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谈休息
作者:朱光潜
在世界各民族中,我们中国人算是最能吃苦耐劳的。第一是农人。他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不分阴晴冷暖,总是硬着头皮,流着血汗,忙个不休。
一年之中,他们最多只能在过年过节时歇上三五天,你如果住在乡下,常看他们在炎天烈日下车水拔草,挑重担推重车上高坡,或是拉牵绳拖重载船上急滩,你对他们会起敬心也会起怜悯心。
读书人比较算是有闲阶级,但在未飞黄腾达以前,也要经过一番艰苦的奋斗。从前私塾学生从天亮到半夜,都有规定的课程,休息对于他们是一个稀奇的名词。
小学生们只有在先生打瞌睡时偷耍一阵,万一先生不打瞌睡,就只有找借口逃学。从前读书人误会“自强不息”的意思,以为“不息”就是不要休息。十年不下楼、十年不窥园、发愤忘食之类的故事在读书人中传为美谈,奉为模范。
近代学校教育比从前私塾教育似乎也并不轻松多少。从小学以至大学,功课都太繁重,每日除上六七小时课外还要看课本做练习。
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原可佩服,但是对于身心两方的修养却是极大的危害。我们对于休息的重要性太缺乏彻底的认识了。它看来虽似小问题,却与全民族的生命力所关,不能不提出一谈。
自然界事物都有一个节奏。脉搏一起一伏,呼吸一进一出,筋肉一张一弛,以至日夜的更替、寒暑的来往,都有一个劳动和休息的道理在内。草木和虫豸在冬天要枯要眠,土壤耕种了几年之后须休息,连机器也不能昼夜不息地工作。
世间没有一件事物能在一个状态维持到久远的,生命就是变化,而变化都有一起一伏的节奏。世间固然有些事可以违拗自然去勉强,但是勉强也有它的限度。人的力量,无论是属于身或属于心的,到用过了限度时,必定是由疲劳而衰竭,由衰竭而毁灭。
譬如弓弦,老是尽量地拉满不放松,结果必定是裂断。我们中国人的生活常像满引的弓弦,只图张的速效,不顾弛的蓄力,所以常在身心俱惫的状态中。
一般人以为休息是浪费时间,其实不休息的工作才真是浪费时间。此外还有精力的损耗,更不经济。休息不仅为工作蓄力,而且有时工作必须在休息中酝酿成熟。
法国大数学家潘嘉赉研究数学上的难题,苦思不得其解,后来跑到街上闲逛,原来费尽气力不能解决的难题却于无意中就轻易地解决了。
据心理学家的解释,有意识作用的工作须得退到潜意识中酝酿一阵,才得着土生根。通常我们在放下一件工作之后,表面上似在休息,而实际上潜意识中那件工作还在进行。休息的工夫并不是白费的,它的成就往往比工作的成就更重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