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家乡临猗诸村(运城)的传说故事

395 0
发表于 2020-8-4 10:43:1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
家乡临猗诸村(运城)的传说故事

□王红朝

自外出求学30余年来,一直很少回家。几年前,父亲就一直念叨,想在老家院里栽几棵海棠或者玉兰树。几天前,我从苗圃买来两棵海棠和两棵白玉兰,随父亲回家栽树,以实现父亲的夙愿。

出县城一路向南,经过牛杜、太范,再向西经过王景回到东祁村。一路上老父亲不断地说起每一个村的来历,也让我想起小时候爷爷、父亲,以及村里的老人经常给我讲过的家乡的传说。

王寮、王景、王鑑及太范村之由来

东祁村属运城市临猗县嵋阳镇,因在西祁村以东而名。西祁村旧称祁村。相传是陕西岐山过来岐姓三人于此落户,故名岐村,并以产挂面而闻名乡里。后因“岐”“祁”同音,更名祁村。

临猗县是1954年由猗氏县和临晋县合并而成。东祁村属猗氏县,猗氏县在西周时为郇伯封地,即郇国之地,故古称郇阳。郇伯是周文王之子,因治诸侯有功,是以封此,后在周釐王时被晋武公所灭。

春秋末年,鲁之贫士猗顿,受陶朱公范蠡之教,大畜牛羊于此。后人为了纪念猗顿更名猗氏。

离东祁村不远往东有三个村:王寮、王景、王鑑,分别是猗顿三个儿子的分封之地。王寮是猗顿的长子,猗顿墓在王寮村西,王景,王鑑分别是猗顿的次子和三子。

猗氏故城就在王寮村北,系西汉二年至魏晋间猗氏县治所,汉以前称猗顿城,现城墙遗址尚存。

王寮村的北边是太范村,太范村是为了纪念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而名。

范蠡辅佐越国破吴后,认为勾践“可共患难不可共安乐”,遂北上至陶,号陶朱公,暗自引退,从山东西游至此寄居,后人就将此地取名太范,太为尊称之意。据说此村原建有陶朱公祠,且有碑,后被毁。

王氏起源于周

这里方圆各村均有王氏,而且分布多众,老人们常说这是唯一不归属太原王和琅琊王的,独立了三千年不变的纯正猗氏王,天下三支王氏鼻祖之一。这也是多年来遇到姓王的都说,天下王是一家——太原王,我就会理直气壮而且自豪地说,不是,我们王氏是最纯正的猗氏王。

相传王氏起源于周。周灵王之子姬晋,字子乔,人称太子晋。他天资聪颖,温良博学,不慕富贵,喜爱静坐吹笙,乐声优美如凤凰鸣唱,15岁行冠礼后,以太子身份辅政。晋平公派当时名流师旷前往朝见,问他以君子之德、治国之道,他旁征博引、侃侃而谈,师旷钦佩不已。

不久,因大雨连绵,谷、洛二水泛滥,危及王宫。情急之际,周灵王采取壅堵办法来治水,遭到了太子晋的强烈反对,他以“川不可壅”据理力争,提出用疏导的办法来治水,还引用历史上壅堵治水贻害天下的事例劝诫灵王,指出他的行为无异于“亡王之为也”。

太子晋的直谏触怒了灵王,灵王一怒之下,将太子晋废黜为庶人。此后,太子晋闷闷不乐,忧郁成疾,未及三年而薨。

太子晋为民请命而死,死时仅17岁。百姓感其恩德,就将旧日王子称作王姓。后代便称为“王家”,这支族人遂以王为氏。

老人们说猗顿就是太子晋后裔,王姓,名字无考,猗顿为号,迁居鲁国,为贫士,到此访陶朱公范蠡,受教畜牛羊而定居于此。从此世代定居至今,史称猗氏王,临猗王氏便是这一支王。

据史料记载,一直活动于河南的太子晋后裔,到秦末汉初,王离之子王元和王威,为避战乱分别迁徙至山东琅琊、山西太原,最终发展成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两大王姓望族。

嵋阳之名起自清末

嵋阳镇在东祁村西北方向5公里,原来也不叫嵋阳镇,小时候村里方言叫下任街,现在年龄大的老乡依然还叫。

相传,嵋阳镇原来由夏、任两姓建村,因处交通要道而繁荣,故名夏任街。后夏氏衰落,任氏兴旺,改为下任街。

清末八国联军进北京,慈禧太后西逃来到山西时,已经没有刚出北京那么狼狈了,而且当时山西官吏对太后出行食宿招待得都非常好。

当时猗氏县吏仅修路都要生土炒熟、熟土垫地、清水洒道、黄布幔围,还要把沿途馆驿新装改扩为行宫,粉刷裱画、清理修缮。行宫内张灯结彩、黄布盖遮、屏画装饰,雅致富丽。下任驿站就被改为行宫。

当太后来到这里休息时,感觉非常满意,就好奇地问这是什么地方?李莲英赶紧去问侍奉的县令。县令说:“这里是下任。”李莲英一听吓坏了,说:“怎么能叫这个名字呢?”他看到北面有一道岭,就问:“那是什么岭?”县令答:“峨嵋岭。”正好又是正午,李莲英就说:“这里叫嵋阳。”从此官方不再称此为下任,改为嵋阳,但是老百姓私下还一直叫,直到现在。

牛杜镇与秀花沟的由来

东祁村东北方向大约4公里地是牛杜镇。牛杜镇原来叫杜村,曾因油业兴旺称油杜镇。

传说杜村是为了纪念贞观年间辅佐唐太宗的杜如晦而名。但是据查杜如晦并非此地人,至于是否在此停留过,无据可考。后来前人为了纪念杜如晦,专门编了一副对联刻于村西牌坊:牛尚书,兴大业,首出鸣珂里;杜相国,佐贞观,人迷风麓村。联中引用唐宰相牛僧儒在隋大业年间,辅佐隋炀帝治理天下,唐初相杜如晦在贞观年间辅佐唐太宗治理天下的事迹。后人根据此联将油杜更名为牛杜。

牛杜镇西边有个村叫西关村,西关村的西边有一条沟,叫秀花沟。传说沟有30里长,故旧时一直叫三十里秀花沟。

相传西汉末年的时候,在汉哀帝早亡、皇权旁落的情况下,西汉孝元皇后王政君侄王莽乘机窃取大权,篡立新朝。他在政期间,倒行逆施,实行了不少的残暴手段,当时的百姓都被他残害得叫苦连天。面对欺压,各地出现许多反莽起义军。其中就有作为汉室宗亲的刘秀,随兄刘演起兵于南阳郡,号“舂陵军”。刘秀很有能力,在当时可以说是对王莽构成威胁最大的一个人。

对于当时皇族的一些亲戚和能对新朝构成威胁的人,王莽进行了一场屠杀,非常惨不忍睹。尤其对刘秀,王莽下定决心一定要除掉刘秀。就这样,王莽到处追杀刘秀,而刘秀面对他的追杀,一路向东逃亡。

逃到牛杜镇时,马也丢了,随从也没了,刘秀不敢去镇里人多的地方,只能沿着野外低洼处跑,跑到镇西这条沟时,王莽的追兵追上来了。可是三十里沟里,除了沟边有一颗桐树外,再无遮蔽之物。

当时的桐树全是大叶,人躲到里面并不能完全隐蔽,不过刘秀也顾不了这么多了。谁知他刚一爬上桐树,他身边的桐树叶全变成了密密麻麻的小叶,追兵从外面根本看不见他,就一直向前追去。刘秀从而躲过一劫。

从那以后,天下桐树除了大部分大叶外,总有几处小叶。

刘秀躲过追兵后,沿沟一直向北逃。过了一阵,追兵追不见刘秀折返回来,刘秀又寻找躲避。这时沟里再也没有其他遮蔽之物可躲避,只见沟里有一个老农在用马犁地。他赶忙上前请求道:“老伯,我是南阳刘秀,现被王莽老贼追杀,您老人家救救我吧。”老农一听说是“跨虎蹬山走南阳”的刘秀,立马对刘秀说:“你快到地中间,我自有办法救你。”他立即扬鞭催马,用犁犁了一道又深又宽的沟。


他让刘秀直挺挺躺下,又迅速犁了一遭,翻起泥土埋在刘秀身上,紧接着又吆马快跑,在刘秀躺下的地方站住,遮挡住刘秀刚才躺下的地方。莽军赶到,一个军官模样的人立眉竖眼,厉声问老农看到刘秀到这里来了没有?老农扬起手往远方一指,从容地回答莽军头目:“刚才我看东面有人往镇里跑去了。”莽军率人向东往镇里追去。

再说正躺在地下的刘秀,被土压得喘不过气来,想说不能说,想动不能动,难受极了。他咬着牙,憋着气坚持着。一只大蝼蛄爬过来,在刘秀鼻孔处的泥土处迅速挖了拇指般粗细的孔,刘秀顿时感到出气顺畅了。这时,靠近身边的那匹马的后蹄,踏住刘秀下身,刘秀在土里默默地念道:“马抬蹄儿,马抬蹄儿。”马果真把蹄子抬了半尺高。从那以后,马在休息时,只用三只蹄子站立,有一只蹄子总是蹄尖点着地。老农见莽军走远,立刻把刘秀从地里挖出来。

刘秀又躲过一劫。当地人为了纪念刘秀,就称这条沟为三十里秀花沟。

3000年前,猗顿眷恋这个地方,有了猗氏;2000年前,刘秀眷恋这个地方,有了秀花沟;119年前,慈禧眷恋这个地方,有了嵋阳;这就是三千年来充满传奇色彩的我的家乡。

65006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