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裴松之与《三国志》

346 0
发表于 2020-7-6 17:44:5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
裴松之与《三国志》

裴松之与《三国志》

□李振海

我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一篇文章,说山西有一个村子出了59名宰相和59名将军,这个村子就是山西闻喜县礼元镇裴柏村。我发了一条评论:“闻喜裴家可谓将相之家,但我最佩服的是既非宰相也非将军的裴松之。”这句话是我的由衷之言。

裴松之出生于公元372年,那时,北方五胡乱华已经半个多世纪了,西晋灭亡和东晋建国也50多年了。按照百度百科的说法,裴松之出生于河东闻喜,我对这一说法存疑。裴松之的祖父裴眛,父亲裴珪都是东晋的京官。东晋的京师在南京,既然其父在南京做官,那么他出生在原籍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

裴松之少年早慧,20岁就在东晋出仕做官。

公元420年,刘裕废东晋恭帝司马德文,自立为帝,建立宋朝,史称刘宋。这年48岁的裴松之也就由东晋的**成为刘宋的大臣,如果他一直这样走完他的一生,或许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记忆。刘裕的三儿子刘义隆当了皇帝以后,刘宋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长足发展,史称元嘉之治。刘义隆认为《三国志》记事过于简略,下诏命裴松之为其作补注。由此有了《三国志》的裴注,裴松之也因此而流芳千古。

二十四史中,《史记》《汉书》《三国志》和《后汉书》人称前四史。众所周知《史记》是司马迁的著作,《汉书》是东汉班固编著,《后汉书》就是刘宋元嘉年间的范晔所著。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是三国时期蜀国人,他写作的史实,不少都是其耳闻目睹甚至亲身经历的,所以其可信度比较高。但正如刘义隆所见,其不足之处是过于简略。正因为如此,裴松之所作的补注才成为后世研究三国历史必不可少的资料。

当时,裴松之和范晔差不多同时接受了皇帝布置的任务,范晔干的是一件扬名立万、青史留名的事。而裴松之需要埋头苦干,却可能是为人作嫁。当然,为别人的著作写补注未必都是为人作嫁,北魏郦道元写的《水经注》就已经成为最权威的古代地理著作;而时至今天,裴松之的知名度似乎比范晔更高。为什么作补注的裴松之能够比写正史的范晔更有名呢?当然是因为读裴注的人更多。

裴松之出生时,陈寿已经逝世70多年。他为《三国志》写补注时,更是100多年已经过去,他只能根据所能找到的各种史料来完成这项工作。好在当时史料比起今天来要齐全多了,当时裴松之参考的典籍如:《魏略》《江表传》《吴书》《蜀记》等,总数达210多种。如今这些典籍基本上都已经失传,《三国志注》反而为我们研究这些古代典籍提供了依据。

裴松之为《三国志》写的注,字数达36.7万,远远超过《三国志》的字数。

想想当年裴松之针对陈寿的著作,细心查阅200多种书籍。针对每一个人物,每一个事件,都要对比不同书籍中的不同说法。判断哪种说法更靠谱,哪种说法不可信。遇到难辨真伪的不同观点,他就把不同的说法全记录下来,供后人自己判断。这得多么大的工作量啊!而且那时没有电脑,没有百度搜索,也没有复印机。裴松之必须查阅资料,细细对比,认真思索,反复考证,然后用蝇头小楷一一记录下来。每当想到这些,我总是对这位生活在1600年前的学者肃然起敬。

前些年,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栏目讲“品三国”,让许多观众如醉如痴。谁也想不到,一个并不适合电视表现形式的讲座类栏目,加上并非戏说的严肃史学内容,居然得到观众的追捧。易中天在品三国的时候,引用了大量《三国志注》里面的资料,为这个栏目增色不少。

裴松之从东晋到刘宋也是一个朝廷命官,他的官位比起闻喜裴家59个宰相或许微不足道。如果我们能够摈弃官本位的思想,从中华历史文化的角度看,裴松之的贡献可以说超过了裴家的任何一个宰相。
63159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