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回复

《红楼梦》与新绛的一段情缘

606 0
发表于 2020-6-16 11:56:2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
《红楼梦》与新绛的一段情缘
《红楼梦》与新绛的一段情缘
新绛三官庙外观(资料图)

□梁冬

新绛,古为绛州,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它北临尧都,南接舜禹,汾水穿流而过,古为水陆交通之要冲,市井兴旺,商家繁荣,有七十二行,行行俱全之称。历代文人墨客曾登临绛州,留下了“登临问民俗,依旧陶唐古”(范仲淹)的著名词句。在这一古代文化发祥地,繁衍出许多有生命力的古语词和传统的地方口语,不仅形象生动、明快洗练,而且雅俗自然、寓意深刻,有着明显的地域特征和古朴风韵。

曾在绛州居住八年之久

史料记载,曹雪芹生于南京织造府。雍正五年(1727)十二月二十四日,因江南织造亏空案,曹家被查抄。接任的绥赫德奏报朝廷,希望能给曹家“少留房屋,以资养瞻”。雍正准奏,将在北京的一处住房拨给了曹家。雍正六年(1728),曹雪芹五岁时,全家北迁搬住北京。乾隆五年(1740)秋天,庄亲王允禄之子密谋政变,曹家又被牵连,至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

为逃避追抄,曹雪芹在绝望中想起了曹家先祖发迹的地方——山西。山西吉州(今吉县)是他高祖父曹振彦做过知州的地方;与吉州毗邻的太平县(今襄汾县,雍正二年前隶属绛州)有曹家一位同姓亲友,早年定居在绛州城内东街康家巷内。于是曹雪芹跨进娘子关,来到山西绛州,开始了流亡生活。太平县曹家一家,在绛州一直住到新中国成立。曹家后裔曹仁清(约生于同治末年)曾对绛州一位叫肖吾同的老人说过:“听父辈说,北京有个自家同姓的友人,写了一部《石头记》,当时朝廷说这是淫词小说,被查禁了。就是这个写书的人,早年在绛州住过七八年。我‘仁清’的名字也是老人取自《石头记》的”。这七八年间,曹雪芹在绛州是如何生活的?都干了些什么?现在已难以考证,但通过《红楼梦》一些景物的描述,以及一二号主人公的雅号和娴熟的绛州口语不难看出,他在绛州时,与下层民众和乡村农民接触是比较广泛的。

“三官庙”似曾相识“葫芦庙”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中写道:“这阊门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仁清巷,巷内有个古庙,因地方狭窄,人皆呼作葫芦庙。庙旁住着一家乡宦,姓甄,名费,字士隐。”甄士隐可怜寄居庙内的贾雨村,赠银让他赶考。在书中,甄士隐和贾雨村是两个富有象征意义的人物,贾雨村这个穷儒是否作者,不敢妄言。

无独有偶。据说,曹雪芹投靠到绛州曹家后,住康家巷内,离葫芦庙只有举步之遥。绛州葫芦庙位于城中心,因庙前有一巨大石头葫芦而得名。相传三官大帝(天官、人官、地官)路经绛州,看见一飞天泉日夜喷水,殃及百姓,遂由地官大帝借来一块巨石,雕就一个大石头葫芦,压住了飞天泉,为百姓除了洪水灾害。人们为了感谢三官大帝,便在大石葫芦后面建起了一座“葫芦庙”。

这是一个精美的袖珍小庙,总面积不过百多平方米。这座庙宇建于元代至正元年(1341)。明、清时期,绛州在葫芦庙建立茶社,每年正月、七月、十月的十五那天,都要在葫芦庙举办庙会,搭台唱戏,繁华非常。葫芦庙不仅是元代的木结构,而且庙内还留有同时代的彩塑,十分难得,2006年被批准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庙宇由山门兼献殿和正殿组成,两建筑紧密相连。献殿为单檐十字歇山顶,面宽进深各一间,六米见方。这两座建筑相接连为一体,远远看去,很像一个葫芦,又称为葫芦庙。清代重修时,在献殿前檐下加筑一道山门,左右两侧筑八字影壁,砖雕细致,中间辟六扇板门。

正殿面阔二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据庙内彩塑主像胸部木柱上纪年,该庙为元至正元年(1341)创建,明清均有修葺。正殿内保存有主像三官、诸神将、二朝臣、侍女等彩色泥塑造像十一尊,创作年代为元代。

不过这个“葫芦庙”只是个俗名,实际上是一座三官庙,据传是因为庙前曾置一巨大的石葫芦而得名,为什么在三官庙前放置一个石葫芦?没人知道,而且这个石葫芦也早已不知去向,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巧合。曹雪芹一生爱石、画石、写石,以石自比,把他用一生心血写出的八十回《红楼梦》也叫做《石头记》。他在《自题画石诗》中说:“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不求邀众赏,潇洒做石顽。”表现了他不肯随同流俗、与那个恶浊社会通融的傲骨。

书中主人公雅号取“绛”字

贾宝玉、林黛玉是《红楼梦》第一、二主人公,贾宝玉是人们公认有曹雪芹的影子。他反对科举、蔑视功名、尊重个人意愿、追求自由解放。在曹雪芹的心目中,林黛玉的身世和品格,涵盖了他的憎与爱,以及对女孩的一切内心和外表的美。

曹雪芹在塑造贾宝玉这个人物时,给他特意起了个雅号,叫“绛洞花主”(花主,指宝玉是一个怜香惜玉的花神),简号“绛”。他对林黛玉至死不渝的坚贞爱情,所饱含的深刻社会内涵,成为向封建社会进行不妥协斗争的叛逆者。

《红楼梦》里另一个主人公是林黛玉,也是曹雪芹塑造的一个女性叛逆者。她与宝玉一样,坚持反封建一直至死。在她身上不仅体现了封建社会妇女不幸的命运,同时也反映了她对自由理想的执着追求。曹雪芹给林黛玉添绘了一层宿命论的色彩,讲了一个“还泪”的故事,说林黛玉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一株仙草,名叫“绛珠草”,后修成女体,成了“绛珠仙子”,又称“绛珠妹子”。

贾宝玉笔名是“绛”,雅号叫“绛洞花主”,书斋又起名为“绛云轩”;女主人公林黛玉由“绛珠草”,修成“绛珠仙子”,入世后又称为“绛珠”。

曹雪芹在这两个主人公身上不惜笔墨,煞费苦心,为他们撰名赐号,而且均取之以“绛”字。足以说明曹雪芹的深刻寓意,同时也流露出曹雪芹对绛州生活的留恋和怀念之情。

人物对话的浓浓绛州味

《红楼梦》的语言,既融炼了古典语汇,又运用了当时的“官话”,同时也汲取了大量的地方口语,这里面有大量的绛州地方口语。诸如人物之间称谓、体态与疾病称谓、衣食起居称谓、饮用食品称谓、动态口语称谓、时令口语称谓、惯用口语等。

《红楼梦》第八回有这么一段。晴雯说:“要我研了那些墨,早起高兴,只写了三个字,丢下笔就走了,哄得我们等了一日。”宝玉因笑道:“我写的那三个字在哪里呢?”晴雯笑道:“这个人可醉了。你头里过那府里去,嘱咐贴在这门斗上,这会子又这么问。我生怕别人贴坏了,我亲自爬高上梯的贴上,这会子还冻的手僵冷的呢。”宝玉听了笑道:“我忘了。你的手冷,我替你握着。”这150多个字里的“早起”“丢下笔”“哄得”“头里”“这会子”“爬高上梯”“握手”等,均为活脱脱的绛州口语,像两个绛州人在对话。

绛州口语在《红楼梦》中是占到相当的比重。曹雪芹在作品里之所以出现了那么多用意准确而又娴熟的绛州口语,这与他身临其境、深入生活不无关系。

新绛县原中医院院长赵存义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发现《红楼梦》里的生活语言与绛州的口语颇有相似,经过索引对照发现,《红楼梦》的生活语言有100多处与当地的口语如出一辙。那么曹雪芹与绛州有什么关联呢?赵存义为此用了十几年的精力,展开了一系列调查、研究,先后走访了百余人,到侯马、稷山、河津、曲沃等县市调查访问,在《〈红楼梦〉生活语言与绛州口语》这本书中,列证了曹雪芹与绛州有着诸多关联和遗事。

这位文学巨匠曹雪芹与古绛州有着一段情缘。

61296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