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记忆中的田家小巷
□田波
才子佳人几辈?
这些年新农村建设一年比一年快,位于黄土高原峨嵋岭三管村东北角的田家巷仍然叫作田家巷,那种砖雕、石雕加木雕的联排四合院早已荡然无存。
记忆中的田家小巷南北宽七八米,东西长八九十米,巷口朝西,没有大门,巷里巷外的人们都习惯性地称巷子里为车门里(Cha men huo),想必巷口原是有能进出车马的大门,只是不知何年没了,也是因为巷子外的人们总觉得巷子里八户人家就是一家人。
巷子南北两边是两排联体四合院,巷子南边紧邻巷口建成三座联体四合院,中间有两座未建四合院院基,东南角是粮仓和磨房,磨房前有一眼水窖(fu jie);巷子的北边紧邻巷口建成两座联体四合院,东头建成一座四合院,中间向北退后三四米有两个未建四合院院基,后来建成现代院落,退后处还有一眼水窖,东北角是牛院;巷子的正东是花果园。
每座四合院都有各自的小门楼,每个小门楼都是砖木雕构造,造型各异,寓意各异。记得有两个门楼上镌刻的是“厚德”“耕读”,推开厚两寸扣满大圆门钉的双扇大门,进入门洞后映入眼帘的便是敬奉财神爷的神龛或是敬奉灶王爷的神龛。门洞是我们小时候冬天避风、夏天避阳玩耍最多的场地,有了创伤就从门楣上取一撮超尘土撒在伤口上消炎止血,这大概是纳米材料的“应用”吧!
四合院的正房,又称上堂房,是很讲究的。房脊上有用砖雕的或是烧制的有各种寓意的飞禽走兽;房子出檐用的是方木,使房顶形成倒抛物线形;房顶铺的大青瓦上扣有小青瓦,无论是暴雨还是数十天的连阴雨,房子都不会漏水;房檐上扣有用于保护椽头的滴沿瓦,上百年的房子椽木未腐;房檐下层层叠叠的木雕虽没了油彩,但仍然能看出能工巧匠的精湛技艺;正门两侧的圆木立柱立在鼓石上,双扇木门下半截是木屏,上半截是木制花格子,圆木立柱两侧的墙下半截是用磨过的青砖砌的墙,上半截是与木门上半截一样的花格子,花格子用白麻纸糊上既能隔风保暖又能透进光线。
房子入深一丈六尺,地面是用磨过的正方形大青砖铺砌;跨过高高的门槛走进房间里,正对面靠墙处是一张质地考究的长方形八仙桌,八仙桌上没有什么物件,八仙桌两旁各摆放一把造型优雅稳重的太师椅,这是主人与贵客会谈用茶处。
房子的两头用厚厚的木板把房子分隔成两层,上层阁楼用来存放杂物,我们小时候还常常能从阁楼上翻腾出一些绣花鞋,绣花枕头、瓜皮冒、古书、古钱币及铜锡制物件;下层是卧房,卧房里的土炕能烧柴火取暖,炕后头的上方放一排香樟木扣箱,常说压箱底,家中的宝物应在此处。
上堂房对面的房子是下堂房,下堂房与上堂房的结构一样,只是装饰要简单许多。东西厢房是单坡房,后墙与隔壁四合院的厢房共用一堵墙,厢房入深一丈二尺,门是单扇木板门,没有阁楼,晚辈们居住。上下堂房与厢房之间用耳房相连,两耳房与上屋房相通用为卧房,一间用为厨房,一间用为卫生间。
巷子正东头的花果园是否种植过牡丹花、芍药花?园子里倒是有棵苍老的沙果树在风中摇曳着,似乎是在向我们这些田家后人讲述着田家当年的辉煌。那棵数丈高的皂角树直到上世纪60年代初都还在向村民贡献着皂角,贡献着阴凉,后来生产队修打谷场砍伐了。
巷子东南角的粮仓磨房早已没了房子,只是那房子的山墙还能隐约看出些模样来,石磨和石碾上的木杆在风雨侵蚀下,木皮在一层一层地往下掉,石碾的石盘上的深深辙印在向世人诉说着它所遭受的劫难。
巷子东北角的牛院共有九间房,其中六间房只有拆除后的地基,另三间居住着一户从河南逃荒落脚的人家。
巷子中间的那口水窖原是有井房的,我们小时候水窖北墙上还留有水神神龛,天旱时也有老人在神龛上烧香祈雨;这口水窖的井口是用正方形青石凿的,已磨得油光发亮,四周是用青砖砌的井台子,有能严之合缝盖住水井口的木制井盖。雨水进水口在不下雨时或水窖水满时总是用砖堵得严严实实,井水供人们饮食使用。磨房前边的那口水窖则要简陋许多,井口是用砖砌的,支撑辘辘的仅是一个简单的三角架子,井盖也很简陋,只起人身安全防护作用,井水用于养牲畜和浇菜地。
粗略描述完田家小巷,我情不自禁地想问,田家先人是何年、从何地迁徙到这黄土高原峨嵋岭上来的?从事的是什么事业?一次置下十多亩宅基地,规划出十座联体四合院,花果园、粮仓、磨房、牛院、两口水窖,这是何等的气派?为什么光绪三年完成了第六座四合院后,剩下的四座四合院历经百年建不起?
我更想问,为什么直到上世纪70年代,从血缘关系上推算,田家迁徙到这儿应有六七代人了,人口却只有三十来口?为什么没有修家庙,没有修家谱?而如今田家后人散居在全国各地,巷子里仅有三户人家长住,这田家巷还能叫多久?
静下心来似乎是隐隐约约听见西北方传来了浆洗衣服的棒槌声,织布机的织布声,播种的摇耧声,商人的算盘声,马车的铃铛声,儿童的琅琅读书声,还有一位老妇人的低沉声,她在说:我们田家因善而兴、因善而衰,我们家的家财是赈灾散尽的,你大伯不到二十岁就与洋人做生意挣得白银万两,遭人暗算葬身于滚滚黄河,我们田家人为人忠厚善良的基因改变不了,我们代代积阴德,有天佑着,必有余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