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城市记忆
作者:张红云
摊开垣曲地图,垣曲的中心位置应该是华峰,华峰虽平,但原高缺水,所以历代建县治都选址古城。这里三面环水(亳清河、沉西河、黄河),交通较为便利,自西魏大统16年(550年)至新中国建国后1958年,历经1408年。
1959年因国家拟建黄河小浪底水库,同时有撤销垣曲县制、建皋落市之动议,为靠近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矿区与皋落,遂将县城迁址刘张西坡抿河滩亳清河东岸。新城的迁建使垣曲县城成为当时运城十三个县中最年轻的城市。
由于垣曲人口少、经济不发达,城市发展十分缓慢。上世纪70年代初,县城的总体规模就是一街两路(新城大街、七一路、人民路),站在两边山坡上的高处往下看,湛蓝的天空下,一色的青砖瓦房灰茫茫一大片。
除了百货大楼、电影院、大礼堂外,就是一排排高低不等的平房,就连县政府机关也是一栋栋排列整齐的土坯房。平时人流稀少,逢星期天才有一点生气,当时有人调侃垣曲县城,作了一首打油诗:“一个警察一个(岗)楼,一条大街通两头,城北行人放个屁,一下臭到城南头。”可见城区之小。
1981年我从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县城工作。机关分配我一间房,办公室兼宿舍。后调县政府工作,七八个人挤在一间大办公室,住房是论资排辈,政府有家属院,够工龄、够级别的住两间平房小院,关系硬的分一间独家小院也十分荣耀,像我们这些“单身狗”只能拼房住。
当时的住房投资只有国家单一渠道,地方财政没钱,大家只有挤着住,毕竟都想吃“公家”这碗饭。
进入80年代中期,政策允许私人建房,有经济条件的纷纷申请私人建房,由于土地紧张,共用部分谁也不愿意掏钱,所以建起的房子,一排挨一排,前后之间只有不到两米的通道,推车侧身而过,若遇两个村的地皮,则一排房前后不齐,留出个楔子来。
伴随着同事喜迁新居的鞭炮,我们这些单身狗也成了间接的受益者,身无积蓄,又要结婚生子,毕竟房子多了,单位的公共宿舍就能多出来,分我们一间可以寄身。
城东、城南、城北不断扩展,就连河边被河坝围起来的河滩也成了香饽饽,乡下的流动人口进城打工,在此搭棚筑窝,形成了一大片棚户区。河道是大片大片的垃圾,每逢夏季满地苍蝇,臭气熏天。
河东地价日涨,而一河之隔的河西上王村地价却熊市不起。原因是两岸没有大桥连接(仅城北上世纪60年代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修建一座战备桥与县城连接),来往渡河,甚是不便。
后来县里规划一条舜王大街,宽15米,不知是怜惜土地,还是两边扩路拆除难度太大,总之,领导心太软,落了个“肠梗阻”,城小而路常堵。
进入90年代,城市建设进入科学规划阶段。1994年我县聘请省规划设计院对县城进行了2010年中长期规划,1998年正式批复实施,县城规划范围为新城镇行政辖区,面积98平方公里,2010年人口规模11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0.9平方公里。县城由新城区、河西区和工矿区组成。
迈入新世纪,2000年后随着多种经济力量的加入,城市发展进入快车道。黄河路、中条大街的开拓,城市的总体框架已经形成。随着移民搬迁和部分农民离乡进城,城市容量大规模增长。
亳清河得到根治,昔日的污水河、臭水河(建污水处理厂,污水变河水,实现二次利用)变成了亮丽的滨河公园,十里长河,玉带相连,夜间彩虹卧波,好似人间仙境,亳水两岸高楼林立,小区花团锦簇,健身设施、学校、商店齐全,文化广场星罗棋布,可谓:人在画中走,景在水中流,晨练在公园,晚舞霓虹灯,少年美如花,老来人也俏,广场舞、旗袍秀点燃激情,早也乐晚也乐,尽显时代风采。
城市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位,高品质的生活也增强了对城市功能的要求。上世纪80年代兴建的成片居民住宅因当时建筑材料所限,大部分为楼板结构,不符合抗震要求,成为危房,胡同狭窄,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辆无法靠近,束手无策。
旧城改造成为重中之重,成片规划,拆旧房起高楼,既节约了土地,又增加了城市的亮点,昔日的低矮平房变成了高楼大厦。街道宽了,公园绿了,城市亮了,几年不归在外打拼的游子,回到垣曲的第一感觉就是:垣曲变了,变大了,变美了,一年一个新变化,公交车四通八达,老人免费乘坐,昔日自古出县一条路,现在高速公路接八方。
人在变,天在变,产业也在变。2016年市政又启动了城市集中供热项目,过去冬季取暖基本是大锅炉、小锅炉、杂居小区铁头炉。一到冬季县城大小、高低烟囱竞相绽放,自制小锅炉把人熏的灰头灰脑,难见晴朗的天。
昔日工厂、居民杂居,烟雾缭绕,垃圾遍地。今天新建工业园区,新技术引领清洁生产,远看是公园,近看是花园,仔细一看是工业园。城市森林公园引来鸟语花香,蝶飞蜂舞,不出县城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一项项惠民工程相继竣工,集中供热重还百姓白云、蓝天,从人们舒心的眉宇间可以感到市民的幸福指数在不断增长。
六十载开拓,六十年建设,昔日的山区小镇经历了华丽的转身,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年,城区面积由9平方公里扩展到13平方公里,县城与矿区连成一片,三线入地,城市清洁,车水马龙,四季如画。千年古镇皋落也搭乘县城发展的快车成为卫星城,连成一体。大美运城,生态垣曲成为三晋大地上的亮丽名片。
我奋斗,我收获,舜乡儿女正用自己一双双勤劳的双手托起这座中条山上的美丽名珠——垣曲新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