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金秋话棉花

566 0
发表于 2020-7-10 09:46:5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
金秋话棉花

棉花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花,她只是一种植物的种籽纤维。

这种锦葵科棉属植物开出的植物学意义上的花朵是乳白色的,开花后不久转成深红色,凋谢后即留下小型的绿色蒴果棉铃。棉铃内有棉籽,棉籽的茸毛慢慢从棉籽表皮长出,长满棉铃内部。棉铃在这个时节成熟,裂开后涌出一团团白色或白中略带微黄的如花儿一般的柔软纤维,就是棉花。

棉花最早的名字也有点女性化,“古终”“白叠”“橦华”“戴”等,梵书还谓之“睒婆”,又为“迦罗婆劫”,这多是以梵文的称呼转译的。

棉花原产地为印度和阿拉伯,最迟在南北朝时期辗转传入中国,最初多在边疆种植,至宋末元初才大量传入内地。

棉花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只有可供充填枕褥的木棉,没有可供纺织的棉花。因此,宋朝以前,中国只有带“丝”旁的“绵”字,没有带“木”旁的“棉”字,“棉”字是从《宋书》起才开始出现的。棉花的称呼,主要源于她可以纺织等性质和宛若花朵一般的形状。

南朝宋时期学者沈怀远《南越志》把棉花描述得比较详细:“所谓桂州出古终藤,结实如鹅毳(cuì),核如珠珣,治出其核,纺如丝绵,染为斑布者,皆指似草之木绵也。”棉花的好处也很多,“此种出南番,宋末始入江南,今则遍及江北与中州矣。不蚕而绵,不麻而布,利被天下,其益大哉。”

棉花,也格外令女性喜爱。尤其是在女性地位不高的年代,棉花的白净、松软、暖和、安静,足够抚慰人心。

宋末元初年间,出生于松江乌泥泾镇(今上海徐汇区华泾镇)贫苦家庭的女子黄道婆,流落到有千余年棉花种植史的崖州(今海南岛南端的崖县)时,就被棉花深深吸引,这种吸引汇成一股力量,让她在人生地疏的崖州生活了三十余年,学会了种棉、棉纺、棉织的全部技术。

回到家乡乌泥泾镇后,黄道婆又传播这些技术,并对落后的纺织工具进行改革,如以轧车去除棉籽、以四尺大弓击弦弹棉、以足踏三锭纺车纺纱等。

那足踏三锭纺车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棉纺车,比英国发明家詹姆士·哈格里夫斯于1765年发明的以他女儿珍妮名字命名的“珍妮纺纱机”要早四百多年。

棉花,在黄道婆手里创造了奇迹。她采用“错纱配色,综线挈花”等织造技术,织出的被、褥、带、帨,“其上折枝、团凤、棋局、字样,粲然若写”。

当时的女子和小孩儿都喜欢黄道婆的棉花制品,还编唱出一首歌谣:“黄婆婆,爱棉花,教我织来让我花(花同华,有漂亮之意)。”元代也有诗人称赞:“崖州布被五色缫,组雾紃云粲花草,片帆鲸海得风口,千轴乌径夺天造。”到了清代,人们将棉纺织家、技术改革家黄道婆尊为布业的始祖。

棉花,也成就了黄道婆。这位约十二岁时就被卖作童养媳的女子,因为不堪虐待,在某天深夜逃入一家道观,被道姑带上海船,才流落到崖州。那如花似玉的少女时光中,做女儿的她无法成为妈妈的小棉袄,连一个好听一点的女孩样的名字也没有,“黄道婆”这个名字还是道姑取的。好在,有棉花,令少时的孤苦消弭在纯洁的温暖中。

棉花,会温暖有心人。

棉花的到来,让人们收获了许多欣喜。

棉被、棉衣、棉裤、棉鞋、棉袜、棉帽、棉手套,让之前只能用树叶、稻草、兽皮、蚕丝、羊毛、葛、麻等物品来抵御严寒的古人,生活品质大大提高,种植棉花也成为一项重要农事。处暑时节的清新阳光,飘洒在穿梭于朵朵新棉间的劳作者身上,凝成一幅旖旎的田园图。

棉花最令人敬佩的,还是她畅行在医疗领域里的功能。

棉花和棉籽都有用。性味甘温的棉花,无毒,燃成灰,可以治疗血崩、金疮等。性味辛热的棉籽,虽然有微毒,还会损目,但是经过专业炮制和加工后,可以治疗恶疮疥癣,还可以提炼出棉籽油,燃灯。

棉花,还被做成棉签、棉球、棉片等一次性医疗用品,经过专业消毒后,沾酒精、硌合碘、各种药水,清创、杀菌、止血,那受伤的身体就熨帖了。棉籽油灯,也成为光明使者。
63418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