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管理
物业交费
切换到宽版
首页
社区
数商
商圈
商城
优惠券
登录
立即注册
运城社区
»
社区
›
运城故事
›
河东文学
›
万荣杨蓬村樊文俊十二年文化助学感人心 ...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回复
万荣杨蓬村樊文俊十二年文化助学感人心
602
0
瑶瑶
Lv.9
发表于 2020-8-18 11:36:4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
8月12日,农历七月初二,一个普通又不普通的日子。河东大地虽已立秋,然而暑热依旧。这一天,万荣县光华乡杨蓬村,人们齐聚村小学校园内,被一个人、一件事感动着、激励着……
当天,运城市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协会
教育
基地在杨蓬村挂牌。同日,该村在外工作的游子樊文俊为村小学捐赠的石刻《弟子规》揭幕。近千名杨蓬村的父老乡亲及学龄儿童们见证了这个不平常的时刻。
樊文俊何许人也,他为何要为村小学捐赠《弟子规》石刻。活动间隙,记者采访了他。
“多背一公斤”
助力孩子阅读
樊文俊1972年生于杨蓬村,学校毕业后,在长治市供水公司工作。杨蓬村是他的故乡,也是他当年读书上学的地方。杨蓬村地处万荣县光华乡,有两千余口人,是有名的防水之乡、防水之村,村里的青壮年大多在外做防水业务,村民家庭均比较富裕。
作为工薪阶层的樊文俊并不是最富裕的,却是做公益最早也最多的。他自2006年开始参加公益助学,至今已经坚持了12年。
那一年,在长治工作的樊文俊参加一次户外自驾游活动,活动的组织者倡导大家参与“多背一公斤”公益活动,即每次外出时多背上一公斤的书籍,捐赠给所到地方的小村孩子,为他们的学习提供帮助。
樊文俊很认真地践行着为孩子们多背一公斤书,每次在为山区孩子捐书时看到他们快乐的表情,他都非常感动。
在樊文俊的记忆深处有一个抹不去的关于书的故事。小时候,村里有一位电工,家庭条件比较富裕,常常为孩子购买各种小人书。因而这家的孩子比一般孩子看的小人书要多。结果,电工的孩子学习成绩特别好,尤其是语文成绩要比别的孩子好许多。
在那个人们普遍渴求知识又缺乏书籍与媒介的年代,小人书曾经是农村孩子们最宝贵的课外读物。参加为山区孩子多背一公斤书的活动,唤醒了藏在记忆深处的往事,樊文俊想,杨蓬村是生养自己的故乡,那里的小学是自己成长的母校,何不为故乡的母校捐出一些书呢?
反哺家乡人
订阅杂志
图书
捐什么书呢?他回忆自己小时候最喜欢读的《少年文艺》《儿童文学》等,便决定为杨蓬小学订一些孩子们喜欢读的报纸杂志。因为自己在长治工作,他委托在家乡的堂弟樊武杰,每年年初帮自己在邮局订上十余种热门的少儿读物——《意林》《小小天才》《童话故事》《故事会》《我们爱科学》《少年科学画报》《实用文摘》等,全部送到村小学。
这些书籍,因为每月都有更新,内容新鲜生动,而且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小朋友们非常喜欢。自2006年开始,樊文俊开始为母校学生订阅杂志,至今已经过去了12年。
12年中,樊文俊不仅为孩子们订书报,而且每逢春节和中秋节,他都会为学校的老师们送上面粉、食油等节日礼品,让老师们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尊重与关爱。
樊文俊给自己定了个目标,每年公益支出一万元。其实,如今他每年回馈给杨蓬小学和其他地方的公益资金已远远超出一万元。
乡音乡情群
共读国学经典
樊文俊喜欢文学,尤其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他自己多年中教育自己的儿子樊金泽从诵读《弟子规》《千字文》开始,对孩子的读经教育抓得很紧。在他的影响下,儿子从小就喜欢读书、背诵、思考。今年,樊金泽以总分660分的优秀成绩被中国科技大学物理学院录取。
近年来,党中央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要用传统文化经典滋养少年儿童的人生,扩大他们的心量,缔造他们健全的人格。已深深体会到传统文化经典对一个孩子性格养成的重要意义的樊文俊,决心在这方面做些事情。
在他的手机微信群中有一个500人的杨蓬乡音乡情群,群里全是杨蓬村的村民。他们有的远在北京、上海,有的就在村里生活,小小的微信将他们紧紧联系在一起,大家在群中互通信息,互动热烈。樊文俊决定用这个平台带领杨蓬村的孩子们一起读经典、开智慧、悟人生、共成长。
两年前,他开始在群中倡导村里学龄儿童背诵《弟子规》与《千字文》,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他亲自在群中主持少儿读经典,鼓励家长将孩子背诵经典的
视频
发到群中。
能背诵一段《弟子规》或者《千字文》者,均有红包送上。孩子们一看,学习热情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你争我赶,背经的热情高涨,在微信群中展开了竞赛。
这个群的群主李振虎先生受其感动,只要樊文俊发出红包,他也立刻红包跟上。一时间,群里的家长和孩子诵读经典蔚然成风。
8月12日,学生们在现场集体背诵经典,自然流畅、清晰洪亮,令人赞叹。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即使孩子们马上不懂经典的内容,但反复背诵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与经历的丰富,自然会体悟到经典的内涵,并且会潜移默化地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斥资数万元
捐赠石刻《弟子规》
在杨蓬小学内有一块镶在墙壁内的碑记,其上记录了小学是由寺庙在明末清初改建为学校的历史。碑的两边是一副对联:待到后者报国日,便是前人发愿时。它告诉人们,这是一个有情怀、有追求的村庄,是一块有信念、有理想的热土。
石刻的历史最为具象也最为长久,能不能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将自己对于国学经典的推崇,在家乡学校里长期留存呢?经过认真思考,樊文俊决定为杨蓬学校捐赠一块石质《弟子规》,让孩子们更便捷地记忆并且践行。于是便有了这块书卷形状的《弟子规》。
这块价值两万余元的石质《弟子规》是樊文俊个人捐资所立。他在现场发言时说,“我是咱杨蓬村的娃,我永远也忘不了故乡的亲人。我祝愿杨蓬村的孩子们与国学经典牵手,拥有富足、成功的人生。我愿意与大家一起创造幸福,体验幸福”。
“杨柳生风多化雨,蓬麻落叶自肥田。”这是杨蓬村的孩子、樊文俊的儿子樊金泽撰写的一副对联,巧妙地将村名镶在了其中。
杨树与柳树所产生的风,能够化作无边的细雨滋润家乡的田地;田地里的蓬草因为长在麻中间,也受麻的影响越长越高,越长越直。
它们的叶子落了之后还会使这块土地更肥沃、更丰产。这何尝不是樊文俊等杨蓬儿女们对家乡一片深情的写照呢?
樊文俊说,希望我自己的微小努力,能够抛砖引玉,引来更多的杨蓬村人加入到回馈故乡的队伍中来。希望杨蓬村的孩子们能够一代更比一代强,在文化的浸润下走得更远、飞得更高,报效祖国和人民。
万荣杨蓬村
,
樊文俊
,
十二年文化助学
回复
点评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显身卡
相关帖子
•
杨蓬村在外游子樊文俊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回复
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瑶瑶
Lv.9 管理员
主题
回帖
0
积分
120989
+ 关注
发消息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小程序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