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回复

夏县举人尚钦乡试朱卷背后所蕴藏的深厚文化和历史内涵。

797 0
发表于 2020-12-4 11:53:2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
在清代的科举考试揭榜后,折桂状元、榜眼和探花者,按例要刊刻朱卷;荣膺三甲的进士,也要刊刻朱卷;而考中举人要刊刻乡试朱卷的人群则更加庞大。
夏县举人尚钦乡试朱卷背后所蕴藏的深厚文化和历史内涵。

笔者最近新发现一份咸丰辛亥恩科举人、解州夏县柴尚钦的乡试朱卷。以下尝试挖掘和解读一下这份柴尚钦乡试朱卷背后所蕴藏的深厚文化和历史内涵。

柴尚钦的乡试朱卷从首页开始,记录着柴尚钦的个人履历和家族谱系。根据这份乡试朱卷的记载,柴尚钦的始祖名叫柴和,原籍是山西太平县(今襄汾县)连村人,在宋朝末年才迁居到夏县西张里村定居。从宋末到柴尚钦所处的咸丰年间,已经过去了约600年。在柴尚钦乡试朱卷的家族谱系中,记录着直系长辈的封阶品级。柴尚钦的高祖父柴明阁,字视远;曾祖父柴尔馨,字香亭,都是从七品的例授登仕郎。柴尚钦的祖父柴桢、父亲柴居峰都是正七品的例赠文林郎,而柴尚钦的本生父柴午阳则是增广生员,例貤封文林郎。同时,柴尚钦的两位母亲,其中张氏是例赠孺人,王氏是例貤封孺人。

从乡试朱卷的上述记载来看,柴尚钦一家似乎是名声显赫的官宦家庭。但是,如果对清代的官员封赠制度有所了解的话,就会发现实际情形并非如此。清代实行推恩封赠制度,无论是科举考试考中,还是后来为官从政,不仅官员本人能够获得品级和官位,而且相应的头衔和官爵也可以授予其父母和祖辈等直系长辈,从而提高全家族的社会地位。考中举人和进士,不仅能够光宗耀祖,而且能立刻提高全家族成员的社会荣誉和地位。

柴尚钦的乡试朱卷还详细地记录了他的妻室儿女情况。柴尚钦的第一房妻子郭氏,本县曹张镇的郭文轩之女;第二房妻子王氏,本县七里坡的王扶清之女。儿子柴辅联,尚年幼;长女嫁给本县东张里村的国学生、王省山的长子王莲中,次女尚年幼。在履历族谱的最后部分,还记载着“族繁不及备载,世居县西西张里村”的字样,这不仅显示了柴尚钦的家庭住址,还表示柴尚钦家族在当地是一个大家族。这份柴尚钦乡试朱卷,不啻是记录柴尚钦家庭信息的“户口册”。

再回到柴尚钦的乡试朱卷的首页,从首页下栏开始,柴尚钦名字下方记载着他的履历:柴尚钦,原名振纲,字亮功,号坦亨,行二,嘉庆癸酉年正月二十日吉时生,山西直隶解州夏县廪生,民籍。从以上的记载可知,柴尚钦在咸丰辛亥年考中举人时的年龄是38岁。

师承和乡试名次页

根据柴尚钦的履历记载可知,柴尚钦在参加乡试时的身份是廪生。那么,何谓廪生呢?

在清代,一个士子要想参加省一级的乡试,需要先要参加童试,通过后成为生员或秀才。生员一般分为四种:成绩最好的是廪生,原名是廪膳生,有名额限制,由官府按月给出膳食费,相当于现代的公费生。“廪”字的本意就是粮仓和粮食。二是增生,也有一定的名额限制。最初凡是在学的生员都给予廪食,后来对在学的人数进行增广,增广后的人被称为增广生或增生。三是附生,即在廪膳生、增广生之后再额外进行增取,也称为附学生员。在每年由学政主持的岁试科试中,各类生员可以按成绩的高低进行升降,成绩高的附学生员可以补为廪膳生、增广生。最后一种是通过捐纳而取得监生(国子监生员)资格的,也可以参加乡试。根据柴尚钦乡试朱卷的记载,柴尚钦在参加考试之前的身份是廪生,说明他在生员阶段就是一位优秀的官费生,享受着由官府发放膳食费的待遇,这也为他在更高级的考试中取得功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柴尚钦乡试朱卷的科名页记录着“山西乡试朱卷,咸丰辛亥恩科”。所谓恩科,就是皇帝加恩而特别增加的一次科举考试。明清两代的乡试一般都是每三年举行一次,但是如遇有国家庆典、皇帝登基或寿辰,则会增加一次科举考试,给天下的读书人多一次考中和做官的机会,故称为恩科。柴尚钦参加咸丰辛亥恩科的乡试时考中第六十名举人,可以作为“恩科举人”。根据柴尚钦乡试朱卷的记载,他的受知师朱邃堂、胡小泉的名字下均写着“乙巳恩科进士”。这表明朱邃堂、胡小泉考中进士的时间是道光二十五年(乙巳年)1845年,是为了庆祝道光皇帝的皇太后的七旬万寿而增加的一次科举考试。

1849年,道光帝遗诏四皇子爱新觉罗·奕詝继位。奕詝在登基后改年号为咸丰,同时为了登基庆典而在咸丰元年举行恩科乡试。据柴尚钦乡试朱卷的科名页的记载,柴尚钦正是在这次山西恩科乡试中考中第六十名举人。

科名页和本房总评

在柴尚钦乡试朱卷的受业师和受知师部分之后,刊有乡试的同考试官(即阅卷官)和皇帝钦派的主考官对柴尚钦答卷的推荐批语:“同考试官、壬午恩科进士、潞安府壶关县知县加三级,彭,阅,荐。大主考、户部四川司郎中加三级,杜,批,取,又批:语徵包孕。大主考、国子监司业加三级,史,批,中,又批:气味醇正。”

清代的科举考试实行分房阅卷,负责某一房的同考试官通常要批阅数百份经糊名和誊录后的考生子试卷,然后从中择优再推荐给主考官。我们可以推测一下壶关县县令彭知县当时阅卷的情景。在看完了十几份要么文理荒谬、要么词不达意的朱卷之后,他开始拿起柴尚钦的乡试朱卷。在快速阅读之后,很快被柴尚钦文章中蕴含的“清真雅正”所打动,欣然在朱卷上书写了“荐”字,同时给出了洋洋洒洒的推荐意见。大主考官杜夫子在审阅柴尚钦的朱卷和彭知县给出的推荐意见之后,也当即写了“取”字,以示阅卷取中之意,同时盛赞柴尚钦的文章是“语徵包孕”,其意是文章措辞铿锵,掷地有声,内容寓意深刻,耐人寻味。另一位大主考官史夫子也同样批示取“中”,同意柴尚钦考中举人,继而又给出取中的理由,赞其文“气味醇正”。也就是说,柴尚钦的文章从“理、法、辞、气”四个方面来衡量,都符合“醇正典雅”“清真雅正”的标准。

同时,在柴尚钦的乡试朱卷中还刊有作为乡试房师的同考试官彭知县对柴尚钦乡试朱卷的“本房总批”:“说理朴实,炼气清纯,运笔自见灵通,措辞不同泛浮。诗律工雅,经策淹通。揭晓来谒,知生夙称硕彦,早播文名。此日芳联蕊榜,门栽桃李之华,来春香满杏林,镜夺芙蓉之艳。予有厚望,尔其勉旃。”

阅卷官彭知县在“本房总批”中,称赞柴尚钦的文章说理朴实,气势清纯,运笔自如,措辞恰当,无浮词艳句。同时,夸奖他的诗合律、工整、优雅,评价他乡试考试的经策文章“淹通”,精深通达。尽管在乡试揭榜之前,柴尚钦可能并不认识这位阅卷官,但是这位阅卷官彭知县在“本房总批”中已经给出祝福和预言:我很早就知道你是一位博学而又有才德的贤士,文章也早享有盛名。今天你荣登举人榜,明年春天去京城参加会试以及殿试,相信你一定能够高中贡士、进士的好名次,争取到更大的荣光。这也是我对你的殷切希望啊!

柴尚钦在1851年考中举人后,理应在第二年1852年进京赶考,参加礼部组织的春闱会试,继续科举制途。

根据目前的已有的资料,我们还没有查询到柴尚钦在会试中考中贡士,以及在殿试中考进士的记录。柴尚钦在咸丰辛亥年的乡试中举时是38岁,而根据学者的统计和研究成果,清中进士的平均年龄是32.1岁。我们能够想象到的是,年龄在当时尚不是很大的柴尚钦应该不会轻易地停止通向更高的科举巅峰举行冲刺的努力,还会一次次地进京赶考,多次参加在京城贡院举行的会试。(
郑祥林 张文达 郑天虎
69179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