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东汉时,佛教传入中国后,柳树成了民间吉祥之物。佛界认为,柳枝充满神性,如南海观音的形象为一手托净水瓶,一手拿柳枝,为人间遍洒甘露,祛病消灾。
古人迷信“柳可驱鬼”,南北朝时,民间已出现了门前插柳的风俗。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记载:“正月旦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
唐宋时,清明节“插柳”“折柳”“戴柳圈”的风俗已形成,皇家甚至将其当成一件大事来办。此时歌咏描写柳树的诗文也最多。贺知章的《咏柳》,浓缩了古人对柳树的喜悦之情:“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在北宋的都城汴梁,柳树的数量远多于槐树。张择端所绘的《清明上河图》中,大大小小的树木有170多棵,其中柳树占了大多数,堂前屋后,路旁水边,总有不少曼妙柳姿。
“柳暗花明”“桃红柳绿”,歌咏春天的词语中,总少不了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