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回复

杨学亮:记忆中的味道

596 0
发表于 2020-7-30 11:50:5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
记忆中的味道

□杨学亮

记忆里的童年,每逢端午时节,也是北方农村正忙的季节,一边要收麦子,一边要种秋。为了让一家人吃顿端午饭,母亲总是挤出时间,变着花样,给一家人做顿好吃的。端午节前一天晚上,母亲就发好面、蒸好米。第二天早上,母亲从地里回来,顾不上吃饭,就开始忙碌起来,煮油饼、摊煎馍、蒸包子、煮油糕、包饺子一样都不能少。油饼面是用自家的酵子发的面,不含任何添加剂,吃着劲道;煎馍里放着从地里刚摘的花椒叶,吃着浓香;包子里包着晒干的洋槐花、地软、粉条,浓浓的香味早已超过了艾草的味道。


一桌端午饭,像中秋饭、年夜饭一样,也成了小时候的一个期盼、一种祈求、一份奢望。一桌母亲的味道,就是一家人的端午节,就是冗长而又如梭的一年时光,也成了一个又一个热腾腾、香喷喷的念想。那时的记忆是辛酸的、也是快乐的。

现代化机械推广,解放了生产力,改变着人的生存观念,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我们的精神生活却缺失了什么,有时真的怀疑是社会的进步,还是没落。父辈们当年靠土地养家,而我们现在靠什么糊口?一家人一起吃顿可口的饭,也成了许多人的一种奢望。一顿匆匆的端午饭,像年夜饭一样,匆匆的相聚,又依依不舍地别离。为了生计而奔波,家,注定没办法让我们留下来,无数农村孩子就这样与父母亲隔着屏幕感受亲情与爱,这时的记忆是累并快乐着。

每到咕咕鸟叫时,母亲总会重复那句农谚:“麦熟杏黄、秀女下床”。生于农村、长于农村的我们,童年总是让人难以忘却。杏子还没来得及熟时,一帮小屁孩,早已垂涎三尺地偷偷摘下,等到能吃时,树上也就剩高处够不着的那几个了。捅马蜂窝、掏鸟蛋、偷瓜摘枣,在树上玩游戏,那种酸与涩,勇敢与担当,也成了童年最美的回忆。麦浪翻滚烈日当头的五黄六月,学校照例要收麦放假,天刚亮就帮助大人收割自留地里的小麦,中午在老师的带领下,帮生产队拾麦穗,报酬就是一包人丹、几片薄荷片,好的可以得到一根冰棍的奖励。



地里人欢马叫,到处是“龙口夺食”的人们,大家争先恐后,干得热火朝天,于公于私,没有一个人偷懒的。小小的我们用棒槌打过场,用飞转的机器脱过麦,用簸箕、扇车扬过场,疯时可以上麦垛,一蹦三尺高,狂时坐在碾麦车上,洋洋自得,累时躺在麦垛里,睡到萤火虫出来。一群顽皮的小孩,一手金黄的麦穗,一手软软的杏子,将童年遗忘在了岁月的远方……那时的记忆是累的,但高兴着。

就在今年端午节这天,带着姐姐的孙子去老屋摘杏,看到路边晒着的一小片麦子,小孙女惊呼:“爷爷,你看,好多麦子。”小孙女一屁股坐到麦子上,双手捧着、看着舍不得离去。走到老屋的院子,墙已崩塌,房子已经残裂,熟透的杏子散落一地,看着树下那块石头,我想起了奶奶以及院子里那欢笑的岁月。杏子熟了,却没有了儿时的味道,童年成为牵挂与思念的回忆。



杏儿熟了、杏儿落了,却已经物是人非。是什么掠夺了我们的味蕾,霸占了我们的心,改变着我们的人生。现在麦子成了房间的装饰,采摘园也风靡一时。我们在体验中回味那些年的麦熟杏黄,有关麦收以后会不会成为一种再也找不回来的记忆?如今,我们轻松着,却遗憾着。

一腔亲情与一包包母亲的味道,被塞满车厢带往几十里甚至几百公里之外,它会以新的形式、新的内容、新的结果,在他乡重现,但家的味道永远让人眷恋、让人回味,食物就这样随着爱的脚步不断流转,无论多远,在人的脑海中,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恋而顽固,亲切而回味,牵挂而思念,它像一个味觉被定位,一头锁在这头,一头则永远牵绊着记忆深处的端午,那熟悉的味道,是家的味道



起点与终点归根到底都是家所在的方向,这也许就是中国人秉持千年的信仰,朴素,但有力量,时刻提醒着我们,认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来处。

麦子收了,端午过了,秋苗长高了,一年又一年就这样周而复始,铭刻在心里。那些温暖的过往似乎随之远去,又似乎留在心底,连同那段葱茏的岁月,似乎走远,又似乎就在眼前。

64742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