮食等物资由河南运往河北,解决河北粮食缺乏、人心不安的问题;二是放免由节度副使纥石烈鹤寿等因镇压河北红袄起义军时,被驱为奴隶的老百姓,使他们恢复人身自由,安心生产;三是黄河以北沿河州县设置的宣差从宜,此辈多系无赖,只知吃喝玩乐,虐害百姓,遇敌怯懦,应于罢免。

正大二年正月,陈规又连奏五事:一请求尚书省提控枢密院,追查大定、明昌败军失地事故;二精简近卫军;三淘汰冗军,取消行枢密院帅府;四遴选大臣为宣抚使,招募流亡人员以充实边防;五选官置所议一切省减。

正大五年二月,与右拾遗李大节谏奏三事:一是将帅出兵每每受到朝廷近臣的干涉和牵制,不利于打仗;二是近臣送宣传旨,接收贿赂,应于禁绝;三是罪同罚异,不利于用人。

陈规所上的奏谏,均是针对当时朝廷所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有的为朝廷所采纳,有的则未予实施。为拯救社稷于危难,力主改革国家弊政,达到富国强兵,
陈规置个人安危于度外,频频上章言事。这在台谏不为朝廷所重视的金朝末期更是难能可贵。

劾无所避

陈规痛恨刀笔吏残害百姓,扰乱朝纲,败坏风俗。他曾多次劾奏丞相高琪秉政的过失。贞佑三年,上章弹劾平章参知政事侯挚侥幸获得不应有的权位,在其位而不谋其政,无所作为。奏请宣宗特赐省察,量其才而用,以免误国。不久,又上言弹劾警巡使冯祥,不学无术,专以苛刻督责为事,并且还受到重用,这样势必会助长残虐之风。宣宗表扬
陈规“卿知臣子之分,敢言如此,朕甚嘉之。”遂罢免了冯祥的官。正大四年三月,在朝中议事,陈规坚持反对撒合辇用兵陕西的主张;按着又与李大节劾奏撒合辇谄妄、招权纳贿的F·B行为,撒合辇被降职为中京留守,朝野称快。

据墓表称,皇帝近侍有二张一李,均是侥幸获宠,扰乱朝纲,人们都不敢指责。陈规不畏权势,反复奏其罪状,朝廷给予降职;但不久,又让其官复原职。陈规又上言朝廷:国家衰弱危急,而奸臣还在皇帝身边,社稷复兴希望何在?听者为之惧怕而缩颈,陈规却无所顾忌。

由于陈规直言敢谏,时时以国计民生为重,在朝中威望很高,连皇帝也有所惧怕
陈规。宣宗初登基,想让文绣署王寿孙给自己做大红半身绣衣,怕陈规反对,几次叮咛勿让他知道,并对寿孙说:“陈规若知,必以华饰谏我,我实畏其言。”后来,哀宗皇帝继位,凡宫中举事,必曰:“恐陈规有言。”朝中近待大臣们也切切私议:“惟畏陈正叔耳,挺然一时直士也。”墓表中说:“南渡后,儒风日人颓靡,狂生怪士竟以口舌取重一时,以闲闲公之宿德犹被侵侮,至言及公,不敢有异议,而以巨人魁士目之。”《金史》称赞陈规:“所言皆切中时弊,有古诤臣之风焉。”“谏官称许古、陈规,而正叔不以讦直自名,尤见重云。”

条理纤细

在陈公墓表中,曾引用了礼部尚书赵秉文的一段评语:“正叔与人语,恂恂如不能出众口,乃论事人主前,辨别条理纤细无不尽,可谓仁者之勇、君子之刚。”陈规的谏奏均体现了这个特点。特别是贞佑四年七月,
陈规身居监察御史,给宣宗皇帝全面而系统、条理而纤细地阐述了八条挽救国家、复兴社稷的治国策,这就是全文载于《金史》的《条陈八事疏》。摘其要如下:

一曰责大臣以身任安危。陈规沉痛地分析了国家危急形势,一针见血指出其原因是枢府、尚书省职责不清,宰相大臣“只亲其细而不图其大”所致。他乞请宣宗迅速做出睿断:“军伍器械、常程文牍由枢府专行;战守大计、征讨密谋皆须省院同议。”让大臣悉知自己职责,恪尽职守,国家才有希望。

二曰任台谏以广耳目。朝中有政事大臣,有议论大臣,二者不可偏废。列举了昔日唐文皇时,朝中议事皆让谏官参加、有失辄谏的做法。指出本朝不重视谏官、御史,台谏形同虚设。
陈规恳请宣宗遴选学识渊博、通晓世务、骨鲠敢言者任台谏。凡朝中大事皆令预议,不许兼职及充省部委差。对于苟且畏惧、徇私不谏者,予以罢免。

三曰崇节俭以答天意。陈规尖锐指出,本朝在国势危急情况下依然奢侈相尚的不正风气。请求宣宗以卫文公、汉文帝为榜样,躬行俭约,罢冗员,减浮费,戒豪侈,这样才能使天下富庶,四海咸服,皇天悔祸,社稷太平。

四曰选守令以结民心。只有选拔好的州府官和县令,才能解决本朝“仓廪悬乏”“用度不足”的困难,才能“实惠其民”。州府官由尚书省选拔廉洁无私、有才能的人担任;县令由六品或七品以上官吏各推荐一名。如果县令贪赃枉法,推荐者并罚。另外,对州府官和县令进行检察监督,对不守法、不司职者治罪,这样才能稳定民心。

五曰博谋臣以定大计。由于过去决策失误,以致造成从河北迁往河南随军户口百余万人,奉养困难,朝廷负担很重,难于筹划。
陈规列举了历史上一些有作为的皇帝,每进行一件大事时,总是反复斟酌,广泛听取意见,然后定夺。乞求朝廷以后凡大事必须让省院、台谏以及五品以上官吏同议,避免决策错误。

六曰重官赏以劝有功。
陈规陈述了宣宗朝“官赏冗滥”“恩权太轻”的事例,这样不利于对在战场上披坚执锐、出生入死者的激励。陈规谏奏皇圣重惜将来,不要把“恩权”作为寻常工具,更不要把“官赏”为侥幸所利用。官阶迁升不宜太骤,恩权不能失之过轻。

七曰选将帅以明军法。北兵入境,连连败军失地,其原因不是士兵单弱守备不严,而是将帅怯懦。他们多系权贵、膏粱、亲故子弟,不知用兵之道。另外,军官过多“十羊九牧,号令不一”。陈规奏请宣宗择大臣精选通晓军事、方略优长、武勇出众的人担当军官,将帅要少而精,对他们进行军法教育,如有违纪者必须严惩。这样士气才能日振,无往不胜。

八曰练士卒以振兵威。陈规引用了周世宗和魏征精辟论述:“兵贵精而不贵多。”总结了历史上打败仗者的教训,不是因为兵少,而是因为兵不精。
陈规劝宣宗仿效唐文皇将士卒分为上中下三类,临阵视敌方强弱,而分别派遣用兵,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陈规的《条陈八事疏》,是一套完整的治国、治军、治政方略,但可惜不为朝廷所用。宣宗看了之后,很不高兴。认为他所陈述多不妥当,对条陈疏中言辞不识忌讳,反感恼怒,尤其对开始所说“放归山林”更不满意。责令尚书省诘问,让御史台传谕,虽未予加罪,但被降职为徐州帅府经历官。哀宗继位后,又复召为右司谏,终因直谏而不为朝廷所容,再度被贬职。陈规在中都病逝后,消息传到京师,朝野贤士大夫哭泣相吊:“哲人亡矣!”金在危急存亡之秋,浑源刘从益看到陈规所上的《条陈八事疏》,颇有感慨地说:“宰相才也。”每与人谈及金的灭亡,则愤惋地说:“盖伤其言不行也!”

陈规博学能文,诗也有律度,为人刚毅质实,有古人风,笃于学问,至老不废。晚年喜为诗,常与赵闲闲公、雷希颜唱酬,著有《律身日录》,可惜著述多已散失。元好问编辑的《中州集》,录其《送雷御史希颜罢官南归过骊山》诗两首。

陈规一生严以律己,清正廉洁。在朝内外为官35年,先后晋升了16个官阶,累至中议大夫、勋上轻车都尉、爵颍川郡开国伯、邑食七百户。死之日“廪无见粮,褚无长物,无田以为归,无宅以为居”家无一金,知友为其而葬。

陈规的名字和他的事迹被载入了元朝脱脱主编的《金史》中,受到世人的赞许,成为历代为官者的楷模。

59502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