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古人最早称汤为“羹”
考古发现:2010年,在清理陕西咸阳机场二期考古工地上一座2000多年前的战国秦墓时,发现出土的一件铜鼎中有不少液体。经鉴定,是一锅狗肉汤。
古人最早并不把汤称为“汤”,而多呼为“羹”。为了方便喝汤,古人还发明了一种专用餐具汤勺,现代仍有人称汤勺为“羹匙”或“调羹”正是由此而来。
“羹”字在甲骨文中已经出现。原始的羹多指肉汁,从甲骨文字形上看,上部左边是一块肉,下有小点表示汤汁,右边则是一把勺子(匕);下部是盛食器。而金文中的“羹”字,上部左右各有一把勺子,喝汤的意思更浓了。
古人做的汤有羹与大羹、鉶(xíng)羹等。“大羹”在今天看来就是一种高汤,用纯肉熬出来的,不加任何调料;而“鉶羹”则是加了佐料、放了盐和菜的肉汤,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所谓“五味和羹也”,就是指这种叫“鉶羹”的汤。
古人祭祀时少不了一锅汤,即“大羹”。《周礼·天官》“亨人”条记载,亨人就是负责煮肉汤的,需要加多少水、用多大火候煮才合适都有要求,所谓“祭祀,供大羹、鉶羹”,就是说在祭祀时,亨人要负责供应大羹、鉶羹。
古人招待宾客也会用大羹,《仪礼·士昏礼》便有“大羹湆在爨”的说法,即将高汤放在锅灶上热着,凉了不好喝。现代考古中,发现不少可烧炭的温鼎就是用来热大羹和保温的。
隋唐时期,“羹”与“汤”连到一起,成了“羹汤”。唐王建《新嫁娘》诗中即称,新媳妇“三日入厨下,洗手做羹汤”。这时的汤也已不仅仅是肉汤,还有菜汤。越往后,汤的品种越丰富。元代《居家必用事类全集》所列的肉羹食品中,便有羊肉汤(骨插羹、炒肉羹)、萝卜汤(萝卜羹)、鸡汤(假鳖羹)、螃蟹汤(螃蟹羹)、老鳖汤(团鱼羹)等多种美味羹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