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管理
物业交费
切换到宽版
首页
社区
数商
商圈
商城
优惠券
登录
立即注册
运城社区
»
社区
›
品牌运城
›
玩转运城
›
一旦远游学 如舟涉江湖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一旦远游学 如舟涉江湖
413
0
社区1号
Lv.9
发表于 2020-7-8 08:14:4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
如今,学生“游学”成了很多学校的必修课,其实,“游学”一词在古籍中并不鲜见,最早出现“游学”二字的《史记·春申君列传》称:“游学博闻,盖谓其因游学所以能博闻也。”在古代,喜欢远游的读书人被称为“游士”,很多名人都有“游学”的经历。
古代游学标志性人物是先秦时的孔子。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周游各诸侯国长达14年之久,在游历中体悟人生,并将种种体悟传递给追随他的弟子,兴之所至,便在杏树下开坛讲学,杏花纷飞处,有了《论语》,有了“杏坛”。
到汉魏时,读书人游学之风更为盛行。北海朱虚(临朐旧称)人邴原,很喜欢喝酒,自从他游学之后,因为怕嗜酒会耽误学业,竟整整八九年间滴酒不沾。就这样,通过多年四处求学,他的学识大有长进。返回家乡后,他又设置学堂,“讲述礼乐,吟咏诗书”,创立了以品德高洁著称的邴原学派,并被世人誉为“国之重宝”。
与现代学生暑期游学目的不同,古代学子在科举取士确立以后,大多是为了功名前程而离乡远行,遍访名师。如韩愈、柳宗元、苏轼、王安石等“唐宋八大家”,均有丰富的远游经历。南宋诗人巩丰《送汤麟之秀才往汉东从徐省元教授学诗》,描绘了古代学子远行求学的心态和不易:“士游乡校间,如舟试津浦;所见小溪山,未见大岛屿;一旦远游学,如舟涉江湖。”当然,古代学子除了“求学”“求仕”,只为“游山玩水”的也不少见。
古人出行一般会随身携带哪些东西?以战国时著名的论辩家苏秦一次远游为例,来看看先秦时的旅行“装备”。《战国策·秦策一》对“苏秦始将连横”有这样的描述:“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縢履蹻,负书担橐……”据此可知,苏秦行路至少带了三样东西:钱财、学习资料、收纳用具,其中“橐”即口袋。
除了日常用品,古人出行一般还会带两样东西,一是“节符”,一是“地经”。“节符”在先秦时已开始使用,相当于现代的身份证、通行证或单位证明。“节符”其实是“节”与“符”的合称,乃两种凭证,后来也称“传”、“所”或“过所”。古人出门远游如果不带上“传”“所”这类证件,会遇到很多麻烦。《大唐六典》规定:“凡行人车马出入往来,必据过所以勘之。”唐代诗人元结《欸乃曲》一诗曾描绘在湘江被查问的情形:“湘江二月春水平,满月和风宜夜行。唱桡欲过平阳戍,守吏相呼问姓名。”
关于查验“身份证”,先秦时已有规定。1975年在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中出土了一批竹简,从中便发现了《游士律》:“游士在亡符,居县赀一甲,卒岁责之。”此律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旅游法规,其大概意思是,如果旅游者丢失了通行证明,要交一身衣甲的罚款,到年底时统一征收。《大唐六典》中的规定则更为具体,各地检查站(关防)的长官要切实负责起查验工作。
古人出行必带的“地经”,就是里程图。
地图在中国早已有之,但专门用于旅游的地图,似乎在唐宋以后才流行于民间,明清时已成为古人出行必备。
据元人李有《古杭杂记》记载,南宋时的临安(今杭州)街头,已出现与现代一样的场景:有人专门卖旅游地图:“驿站有白塔桥,印卖《朝京里程图》,士大夫往临安必买以披阅。”
游学
,
江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显身卡
相关帖子
•
我省青年作家孔莉萍、张军撰写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出版
•
豆子,在大豆江湖中做大哥已经好多年!
•
叹世态炎凉 看江湖恩怨_盐商往事连载(28)
•
超声炮是不是有江湖传言的那么牛
•
临猗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 开展党建主题游学活动
•
稷山县乡村e镇 游学西安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社区1号
Lv.9 管理员
主题
回帖
0
积分
275739
+ 关注
发消息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小程序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5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