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疰夏”是中医特有的病名,是一种季节性病症,主要是因为自身虚弱,而又复感暑热之气引起,又被称为苦夏、注夏,以乏力倦怠、恶心胸闷、失眠多梦、眩晕心烦、多汗纳呆、持续低热等为临床特征,部分女性还会伴有月经不调、白带增多、腰酸、浮肿等症状,是一种夏季常见病。
疰(zhù)夏多发于体质较弱的老人和小孩,女性发病率大大高于男性。去医院检查往往也查不出什么,一旦气温凉爽或到了秋天,这些症状就会自行改善,不药而愈,但部分患者到了来年夏天,照样会复发。一旦出现疰夏症状,还是应积极治疗,因为疰夏常常为中暑的先兆,若进一步发展可致中暑。
疰夏常见的证型有两种,一是气阴两亏型,症见神疲倦怠、乏力嗜睡、眩晕多汗、心烦口渴、纳呆体瘦,舌胖有齿痕,苔薄,脉细弱。治宜清暑益气养阴,方用清暑益气汤加五味子、白芍等;第二种是暑湿困脾型,症见神疲倦怠、乏力嗜睡、脘闷纳少,口淡恶心,便溏,苔腻,脉濡。治宜清暑化湿,方用藿朴夏苓汤合六一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