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晋学的内涵与外延

533 0
发表于 2020-9-27 11:37:5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
山西发展历程表明:源远流长的晋学在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充实,并表现出强有力的人文支撑作用。我们将晋学的特征概括为:一是丰富的自然资源使之成为中华文明核心地区;二是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晋地成为民族大融合的纽带;三是晋学的法治思想;四是商品经济相当活跃。试做分析如下。

山西境内山脉纵横,西吕梁东太行简以太岳山,东南及南部有中条山;河流交错相聚,汾河、涑水河、滹沱河、漳河、沁河等遍布各地。由于地理环境优越,《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记载,在晋楚“城濮之战”前,子犯曾对犹豫不决的晋文公说:“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山西自此之后被称为“表里山河”之地。山西又地处黄土堆积深厚的黄土高原腹地,土壤疏松肥沃,能够给人类提供生活保障;山西的矿产资源也是非常丰富,有运城的“潞盐”、垣曲中条山的铜矿、襄汾、翼城县的塔山和中条山的铁矿等。《汉书·地理志》记载“河东,土地平易,有盐铁之饶,本唐尧所居。”也由于这两个独特的优势,造就了晋学的四大特征。

尧、舜、禹时期,中华文明已步入成熟阶段了,西晋皇甫谧《帝王世纪》中指出“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他们之所以在晋南建都,除了看中的是这块土地上五谷丰登外,再一个就是盐池。有了人类必需品的盐,就能进行贸易交换,从而获取大量财富。

到了西周和春秋时期,晋国的周边国家都不产盐,盐成为晋国与之进行贸易的重要商品。铜“戎生编钟”铭文记载,在晋昭侯六年即公元前740年,晋国商人戎生带了一千辆车盐去河南繁阳换“金”,这个“金”估计是铅、锡一类的铸造青铜器的原料。接着,晋献公从赤狄手里夺取了盛产铜矿的中条山,铸造了风靡中原的“晋式铜器”,奠定了晋国成为春秋五霸的物质基础,在侯马发现的铸铜作坊便是铁证。在当时晋国的中心区的襄汾、翼城一带有储量巨大的铁矿,当铸造铜器的熔炉温度不断提高到能够溶化铁矿时,铁器就应运而生了。春秋时期的晋国是最早生产铁器的国家,范宣子铸刑鼎、侯马东周墓中出土的铁带钩、铁针都是有力的证明。秦以后至今,山西生产的盐、铜、铁等,还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山西自古至今一直是中华文明核心地区。

山西境内山河呈南北走向排列,导致山西自古就成为沟通中原和北方草原的一条天然通道,也成了从新石器时代至今一万年间,多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相互交流、融合的大舞台。仰韶文化时期来自关中的半坡文化向山西扩张,其因素已经到达临汾盆地;起源于晋南的西阴文化(庙底沟文化)几乎占领的北半个中国,它与辽西地区的古文化碰撞后产生了红山文化,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曙光;也为“尧都平阳”创造了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条件,而“尧都平阳”已经在襄汾陶寺遗址中发现的古城和观星台得到证实。两周时期的晋国和四周犬牙相错的少数民族通过通婚、联盟、贸易等形式进行了民族大融合,悼公“魏绛和戎”开创了三晋时期赵国“胡服骑射”的先河;秦汉以来,实行和亲、通商的安抚政策,鼓励匈奴人到山西定居;两晋时民族融合的规模再次升级;“五胡乱华”客观上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肥沃的土地、丰富的资源、民族大熔炉使得山西成为文化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春秋时期晋国变革先起,首先是政治上的洗礼。晋国率先举起了革除旧礼的大旗,春秋初年的“曲沃代翼”,打破了嫡长继承的宗法礼制,晋献公时的“诛灭公族”摧毁了血缘宗法系统;其次是经济上取消旧的公田制,废除劳役税,采取了按亩征收的实物税,宗法奴隶经济基础被瓦解;再次在人事上“奖励军功”,不仅“庶人工商”可以入仕做官,而且“人臣、隶圉免”也可除去奴隶身份,这就意味着,国家人事的安排只看有没有功绩,而不论身份、地位和血缘关系,这样造就了一批凭实力和能力组织起来的社会团体。

伴随着这场大变革,法治思想在三晋大地异军突起。形成了“天下法家三晋出”的局面。从历史角度看,当时的法家代表了先进的社会生产力的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战国初年,魏国率先变法,政治上推行“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的吏治之道。经济上全面执行“尽地力之教”和“善平籴”政策,旨在解放生产力,打击投机商。实行主持变法的李悝,把实践升华为理论,编纂了中国古代第一部法典《法经》,把魏国法治措施推向新的高峰。继而韩国任用申不害,对内“修政教”,对外“应诸侯”,使韩国发展到了“国治兵强,无侵韩者”的强盛局面。赵国的“胡服骑射”更是一场推陈出新、破除旧制的革命行动。

随着晋学的法治理论和实践成功,三晋法治思想向周边延伸和移植,吴起奔楚国主持变法,使楚“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商鞅带着李悝的《法经》出走秦国,由此“革法明教,而秦人大治”,商鞅也成为晋文化向秦文化移植的第一使者。秦统一中国前夕,韩非子的法治学说又被秦所用。韩非认为,一个国家要强大必须严明法治,强调“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他还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要起用经过实践锻炼的有能力的官吏。韩非也因此成为三晋法家文化向秦文化移植的终结者。

继新石器、夏、商、西周以盐贸易之后,春秋时期的晋国采取宽裕的“工商食官”政策扶持商业发展,促使商业繁荣。明清之际的晋商更是利用山西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发展商业贸易,并开辟了一条以山西、河北为枢纽,北越长城,贯穿蒙古戈壁大沙漠,进而深入俄境西伯利亚,又达欧洲腹地的国际商路,这是继我国古代丝绸之路衰落之后兴起的又一条陆上国际商路。也由于这个因素促成了山西成为金属货币和票号的策源地。我们目前所知道最早金属货币见于文献记载的是《国语·周语》:“周景王二十一年,将铸大钱。”此时为公元前524年。这只是文献上的记载,而1990年天马——曲村遗址发现了两枚迄今最大的空首布,不晚于春秋晚期即晋国迁都新田的公元前585年。秦始皇统一货币后一直通行圆形方孔金属货币,只是北宋时出现的纸质货币“交子”,但为适应国内外贸易的发展而产生的“票号”在山西首先出现,这就是嘉庆、道光年间山西的“日升昌”票号。曲殿元在《中国金融与汇兑》中说:“山西票庄执中国金融界之牛耳,约百余年。”

晋学的四大特征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优秀文化遗产,也时刻激发我们民族成员的归属意识、进取意识和奋斗意识,让人们的价值取向朝着合法合理的趋利性和务实性转变,经济活动及其管理由崇德轻力向法德相结合转变,这一传统可以凝聚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从而形成推动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

66585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